第75章 老房秘辛与新局暗涌(第1页)
第75章:老房秘辛与新局暗涌林悦是被院外老槐树的蝉鸣惊醒的。睁开眼时,晨光正透过窗棂上淡蓝色的碎花窗帘,在红木梳妆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梳妆镜里映出她略带倦意却依旧清亮的眼眸,眼角那道浅淡的细纹,是这些年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留下的温柔印记。“醒了?”苏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晨练完的清爽。他正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走进来,粥面上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撒了少许葱花,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今天怎么起这么早?”林悦坐起身,接过苏然递来的白瓷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村东头老王家的孙子娶媳妇,昨天特意来送了喜帖,说让咱们今天过去热闹热闹。”苏然在她身边坐下,顺手拿起梳子,轻轻梳理着她披散在肩头的长发,“正好趁着今天没事,去看看咱们之前惦记的那处老院。”林悦舀了一勺小米粥送进嘴里,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散开,她点点头:“倒是把这事儿忘了。那老院的房东上次说,月底之前要是再不决定,他就要转给别人了。”那处老院在村子最西边,是民国时期留下的青砖瓦房,院子里有一棵百年的海棠树,还有一口老井。林悦第一次看到时,就被那院墙上爬满的爬山虎和院角的石磨吸引了——她想把那里改造成一个“乡村记忆馆”,陈列这些年收集的老农具、旧照片,也让村里的孩子们能了解过去的生活。吃完早饭,两人换上轻便的衣服,提着给新人准备的红包,往村东头走去。此时的林家坳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贫瘠闭塞的小山村了。柏油马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路边栽着整齐的白杨树,不少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楼,院墙上刷着“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标语。偶尔能看到骑着电动车的村民经过,车筐里装着刚从菜园里摘的青菜,笑着和林悦打招呼。“林厂长,苏书记,去喝喜酒啊?”村口开小卖部的张婶笑着喊道,手里还拿着刚拆封的糖果,往两人手里塞了一把,“尝尝,城里来的奶糖,甜得很!”“谢谢张婶。”林悦接过糖果,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让她想起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时候,一颗水果糖都是稀罕物,原主攒了半天才敢偷偷舔一口。走到老王家门口时,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了。红色的喜字贴满了门框,院子中间搭起了临时的灶台,厨师正围着围裙,手里拿着大铁锅铲,翻炒着锅里的红烧肉,油花溅起的声音和香味一起,引得围观的孩子们直流口水。“林悦,苏然,你们可来了!”老王头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脸上笑开了花,快步迎了上来,“快进屋坐,屋里有茶水!”两人跟着老王头进了屋,屋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村里的老邻居,还有一些是林悦工厂里的老员工。看到林悦进来,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林厂长,听说你要把西头的老院改成记忆馆?这主意好啊!”之前在工厂里负责包装的李婶说道,“我家里还有我婆婆留下的纺车呢,到时候捐给馆里!”“我家也有!我爷爷当年用过的犁耙,现在还在仓房里放着呢,擦一擦还能用!”旁边的赵大叔也跟着附和。林悦笑着点头:“那太好了,到时候我让工人过去取。咱们这记忆馆,就是要收集这些老物件,让后辈们知道,咱们现在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正聊着,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夹杂着几句争吵。林悦皱了皱眉,起身走到门口,只见一个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和老王头的儿子争吵着什么。“我说了,这婚不能结!你们家这条件,配不上我女儿!”男人的声音很大,带着一丝傲慢,“我女儿可是在城里读过大学的,怎么能嫁给你们这种没文化的农村人?”老王头的儿子脸涨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喜字,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家怎么了?我们家现在日子过得好着呢!我在林厂长的工厂里上班,一个月能挣好几千,不比你在城里打工差!”“林厂长?哪个林厂长?”男人嗤笑一声,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了林悦身上,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语气轻蔑,“就是你?一个农村小工厂的厂长,也敢说自己有本事?我告诉你,我在城里认识不少大人物,随便一句话,就能让你这破工厂倒闭!”苏然上前一步,挡在林悦身前,脸色沉了下来:“这位同志,请你说话注意分寸。林悦的工厂,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才办起来的,不是你一句话就能诋毁的。再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孩子愿意,你做家长的,不该这么蛮不讲理。”男人被苏然的气势震慑了一下,随即又昂起头:“我蛮不讲理?我这是为了我女儿好!你们这群农村人,懂什么?”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孩跑了过来,拉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通红:“爸!你别再说了!我喜欢他,我愿意嫁给他!咱们家以前也是农村的,你忘了你小时候,还在田埂上放过牛呢!”女孩的话让男人愣了一下,脸上的傲慢渐渐褪去,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沉默了片刻,最终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女大不中留,既然你愿意,爸也不拦着你了。但是你记住,以后受了委屈,可别回来哭!”女孩破涕为笑,拉着男人的手,走进了院子。