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方的战略分歧(第1页)
一、双方的战略分歧
第1个分歧表现在如何实施“大西洋第一”的战略上。源于传统,英国执行的是一条“间接战略”,即以海军为基础,对德意施行经济和交通封锁,同时进行战略轰炸、小规模的袭扰和支持占领区的破坏颠覆活动,以此消耗敌方力量和蚕食敌人的势力范围,最终拖垮敌人而取得胜利或为最终的大陆反攻创造前提条件。而美国主张的是“直接战略”,即以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人力为基础,用军队直捣敌人的心脏,与之进行面对面的决战,依靠压倒性的力量取胜。这种战略上的分歧,在英美两国的军事战略对话中一直存在,并成为双方战略分歧的根源。丘吉尔本人对英美在这种战略上的不同理解作了以下剖析:
在军事领域和在商务或生产领域里,美国人的思想自然倾向明确的、全盘的、合乎逻辑的最大规模的结论上。他们的实际思想和行动就建立在这些结论之上。他们觉得一旦把基础按照真实和广泛的方针做成了计划,所有其他阶段将会自然地,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跟着来到。英国人的思想却与此很不相同。我们并不认为合乎逻辑而又明确的原则对于在迅速变化和不可限定的形势下所应做的事情来说,一定就是唯一的锁钥。特别是在战争时,我们更加重视随机应变和临时安排,我们企图按照正在展开的事件去生存和制胜,而不渴望常以一些基本决定来支配事件。关于这两种意见,有很多争辩的余地。分歧之处在于着重之点,但这是根深蒂固的。[6]
比较而言,英方在大西洋会晤之前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7月31日,参谋长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名为《总体战略评估》(GeegyReview)的报告,在8月10日提交给了美方,打算以此作为第二天同美方磋商军事问题的基础。
报告指出,目前的战略形势是:德国挥师西班牙将导致直布罗陀基地失守,占领加那利群岛成为大势所趋;有必要在法属摩洛哥和法属西非部署军队,但英国面临入侵的威胁,无力作出此部署;失去中东将是灾难性的,保住中东将主要有赖于美国的协助;新加坡对于远东的行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报告直言美国的参战将使战略形势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海上的严峻形势将立即得到缓解,船运损失的减少将体现这一点。即使日本参战,优势的天平依然在我们一方。美军将能够阻止敌人在摩洛哥和西非的渗透,能够接手大西洋岛屿的潜在责任。”
关于未来,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摧毁德国战争机器赖以存在的基础——为其提供支撑的经济、士气和供应补给……以及胜利的希望。”为此采取的手段是封锁、轰炸、颠覆和宣传:“轰炸进攻必须以最具破坏性的规模进行……我们将给予生产重型轰炸机以最高的优先权……如果大规模运用这些手段,德军以之为基础的整个架构将被摧毁,无论他们现在的力量如何,德国的武装力量将在战斗力和机动性方面遭遇严重的削弱,以至于再次发动直接的进攻将成为可能。这一时刻的到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美方的协助下如何能够使我们扩大空军力量的计划继续施行下去,如何获得和保护必不可少的船运。有可能以上提到的手段本身就足以使德国求和……但是,我们必须做好准备通过地面部队登上欧洲大陆……直接打败德国,从而加快胜利的到来。”[7]
然而,美方军事代表原来只打算同英方洽谈租借物资的分配问题。因此,在第二天的会谈伊始,作为美方主要发言人的斯塔克表示,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仔细研究英方的报告,待返回华盛顿之后,再就该报告给予正式的答复,眼下可以先进行非正式的讨论。[8]事实上,会谈只讨论了英方报告的前15段内容,后24段留待以后进行正式的研究。[9]
在会谈中,英国空军副参谋长弗里曼要求美国提供1万架飞机(其中轰炸机6000架),远超出了美国的生产计划,让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吃惊不已。斯塔克表示,目前的会议只限于讨论本身,美国愿意在目前政策的最大限度内与英国进行合作,但他对英方关于轰炸机优先、船运需要、海上巡逻机的分配以及由美军占领亚速尔群岛的方案表示了异议。马歇尔则表示,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萨拉查(AntóniodeOliveiraSalazar)已致信罗斯福总统,同意在必要时美军可和平占领亚速尔群岛。另外,美方打算以1万人的陆军部队替换驻防冰岛的近5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在此期间,希望英方不要减少在冰岛的驻军。马歇尔还提醒英方,美国自身军备重整的需求和苏联、中国等其他国家对租借物资的要求,使美方在军事物资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0]
双方没有在如何实施“大西洋第一”战略问题上发生直接的争论,只是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但英方对美方实际感到不满。会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提道:“我们发现,对于在如果参战的情况下如何部署他们的军队,他们只有模糊的想法……美国人希望我们在冰岛驻留足够的部队,从而使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够撤离并用在别处的行动中。另一方面,处于战斗中的我们急于从冰岛撤出我们的部队,以避免兵力分散,并将这些部队用在别处……美军参谋长们显而易见正考虑的是西半球的防御,至今没有制订任何他们参战情况下打败德国的共同战略。”[11]
英国官方军事史家J·M·A·格怀尔认为:“对于报告除了支持大范围起义的行动以外没有提及任何有关欧洲的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这被认为是最后的阶段,他们明显感到失望。他们还指出,在他们看来,该报告过于倚重轰炸的进攻性价值。然而,尽管他们质疑我们当时的政策,他们却拿不出替代性的方案。他们自己的计划几乎只专注于西半球的防御。”[12]另外,格怀尔分析了美国的“直接战略”:“他们的国家资源十分丰富,他们很少必须考虑代价,对他们来说很自然地使用压倒性的力量去解决每一个问题——粉碎性打击、迎头碰撞和快速取胜。他们不但不熟悉通过巧妙地运用有限的手段来力图实现目标的更富灵活性的战略,而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表示怀疑。”[13]
的确,“从一开始马歇尔就怀疑这些观点的准确性。他坚信取胜要靠与敌方打交手战。如果美国参战,他认为就必须有大量的陆军部队……他直截了当地阐明美国的现有义务而不是英国的需求是掌握将来武器装备运输的根据。他和斯塔克在8月12日以尖锐的口气指责英国由于在购买物资上未能与美国协调,且不尊重优先原则所造成的严重的采购问题。阿诺德将军私下告诉英国的空军代表,美国近期内向英国运送大批重型轰炸机的希望微乎其微”[14]。
因此,美方对英方的战略轰炸持怀疑的态度,以至于修改了《ABC—2协定》中的如下规定:
原则上,英联邦用于装备、维持、训练已有以及新部队的计划应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1)来自英联邦生产的飞机;
(2)已批准的英国生产的14375架飞机和来自美国企业生产的1。2万架飞机的计划;
(3)依照军事形势需要和情况许可的数量,对来自美国现有或已批准产能所持续生产的飞机进行分配。
此外,超出以上规定来自军用飞机新产能所生产飞机的分配,原则上且根据定期的评估,应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1)在美国参战时刻到来之前,从这些新产能所生产的全部飞机应提供给英国;
(2)如果美国参战,之后这些来自新产能所生产的飞机应在盟国之间根据军事形势需要和情况许可进行分配。出于制订计划的目的,英国应假定,这些产能将在美国和英联邦之间以大约一半对一半的形式进行分配。[15]
结果是美国答应给英国的大部分新生产的重型轰炸机数量大大减少。到1943年6月,英国能从美国得到的重型轰炸机大约是1100架,这不到英方所期望获得的数量的一半,而且不到英方需要的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