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今后国际人权斗争的发展趋向和我们的对策(第4页)
[104]《美国的目标是使中国解体,从而除去最后一个眼中钉》,载《选择》,1991-11。
[105]《纽约时报》,1991-09-10。
[106]沃尔特·拉菲伯:《美国、苏联和冷战(1945—1980)》,30页。
[107]沃尔特·拉菲伯:《美国、苏联和冷战(1945—1980)》,10页。
[108]维森特·戴维斯、莫里斯·A。伊斯特:《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洛克自由主义范例》,54页,纽约,1973。
[109]杰弗里·E。加滕:《商业与外交政策》,载《外交》,1997(56)。
[110]艾尔弗雷德·G。迈耶:《共产主义》,3页,纽约,1967。
[111]克劳迪·朱里安:《美利坚帝国》,7页。
[112]迈克尔·曼德尔鲍姆:《结束冷战》,载《外交》,1989(4)。
[113]费正清:《美国与中国》,334~335页。
[114]伊格纳西奥·卡斯蒂略·梅纳:《中国将进入经济强国之列》,载《至上报》,1995-07-30。
[115]苤明新:《中国正在民主化吗?》,载《外交》,1998(12)。
[116]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见《鲁迅全集》,第1卷,17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7]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32页。
[118]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等译,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19]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5页。
[120]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周晓钟译,29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2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260页。
[122]参见《站起来的东方巨人》,载《人民日报》,1998-08-30。
[123]苤明新:《中国正在民主化吗?》,载《外交》,1998(12)。
[124]B。B。拉达也夫、A。B。布兹加利编:《过渡时期的经济》,412、414页,莫斯科,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95。
[125]《侨报》,1993-06-22。
[126]《人民日报》,1998-12-14。
[127]《世界银行的一位异端分子——采访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载《解放报》,1999-06-25。
[128]世界银行行长沃尔森同记者谈话纪要,载《世界报》,1999-02-02。
[129]《邓小平文选》,第3卷,306页。
[130]《邓小平文选》,第3卷,305页。
[131]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意识形态与外交事务》,19页。
[132]理查德·尼克松:《现实的和平》,92~94页。
[133]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303页。
[134]《列宁选集》,第4卷,303页。
[135]《邓小平文选》,第2卷,364页。
[136]《邓小平文选》,第3卷,379页。
[137]《集中抓国内,为时尚不晚》,载《俄罗斯文学报》,1991(5)。
[138]戈尔巴乔夫在会见欧洲人权会议各国代表团团长时的谈话。塔斯社莫斯科电,1991-09-10。
[139]《世界日报》,1991-11-07。
[140]《人民日报》,1993-06-18。
[141]《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1995年4月19日),载《新华月报》,1955-04。
[142]《列宁选集》,第4卷,299页。
[14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