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条沉没海底的船(第3页)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尼莫船长竟然答应了我的请求,甚至连让我们回到船上的要求都没有提,难道他不怕我们借此机会逃跑吗?[22]
第二天早上,他指示水手为我们准备好了小艇,从鹦鹉螺号的平台投到了海里。
对于陆地之行,我们早有准备,虽然已经在海上漂泊太久,但我们仍然没有忘记在大陆生存所需要的必要装备——我们备好了枪和斧头,为将要到来的捕猎时刻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做准备。海面上风平浪静,微风从小岛上吹拂过来,康赛尔和我用力地划着船桨,而尼德掌着舵,小艇在岩石间穿行,行至狭窄的通道处,因为小艇体积轻盈,我们顺利地滑行了过去。
尼德难以抑制自己兴奋的心情,活像一个成功越狱的逃犯。[23]我知道,他一直想从鹦鹉螺号上逃走,但即使尼莫船长不强求我们回到船上,我也不会让尼德逃走,在新荷兰岛和巴布亚岛上逃跑是很危险的。
此时的尼德沉浸在了对肉的想象中,他嘴里不停地叫嚷:“岛上有肉啊!我们很快要吃到肉了,终于不是吃海鲜了!多么美味的肉啊!我们抓一只野猪,把它的肉放在火上烤一烤,简直不能再好吃了!”
“真是馋鬼一个。”康赛尔笑着说,“说得我都流口水了。”
“不过,我们也需要先搞明白,这个岛上有没有能吃掉猎人的野兽。”我给他们泼了盆冷水。[24]
谁知,尼德并不在乎,他兴奋地说:“如果这个岛上只有老虎,那我也要把老虎吃掉!总之,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让我看见,我都给它剥了皮吃掉。”
“尼德老兄看起来才像一只野兽!”康赛尔说。
八点半的时候,我们乘坐着鹦鹉螺号的小艇安然无恙地绕过了珊瑚礁,轻轻地停靠在了一片沙滩上。
阅读赏析
海底森林狩猎后,大家又恢复了日复一日的海上生活。只是,平静被接连出现的遇难船只打破了。相较于阿洛纳克斯教授、仆人康赛尔的震惊与恐惧,尼莫船长的表现则有些不同。他没有对前面遇到的海难发表意见,却带领大家去了瓦尼科罗群岛探险。作者以教授和船长的对话揭秘了那里发生的一次不为世人所知的海难。尼莫船长对大海有着热爱、依恋、抗争的复杂情绪,对生命则持有令人捉摸不透的悲悯情怀。
众人离开瓦尼科罗群岛后,尼莫船长计划穿过托雷斯海峡去往印度洋,不料经验丰富的尼莫船长也在此处中了暗礁的“埋伏”,鹦鹉螺号不得不停下来修整一番。教授、康赛尔和尼德终于有机会踏上了陆地。尼德能吃到他心心念念的烤肉吗?
阅读延伸
1。请你总结一下海难发生的原因。
2。文中多处使用了悬念和伏笔,请你分析总结一下这两种技巧的不同之处。
[1]借景抒情上一段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叙事时间,也是为下一段尼莫船长的抒情做铺垫,这就是借景抒情。作品中的描写景物,多数是为了抒发感情,以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2]借景抒情、拟人尼莫船长将大海视为有生命的人类,这段话抒发了他对大海深沉的热爱。但是,请你注意尼莫船长提到了“愤怒”一词,它暗示了本章的故事基调不像之前那样充满了温情和美好。
[3]叙述尼莫船长的行为的确让人迷惑,他为什么突然和教授讨论海水深度呢?尼莫船长深藏着太多秘密,但在热爱科研这一点上,他和教授别无二致。
[4]对话、悬念连教授掉进海里康赛尔都没有变过脸色,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感到不安?这是典型的悬念写法。悬念,本质来说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而设置的写作技巧,它包含“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面有“设悬”,后面必有“释悬”。
[5]场面描写悬念揭晓,让康赛尔和教授感到无比难过的是,他们在孤寂的大海中见到了其他航行者的尸体。此处的场面描写充满了惨烈和悲伤。
[6]场面描写庞大的鹦鹉螺号绕着沉船行驶一周,向死者默哀,这个场面描写壮观又令人悲痛。只是,为什么鹦鹉螺号频繁遇到沉船的原因作者还没有道出。以上几段关于沉船的描述是为后续的探险做叙事铺垫。
[7]叙述、铺垫船只航行频繁的海域,发生海难的概率自然会高一些,但这一定不是根本原因。这段叙述依然是为下文的海上探险做叙事铺垫。
[8]景物描写这里的景物描写针对具体的“物”——牡蛎来展开,烘托了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的喜悦气氛。
[9]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悬念“瓦尼科罗”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尼莫船长对它讳莫如深,教授对它十分忌惮。
[10]直述改转述叙事从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便于讲述航海家拉佩鲁兹失踪的故事。
[11]一波三折叙事节奏一波三折。罗盘号和浑天仪号的残骸还留在这里,但是航海家拉佩鲁兹和同伴却又一次失踪在海上。
[12]对话、动作描写结合尼莫船长和教授的对话,以及尼莫船长的动作来看,他似乎知道更多关于拉佩鲁兹的信息。
[13]语言描写果不其然,尼莫船长透露了拉佩鲁兹和船员经历船只沉没后在瓦尼科罗群岛安顿下来的内情。只可惜,拉佩鲁兹最终还是消失在海里。
[14]抒情看似冷漠的尼莫船长对拉佩鲁兹及其同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推己及人,他不禁祈祷他和他的同伴能够幸运地活下去。
[15]伏笔伏笔,主要指作者对将要出现的人物和时间做预先的提示和暗示。看似闲笔,实则不是。伏笔用得好,会达到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的效果。
[16]对话、叙述此处对话和叙事看似是不经意之间的闲聊,实则是一处伏笔。
[17]铺垫既然提到了托雷斯海峡的危险性,而尼莫船长又计划带领大家穿越该海峡,那么该段叙事就必然是一处铺垫。
[18]铺垫这还是一处铺垫。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说,铺垫有两种,一种是正面铺垫,另一种是反面铺垫。正面铺垫是指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一致。反之,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相反,就是反面铺垫。我们可以继续往下阅读,确认一下这个铺垫是正铺,还是反铺。
[19]叙述鹦鹉螺号还是触礁了。看来,上一段画线处的铺垫是一个反向铺垫。
[20]对话、神态描写经验丰富的尼莫船长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通过两人的对话和对尼莫船长的神态描写,不难看出尼莫船长非常高傲,不肯轻易认输。
[21]前后照应与前文中教授和仆人康赛尔聊起尼德想吃肉的情节对照起来。
[22]悬念难道尼莫船长真的不怕教授等人借机会逃跑吗?
[23]比喻句他们三人的确是鹦鹉螺号的“犯人”,只不过没有完全限制他们的自由。这个比喻句十分恰当。
[24]悬念设置悬念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某一时刻的人物神态描写或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悬念。此处的对话也是一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