周围的人见状,都松了口气,纷纷笑着打趣两人,院子里的气氛又恢复了热闹。林悦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感慨。她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村里的人大多愚昧保守,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现在,年轻人已经有了追求爱情的勇气,长辈们也渐渐学会了尊重孩子的选择——这大概就是时代进步最真实的模样吧。喜宴开始后,林悦和苏然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刚吃了几口菜,就看到村支书老周匆匆走了过来,脸色有些凝重。“林悦,苏然,有个事要跟你们说一下。”老周在两人身边坐下,压低声音,“昨天县里来了个人,说是要考察咱们村的产业,还特意问起了你那食品加工厂和准备建记忆馆的事。”林悦心里一动:“县里来的人?有没有说是什么部门的?”“说是发改委的,叫张启明。”老周回忆道,“那人看着挺和气的,但问的问题都挺尖锐的,比如工厂的环保措施、税收情况,还有记忆馆的资金来源。我总觉得,他不像是单纯来考察的。”苏然皱了皱眉:“张启明?我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对了,前几年县里有个项目,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停了,当时负责那个项目的,就是这个张启明。”林悦心里咯噔一下。她的食品加工厂虽然一直严格按照环保标准生产,但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鸡蛋里挑骨头。而那个记忆馆,资金主要是她和苏然自掏腰包,还有一部分是村民自愿捐赠的,按理说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有人故意找茬,恐怕会横生枝节。“我知道了,周书记。”林悦定了定神,“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我会留意的,有什么情况,咱们再及时沟通。”老周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便起身去招呼其他客人了。苏然握住林悦的手,轻声安慰:“别担心,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算有人想找茬,也挑不出什么大问题。实在不行,咱们就去找县里的李县长,他一直很支持咱们村的发展。”林悦点点头,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她知道苏然说得对,这些年,他们工厂为村里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农产品销售,县里的领导对他们一直很认可。只要他们自己没问题,就不用怕别人的刁难。喜宴结束后,林悦和苏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村西头的那处老院。房东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串钥匙,看到两人过来,笑着迎了上去:“林厂长,苏书记,你们可来了。我还以为你们今天不来了呢。”“不好意思,刚才去喝喜酒了,来晚了。”林悦笑着道歉,“麻烦您了,还让您等这么久。”老人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我也没什么事。你们快进来看看吧,这院子我打理了一辈子,要是能交给你们,我也放心。”打开院门,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院子里的海棠树长得枝繁叶茂,叶子间还挂着几个青涩的果子。墙角的石磨上长满了青苔,井台上还放着一个破旧的木桶,一切都保持着老院原本的模样。林悦走到海棠树下,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心里忽然涌上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她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棵树,又好像在梦里梦到过这个院子。“这院子有多少年了?”林悦问道。老人想了想:“大概有七八十年了吧。我小时候,这院子就已经在了,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听说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教书先生,这院子里原本还有个书房,后来文革的时候被砸了。”林悦点点头,目光落在了书房的废墟上。那里只剩下一堆断壁残垣,上面长满了杂草,但依稀能看出当年书房的轮廓。她蹲下身,拨开杂草,突然发现一块破碎的木牌,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林”字。“这是……”林悦心里一动,拿起木牌,仔细擦拭着上面的灰尘。木牌的材质是上好的红木,虽然已经破碎,但上面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见——除了那个“林”字,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悦”字。“这木牌怎么会在这里?”林悦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她的名字是林悦,而这个木牌上,正好刻着“林悦”两个字,这难道只是巧合吗?老人凑过来看了看,皱着眉头回忆道:“这个木牌……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哦,对了!我爷爷当年有个学生,好像就叫林悦,是个女孩子,长得可漂亮了。后来听说她去了城里,再也没有回来过。”,!林悦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想起自己穿越前的名字,也叫林悦。难道这个院子,和她的前世有什么联系?“您爷爷的那个学生,还记得是什么时候的事吗?”林悦的声音有些颤抖。老人想了想:“大概是建国前吧。那时候我还小,只记得那个女孩子经常来院子里看书,和我爷爷聊得很投机。后来解放了,她就走了,再也没有消息了。”林悦沉默了。她不知道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但她知道,这个院子,她必须买下来。不仅仅是为了建记忆馆,更是为了寻找那个和自己同名的女孩的故事,寻找自己和这个时代的联系。“大爷,这院子我买了。”林悦抬起头,眼神坚定,“您开个价吧,多少钱都可以。”老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林厂长,你是个好人,这些年为村里做了不少事。这院子,我本来就想低价卖给你,既然你这么:()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