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美国对ADB协定的拒绝(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美国对《ADB协定》的拒绝

英国的三军参谋长们很快批准了《ADB协定》的主要内容,只有2点除外:

1。他们不同意香港应当被看作是一个前哨基地的建议,认为与其说香港是一个有用的资源,不如说它是一个战略负担;

2。在美国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战争爆发其态度究竟是什么之前,他们不能同意由于日本方面的明确行动而要求立即进行军事抵抗的建议。[104]

但是美国军方对这个报告却极为不满,以至于他们在只看到该报告的摘要之后就通知英国人他们“必须全盘否定这个文件”[105]。6月9日,华盛顿收到《ADB协定》的正式文本。7月26日,马歇尔和斯塔克再次致函英国三军参谋长,[106]说明美国军方不能批准该协定的原因在于它违反了《ABC—1协定》的基本精神。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违反了英美双方无论是在“ABC”会谈中还是在“ADB”会谈中均有所规定的“不包含政治义务”的原则,而且在《ADB协定》中包含的政治问题超过了军事协定的范围。例如,对联盟国家中的一个国家的进攻应被认为是对其他国家的进攻,一旦日本的行动超出一定界限,联盟国家将诉诸战争等规定,以及要求增加对中国的援助和从事在日本的颠覆与破坏活动等等,都将使美国在尚未参战的情况下承担政治义务,这是美国所不能同意的。

第二,这个报告过于强调新加坡的安全和马来屏障对新加坡及整个远东安全的重要性,就像英国人在华盛顿会议上反复强调的一样。但是英国的海军却没有承担保卫马来屏障反对日本南进的任务,也不承担旨在针对日本袭击封锁该屏障的进攻行动。所有英国的海军部队只被分配担任护航、巡逻、保卫海上交通线的工作,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处于极其远离英国三军参谋长们声称的这个“至关重要的”地区,却把保卫这一地区的任务分配给美国与荷兰的武装部队。[107]这有违于《ABC—1协定》中关于“在远东的联盟各国的武装部队的指挥官们将负责保卫他们本国在远东的领土”的规定。

第三,《ADB协定》中对于增援菲律宾的要求不但违反了《ABC—1协定》关于美国不打算增援菲律宾的决定,而且该协定中关于菲律宾作为一个对日本的远征军采取进攻行动的基地的看法,也与美国的关于菲律宾的战略地位在于它对日本南进行动的牵制性的看法相左。美国认为,菲律宾的战略地位和现有的美国兵力的主要价值在于这个事实,即日本只有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打败他们,这将导致拖延对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的进攻。因此,日本对菲律宾的进攻不仅能够给联盟国家提供机会去使日本海军遭到重创,而且也使他们自己有机会去改善保卫马来屏障的部署。所以美国的参谋长们通知英国人:“由于其他战略地区的更大需求,美国目前不能对菲律宾提供任何大量的补充增援部队。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不能考虑帮助从菲律宾发动一场强有力的进攻。”

此外,美国也不同意关于香港只是一个战略负担而不是一种有用的资源的看法。他们认为香港的作用与菲律宾一样,将牵制或推迟日本军队在其他更具决定性的战场采取行动。

第四,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战略重要性没有给以评价。[108]

第五,《ADB协定》对“东方战区”的规定比《ABC—1协定》对“远东地区”的规定更为广泛,[109]并使美国的亚洲舰队在这一地区内的活动处于英国的战略指导之下,美国不能同意。因为这不仅可能使亚洲舰队失去其独立性,还可能导致把美国海军部署在对美国来说没有战略重要性的水域。而且,美国方面认为,英国关于设立“东方战区”和一个新的总司令——“远东舰队总司令”的打算,并不包括在《ABC—1协定》之中。鉴于英国最终向远东派遣一支强有力的东方舰队是一件不能确定的事,斯塔克通知英国人,在制订一个计划从而使英国海军能够在保卫英国在远东的地位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到来之前,撤销原来批准的指示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在万一发生战争时,在英国的战略指挥下作战的那道命令。[110]

另外,《ADB协定》把美国的海军航空兵部队置于英国的指挥之下,这也是对《ABC—1协定》的违背。

第六,美国军方认为《ADB协定》并没有为联盟国家在远东地区的联合军事行动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完全拒绝接受这个文件,正如斯塔克和马歇尔在6月7日给英国三军参谋长的信中所说,不仅是“因为它与‘ABC—1’的义务不相符合,还因为它关系到的问题只是英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他们建议重新召开会议去制订符合《ABC—1协定》的联合作战计划。

[1]WilliamL。LangeraheWorlddAmeriFnPolicy,Vol。2:TheUndeclaredWar,1940-1941,Ne;BrothersPublisher,1953,p。29。

[2]AkiraIriye,“OneWorldWar-TheRequirementsofGlobalSeWarrenF。Kimball,ed。,FrankliandtheWorldCrisis,1937-1945,Lexington,MA:D。C。Heath&Co。,1973,p。95。

[3]FRUS,Japan:1931-1941,Vol。2,p。171。

[4]PREM34894,TheMarquessofLothiantober,1940;Lleard,BritishFnPolitheSedp。112-113。

[5]WilliamL。LangeraheWorlddAmeriFnPolicy,Vol。2,p。38。

[6]PREM3468,FormeroPresidehOctober,1940;[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2卷·最光辉的时刻》,第781页。

[7]PREM34894,TheMarquessofLothiantober,1940。

[8][美]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上册,第200页。

[9]SamuelI。RosehePublicPapersandAddressesofFranklihaSpetrodudExplanatoryNotesbyPreside,Vol。9:WarandAidtoDemocracies,1940,NewYork:Ma,1941,p。407。

[10][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上册,第363页。

[11]J。R。M。Butler,GrandStrategy,Vol。2,p。418。

[12]参见本书第一编相关内容。

[13]PREM34894,PrimeMioFirstLordandFirstSeaLord,22ndNovember,1940。

[14]PREM34894,TheMarquessofLothianthNovember,1940。

[15]JamesR。Leutze,Bargainingflo-AmeriavalCollaboration,1937-1941,p。206。

[16]TheJointPlanningitteetotheJointBoard,January21,1941,I。Ross,ed。,Amerilans,1919-1941,Vol。3,pp。307-311。

[17]国防委员会,1940年5月丘吉尔任首相后由军事协调委员会改名而来,成员除首相外包括枢密院大臣张伯伦、掌玺大臣艾德礼和三军大臣,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