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现代主义绘画(第1页)
(十一)现代主义绘画
19世纪的90年代,一批年轻的艺术家聚集在巴黎,感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艺术思想。印象派将色彩从对事物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似乎成了打开潘多拉盒子的举动,它使绘画不再依赖于对某个物象的描绘,仅通过对色彩的组合,就可以构成一个表达纯粹主观思想的画面。这应该说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绘画观念从根本上的瓦解。
当时还有一个刺激绘画的重要因素,这就是照相术的产生。感光材料通过感光,可以真实记录事物,这是19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绘画与摄影照片有什么区别呢?这也刺激着当时的艺术家去探索单纯属于绘画的独一无二的语言。
1890年的巴黎艺术界,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新的观念在酝酿,新的形式在形成,新的技法在探索,新的绘画材料在研究中,新的绘画手段在实验中。画家的画室则逐渐演变成实验室。在那里,画家将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实验……这时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巨大能力,人们相信,人可以主宰世界,人是世界的主人。在过去,西方人相信上帝才是世界的主宰。当上帝是世界的主宰时,画家们描绘世界,就必须对上帝所创造的世界表示极大的虔敬和对自然形式的遵奉。现在,当人成了世界的主宰时,他就不会对自然造物的形式表示尊敬和虔信,他将不依据自然,而是依据自己的内心的意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来自行创造形式。这样,被从对自然事物的依附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颜色,首先变成了这些新一代艺术家自由支配的元素。接着,线条、形也被从对事物的依附中分离和解放出来,交由艺术家自由支配了。这就使现代艺术走向了抽象的、而非具象的道路。
进入20世纪后的头20年,就出现了众多的被称作“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
野兽派诞生于1904年前后,马蒂斯、马也、德兰等人是其代表人物。
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中,这些人的参展作品被放在一个展室中展出,他们的作品以极具活力的鲜艳色彩、对色彩的大胆的运用和简洁的线条形式等,而具有相似的风格。在这个展室的中央,放的是马也所塑的一个具有15世纪风格的小青铜雕像。当时,有一个评论家在这个展室中,深切感受到了这个雕像与周围年轻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之间那巨大的反差和冲突,于是惊呼道:“看哪!多那太罗(15世纪的著名雕刻家)被一群野兽包围着!”从此,这个贬义的称呼就延续了下来,以命名这些年轻绘画艺术家,把他们称作“野兽派”。
这一批人中的大多数,早在1891年就在一个象征主义画家的画室中相识,马蒂斯与马也还是美术学院的同学。
就在1905年,马蒂斯在另一个沙龙——独立沙龙中展出了自己这个时期最成熟的作品《华丽·宁静与享乐》。这幅作品深受西涅克、克罗斯的后印象派画风的影响,虽然展出时这幅画的过分享乐的主题受到了人们的非议,但西涅克还是买下了马蒂斯的这幅画。这是马蒂斯和野兽派的成功。马蒂斯和他的同伴们,成了这时的先锋派代表。
1906年至1907年是野兽派的创作高峰期。1906年的独立沙龙和秋季沙龙中,野兽派的成员扩大了许多,而领袖马蒂斯也展出了他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如《生命之喜悦》、《音乐》、《奢华Ⅱ》等。
野兽派的绘画语言受到来自前后印象派和象征主义的双重影响。他们完全用纯色,这使他们的画面与前印象派的画面一样明亮、绚丽、缤纷,让人目不暇接。他们不仅用纯色,在用色方面也不遵守什么规矩,而是以奔放、抒情的笔触来突出这些鲜艳的色彩,这又使他们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与此同时,野兽派又不像前印象派那样,让形象完全消失在绚烂的色彩中,而是用大胆的、简洁的、流畅的、连贯的、极富表现力的轮廓线,来保持最低限度的形在绘画中的地位。在这里,他们接受了凡·高和高更的启迪,把色彩的平涂与轮廓线的设定结合为一体。在完成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时,他们用的是极快的、有力的笔触,这使他们的画面在色彩绚烂缤纷的同时,兼具奔放抒情的线条魅力。
在野兽派的诸位画家中,马蒂斯无疑是线条大师。在马蒂斯画于1906年的《柯列奥的风景》中(图2-57),可以看到他的绚烂缤纷的色彩、大胆的线条勾勒。
图2-57《柯列奥的风景》
野兽派中,对色彩最大胆使用的是德兰(1880—1954)。德兰所画的《伦敦港》(1906年)(图2-58),具有与印象派相同的绚烂和艳丽,仿佛明亮的、闪烁的颜色在跳舞。但他在大块涂色时,也用凝重有力的笔触画出了轮廓线,这些线条流畅、简洁,不计细节,使绚烂缤纷的画面具有一种单纯的美。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不会去想别的东西,画家感兴趣的就只是色彩的组合和它们所形成的效果,观看者得到的就是缤纷色彩的悦目和快感。
图2-58《伦敦港》
野兽派起先在法国并不被人承认,但却很快引起了俄国和美国收藏家的注意,这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但这是一个流派峰起的时代,在野兽派还未真正站稳脚跟时,新的流派就起而取代它了。这就是以毕加索、勃洛克为代表的立体派。
立体派的形成,主要来自两种非常不同的传统,一是塞尚,一是非洲原始木雕。1907年,塞尚的回顾展在巴黎举行,引起巨大的轰动,这是他的第一次最大型的展出。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出了他已经达到的新绘画的某个重要阶段,画面不再是透视的、似真的、幻觉的,而是用稳定的形式构成的。塞尚晚期作品中,那种对几何结构和形式的追求,是用稳定的圆锥形、圆形、椭圆形等几何结构,给予了立体派以极大的灵感。非洲的原始木雕,是对图像进行几何化处理的典型风格,它向现代的人昭示出艺术并非在源初就是具象的,也并非都是在追求一种立体的真实,而是用几何形的、平面化的轮廓来造型。
图2-59非洲保护神木雕
这里介绍非洲的一个守护神的木雕(图2-59)。这种艺术使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认识到,艺术可以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具象的、立体的方式并非唯一的、最好的方式。虽然塞尚并没有从非洲原始木雕中汲取灵感,但他的几何化的构图却与非洲原始艺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精神上的贯通。这使得一批年轻的探索者尝试用一种几何的、平面的构图来组织画面。
显然,这批年轻人对印象派的绚丽缤纷的色彩并不满意,他们认为绘画还应该具有构图形式,所以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印象派的色彩,而是后印象派的强烈的构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