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差异检验

(1)平均等级分分析

对优秀组和普通组在每个胜任特征上的平均等级分进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优秀组和普通组在9项胜任特征上均有显著的差异,分别是成就导向(AD),专业知识(EXP),目标(GO),主动性(INT),跨文化意识(CC),计划执行(PL),自信(SCF),自我控制(SCT)和学习策略(SS)。

表3-10优秀组和普通组的各胜任特征平均等级分比较

续表

续表

注:*p<0。05

(2)最高等级分分析

对优秀组和普通组在每个胜任特征上的最高等级分进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优秀组和普通组在4项胜任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分别是成就导向(AD),主动性(INT),跨文化意识(CC)和计划执行(PL),均被包含在平均等级分分析所得的9项胜任特征中。

表3-11优秀组和普通组的各胜任特征最高等级分比较

续表

续表

注:*p<0。05

(3)发生频次分析

对优秀组和普通组在每个胜任特征上的发生频次进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优秀组和普通组所有胜任特征上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

表3-12优秀组和普通组的各胜任特征发生频次比较

续表

续表

综合以上3个指标的差异检验结果,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鉴别性胜任特征应该包括:成就导向(AD),专业知识(EXP),目标(GO),主动性(INT),跨文化意识(CC),计划执行(PL),自信(SCF),自我控制(SCT)和学习策略(SS),共9项特征。

(四)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鉴别性胜任特征中,有4项胜任特征与颜立等(2008)提出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鉴别性胜任特征是一致的[8]。颜立的结果中还包括了人际理解这一胜任特征,而本研究发现了学习策略(SS)和跨文化意识(CC)等外语专业研究生胜任特征的构成要素。学习策略(SS)指学生有意识使用学习策略的程度,积极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跨文化意识(CC)指学生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对不同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包容性,重视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传播,从文化的大背景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等。

同时,自信、主动性及专业知识也是外语专业研究生鉴别性胜任特征,这一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专业差异造成的。由于外语专业学习突出的实践性、交际性,研究生的自信及主动性较其他专业研究生可能更为突出。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提问、敢于开口,不怕出错;而自信心弱的学生不仅不敢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在犯错后消极归因等。一些学者认为,焦虑可能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9],而一些实证研究发现自信心与学生英语成绩尤其是听力成绩有密切的关系[10]。而主动性强的学生,不仅在时间上提前准备,主动创造机会,也在自我激励和努力程度上更胜一筹,常常主动付出额外的努力,承担未被要求的任务,由于文科专业学习任务的长期性、模糊性、弹性及重积累的特点,积极主动的学生往往能在达到更高绩效的同时,从准备和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表3-13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比较

与来婷婷等(2008)对IT大学生胜任特征的研究[11]相比,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胜任特征模型中,没有人际理解、信息收集、团队合作、分析式思考和概念式思考这5项胜任特征,却有自信、学习策略、目标、自我控制和跨文化意识这5项胜任特征。除了上述讨论过的外语专业实践性、交际性造成的原因外,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学习任务较模糊,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优秀者能够有效管理压力,积极行动,表现一般者可能会逃避部分压力情境,往往也能达到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IT大学生要面对相对更多的合作情境和对思维要求较高的情境,从而表现出人际理解、团队合作以及分析式、概念式思考等特征。

表3-14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与IT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比较

综合以上的3个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成就导向(AD)、计划执行(PL)2项胜任特征无论在外语专业研究生、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还是IT专业大学生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成就导向关系到学生目标的设定,高成就导向者希望不断提高绩效,不是仅满足他人或外在要求,而是设定进取性、挑战性目标,且目标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计划执行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具体行动,高分者善于结合以往经验和实际情况制订计划,计划实施程度高,落到实处,同时善于总结经验,并及时调整,使得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成就目标作为制约个体预期、反映其态度倾向、影响其学习行为的动力源因素,可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的各方面整合起来,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行为起着有力的调控作用[12]。通过访谈中的事例可以发现,少数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仅仅以达到基本要求为目标,不思进取,影响了学生的投入程度和潜能发挥;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但目标设定不切合自身和环境实际,造成负面情绪,屡屡受挫;部分高成就导向的学生,虽然设置了进取性目标,由于计划不当或缺乏自律,不能有效执行计划,伴随负面情绪,难以达成目标。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合理而有挑战性的目标是实现高绩效的前提,而充分与目标相配合的恒久的行动则是实现高绩效的必经途径,两者兼具,相辅相成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因而,在研究生的选拔过程中,成就导向和计划执行两项胜任特征应作为考察的重点,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培养也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以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五)结论

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通过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的访谈,初步构建了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从访谈的时长和访谈文本的字数上来看,优秀组和普通组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访谈长度并不会影响行为事件访谈的结果。从胜任特征的编码来看,少数胜任特征的发生频次与访谈长度有关,只有极个别的胜任特征的最高分与访谈长度有显著的相关,所有胜任特征的平均等级分与访谈长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因此,平均等级分的结果是最为稳定的胜任特征指标。

优秀组和普通组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鉴别性胜任特征包括:成就导向(AD)、专业知识(EXP)、目标(GO)、主动性(INT)、跨文化意识(CC)、计划执行(PL)、自信(SCF)、自我控制(SCT)和学习策略(SS)共9项特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