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乡村规划(第1页)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乡村财神一
乡政府大院里,李大山正背着手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目光深邃地眺望着远处的青山。窗外阳光正好,照在他略显疲惫却依然坚毅的面庞上。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贾人大迈着他那特有的、略带夸张的步伐走了进来,皮鞋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乡长,打扰您了!"贾人大一进门就满脸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热情地打着招呼,"我有重要工作要向您汇报,这事关我们绿水村的发展大计啊!"
李大山缓缓转过身来,眉头微皱:"老贾啊,什么事这么着急?看你这一头汗的,先坐下喝口水慢慢说。"说着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
贾人大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正襟危坐,神情认真地说:"乡长,我这些天一首在琢磨,现在全乡都在热火朝天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绿水村作为全乡最大的行政村,可不能拖了后腿啊!我琢磨着,得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先重点扶持几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带头人,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产业。具体来说,就是把土地集中流转给那些愿意种地、会种地的能手,其他人可以发展其他产业增加收入,这样就能实现多方共赢。"
李大山眉毛一挑,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不错啊老贾,几天不见进步不小嘛!开始为村民致富和村里发展动脑筋了。这个思路很好,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切合实际。说说看,具体有什么规划?准备发展哪些项目?"
贾人大搓了搓手,略显为难地说:"我们初步计划发展大枣种植、中药材、辣椒和养猪这几个产业。大枣和中药材适合我们村的土壤条件,辣椒市场需求大,养猪则是传统优势产业。就是。。。"他欲言又止,"就是缺少启动资金,村民们手头都不宽裕。。。"
李大山立即支招:"这不是问题!信用社不就在你们村边上吗?去找任远啊,这事应该不难办吧?你们村发展产业是好事,信用社应该大力支持才对。"
贾人大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问题就出在任远身上。信用社对我们绿水村的发展一首不太支持,处处设限,说是担心还款能力。我们递了好几次申请,都被各种理由给挡回来了。"
李大山一听,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都震得跳了起来:"岂有此理!只要有好的项目规划,我亲自去找任远谈!乡村振兴是头等大事,信用社怎么能拖后腿?"
贾人大见状,赶紧凑近李大山,压低声音神秘地说:"乡长,我这边还得到一个重要消息。。。"
李大山好奇地往前倾了倾身子:"哦?什么消息?快说说。"
贾人大小声说:"据可靠消息,省里马上就要下来一批奶牛项目专项资金,专门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
李大山猛地抬头,眼睛一亮:"消息可靠吗?你从哪得到的消息?这事可不能道听途说。"
贾人大得意地笑了:"乡长您忘了?我闺女在省外贸局工作,这消息是她亲口告诉我的,绝对可靠。据说第一批资金就有上千万呢!"
李大山连连点头,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面:"不错不错,咱们乡是重点贫困乡,争取这个资金很有希望。奶牛产业好啊,既能带动就业,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贾人大赶紧补充:"乡长可别忘了我们绿水村啊!我们村有现成的草场,发展奶牛养殖再合适不过了。"
李大山爽快地说:"你们村是全乡最大也是最穷的村,有好事哪次落下过你们?放心,只要项目下来,肯定优先考虑你们村。"
贾人大开怀大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那就太感谢乡长了!我代表全村老百姓先谢谢您!"
李大山竖起一根手指强调:"奶牛这个项目确实不错,既有上级政策支持,又能通过产奶和繁育小牛快速回本。关键是市场稳定,销路不愁。"
贾人大激动地站起来,双手比划着:"那我这就回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场地先准备起来。"
李大山摆摆手:"别急,你先做个详细规划。真要争取到这个项目,我们可以把它打造成示范工程,给全乡树立个样板。规划要做细做实,包括场地选址、养殖规模、技术支撑、市场对接等等。"
贾人大乐呵呵地应道:"您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们一定把规划做得漂漂亮亮的。"
李大山叮嘱道:"特别是用地规划一定要细致可行,既要考虑养殖需要,又要兼顾环保要求。你先找专业的人看看场地。"
贾人大连连点头,掏出小本子记着:"明白明白,我回去就联系县里的畜牧专家。"
李大山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对了,你刚才说你们村要发展养猪?这可是上级重点扶持的项目,现在猪肉价格这么好。"
贾人大解释道:"是我们村的何小山,这小伙子很有想法,在外面学了技术回来,打算建个标准化养猪场,采用现代化养殖模式。"
李大山一听,激动地一拍桌子站起来:"这是好事啊!你们村一定要全力支持!标准化养殖既环保又高效,完全符合政策导向。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贾人大立即挺首腰板表态:"我们一定按照乡长的指示办!明天我就召集村两委开会,专门研究如何支持何小山的项目。"
李大山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不过老贾啊,发展产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还得考虑长远的发展。你们村的这几个项目都不错,但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特别是养猪项目,市场价格波动大,得提前想好应对措施。"
贾人大认真地点头附和:"乡长您说得对,我们一定把风险考虑进去。何小山那边也有打算,他计划跟几家大型屠宰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样就算市场价格有波动,也能保证基本收益。另外,他还准备购买保险,万一遇到疫病或者其他问题,也不至于全盘皆输。"
李大山听了,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不错,看来你们这次是动了真格的。不过还有一点,技术支撑很关键。像奶牛和养猪这种产业,没有专业人才指导,很容易走弯路。你们可以联系县里的农业局或者畜牧站,请他们派专家来村里做培训,同时也可以组织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经验。"
贾人大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太好了!乡长,您这一提醒,我倒想起一件事——前几天何小山跟我说过,他认识一个在省里搞养殖研究的教授,据说在这方面很有权威。如果能请到这位教授来村里指导,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大山微微一笑:"那你就赶紧去落实这件事,别光停留在想法上。还有,既然要搞这些产业,就得争取让它们成为咱们乡的亮点工程。到时候不管是迎接检查还是宣传推广,都得拿出让人信服的成绩来。"
贾人大站起身,信心满满地表态:"乡长您放心,我这就回去召集村干部开会,把任务分解下去,责任到人,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等好消息传来的时候,一定让您刮目相看!"
李大山看着贾人大充满干劲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行,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记住,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乡政府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贾人大重重地点头,转身朝门口走去,步伐比进来时更加轻快有力。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的背影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