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个摧不垮的民族(第2页)
[24]《集中抓国内,为时尚不晚》,载《俄罗斯文学报》,1991(5)。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63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64页。
[27]《邓小平文选》,第3卷,65页。
[28]《邓小平文选》,第3卷,90页。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162页。
[30]《毛泽东选集》,第1卷,283页。
[31]《人民日报》,1993-04-02。
[32]参见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战争或和平》,北京编译社译,19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33]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意识形态与外交事务》,12页。
[34]逄先知:《回顾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211~21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6]《伟大的真理,锐利的武器》,载《红旗》,1967(9)。
[37]《真理报》,1990-11-30。
[38]《毛泽东选集》,第4卷,1472、1495~1496页。
[39]《人民日报》,1990-12-20。
[40]《美国的目标是使中国解体,从而除去最后一个眼中钉》,载《选择》,1991-11。
[41]钱其琛在美国亚洲协会发表的演说,载《人民日报》,1993-09-30。
[42]《纽约时报》,1991-09-10。
[43]《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5~1496页。
[44]《邓小平文选》,第3卷,3页。
[45]米尔斯海默:《中国的非和平崛起》(UearsheimerJ。a'sUnpeacefulRise),载《当代史》(tHistory),2006(4)。
[46]杜尔特:《现代中国:50年和平共处外交政策》(JoseedeJesus,Moderna:FiftyYearsofaNon-tatinPolicy),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论文,2006。
[47]拉斐尔·波奇:《“中国威胁”的历史》,载《先锋报》,2006-02-14,转引自《参考消息》,2006-02-16。
[48]倪力亚、倪健民主编:《文明中国——把怎样的一个国家带入21世纪》,23~24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49]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上册,何高济、王道仲、李申译,58~5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50]温家宝总理在为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载《人民日报》,2006-04-04。
[51]张宏毅:《近代以来中美俄日关系的特点》,见国家教委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155~156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52]B。A。Soong,umberOory,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