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鹦鹉螺号的秘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用海水中的元素发电,是一种非常有想法的发明。有想法的人最有创新的能力,而创新的能力可以让整个世界充满可能。所以,我很佩服船长的学问。

在了解了尼莫船长的发明之后,我继续跟随着他穿过一条条长廊,来到了潜水艇的中部。在船中央,我看见有一架铁质的梯子,从地面上通到顶端。

船长解释说,这座梯子通向小艇。[8]

“鹦鹉螺号上还有一条小艇?”我相当惊讶,完全没有想到这艘潜艇里有这么多机关。

“当然。那是一条非常棒的小艇,轻便,也不会沉没,可以用来在海面上兜风。”

“真是个让人惊讶的想法!”我很佩服尼莫船长这充满创造力的头脑。

从平台上下来,有一个大大的客厅,可以让船员们在里面休息,也可以在客厅中观察船上各部分的动静。

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每人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一阵简短的闲聊之后,船长拿出了鹦鹉螺号的设计图纸。

接着,他以充满自信的口气向我介绍:鹦鹉螺号是用钢板制成的,它的面积是一千零一十一点四五平方米;体积是一千五百零二立方米。“鹦鹉螺号的艇身是个长长的圆柱体,两端是圆锥状的,就像雪茄一样。这样的轮廓是流线型的,在航行过程中,排水方便,航行阻力也小。”[9]

只是单单看这张图纸,我也能感觉到鹦鹉螺号的精致和耐用。它让我想起了建在陆地上的坚固的房子,任凭各种风吹雨打都坚强地屹立着。

“这艘潜水艇太棒了!”我不禁大声赞叹道。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在黑夜中,船员怎么知道他的航行路线呢?”

“我们的船上配备着玻璃驾驶室,而且,鹦鹉螺号的探照灯可以照亮周围五百米的海水。”

尼莫船长的解释看似合理,但是我们都知道,在海洋中,越深的地方,压力越大,一般的玻璃承受不住海水的压力。我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鹦鹉螺号的玻璃能承受得住深海的强大压力吗?”

“完全可以。我们利用一种新技术,生产了可以承受海水压力的玻璃,这种玻璃有巨大的抗压力。”

听了船长的解释,我不禁惊呼:“太妙了,船长!鹦鹉螺号真是一艘神奇的潜水艇!怪不得林肯号会败在它的手下。”

我也把自己对造船方面的理解分享给了船长,并赞叹他潜艇制造技能的先进和充满创新的想象力。我隐约感觉到,尼莫船长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10]

于是我问道:“您对造船工艺这么了解,之前一定做过工程师吧,尼莫船长?”

船长沉吟着,好像在思考怎么回答我的问题,想了一会儿,他说:“以前还在陆地居住的时候,我曾在伦敦、巴黎、纽约等地学习过。”[11]尼莫船长有着出色的口才,说起自己过去的经历也非常引人入胜。

紧接着,尼莫船长讲起了鹦鹉螺号制作的过程:“这艘船的部件是从世界各地搜寻来的——船的龙骨是法国来的,船的主机器是德国生产的,船的外壳则是英国的工厂制造的……我在大海的一个荒岛上建了一个生产车间,我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小岛上,我们把它组装好。这之后,我们清理了小岛上关于鹦鹉螺号的所有痕迹。”

这样神奇的经历听得我目瞪口呆,真的很难想象,这艘船的来历如此传奇。

看到我惊奇的表情,船长凑近我的耳朵小声说:“鹦鹉螺号的制作成本有四五百万法郎。”说起这昂贵的数字,尼莫船长特别平静,好像在说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这么说,您是很富有的人?”

“富可敌国,先生,我甚至可以帮法国政府还清所有债务。”[12]

我直直地盯着尼莫船长,好像在看一只怪物。我不知道他是说真话,还是在吹牛。

此时,气压计显示鹦鹉螺号在不断地上升。“我们到达水面了。”船长说,“先生,请和我一起到平台上看看。”

我朝着位于船中央的梯子走过去,踩着一层一层的梯子,像踩在石头上一样结实,这是钢板做成的梯子,甚至比石头还要坚硬。慢慢地,我们爬上了鹦鹉螺号的顶部。

紧接着,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海面上平静得如一面镜子,天空清澈纯净,和海水相映生辉。微风从东边徐徐吹来,放眼望去,所见之处,没有礁石,没有小岛,也没任何船只,当然也看不见林肯号的踪影。[13]

尼莫船长从房间中拿出了六分仪,在平台上,他用这个精密的仪器测量太阳的高度,这样他就可以判断鹦鹉螺号所在的位置了。在观测的时候,他的肌肉一动不动,仪器像铁石一样,被他紧紧握在手里。[14]

那时是11月8日,我们在距离日本海岸约三百海里的地方。“我们的探索之旅正式开始了。”我们回到客厅后尼莫船长满意地说道。

“愿上帝保佑我们!”我回应道。

“教授先生,现在我要离开了,请您开始您的研究吧。”尼莫船长说道,“整个海洋都是一个展现在研究者面前的宝库,您可以好好感受一下。现在整个客厅都可以给您使用。”

尼莫船长向我敬了个礼,走了出去。我一个人待在客厅里,默默思考着。此时,我的思绪全部集中在这位船长身上:这个怪船长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或许还需要我用很长时间去观察。[15]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