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1页)
第三十二章
散会了,大家都纷纷上来与杨鹏副省长告辞话别。
握手时,也都免不了寒暄两句,再说几句保证完成任务之类的话,
最多的则是对刚才杨鹏讲话的叫好和赞扬。
“杨省长您今天讲得太好了,太重要了!”
“讲得好,真正讲到了点子上!”
“省长今天的讲话振聋发聩,收获满满,回去一定认真传达,认真贯彻!”
“杨省长,您今天真的讲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好久没有听到这么接地气的讲话了!”
“杨省长,我们那里的情况确实像您讲的那样,回去一定及时传达,全面落实!”
“真好,真好,讲得太好了!”
甚至连水利厅的副厅长也跑过来,给杨鹏竖起了大拇指:“我回去立刻就给我们主管副省长传达汇报,如果这次抗洪成功,您劳苦功高!”
省教育厅厅长张傅耀也坚持等在一旁,最后握手告别时,十分动情地说:“杨省长,您今天这么一讲,我心里真是踏实多了。咱们省学校年年暑期出事故,这次大汛情,真怕出什么大问题。您今天的讲话,我明后天就在全省教育系统传达,如果您能参加一下最好,如果不能参加,我们就现场播放您的讲话。您的讲话我们全程做了录音,每一句都很有分量,很有针对性……”
杨鹏一边微笑地听着,一边不停地点头,同时也不停地表示请大家努力配合和支持。但萦绕在脑海里的一直还是夏雨菲的那个信息:“临锦市水利局局长张亚明昨晚被免职……”
面带微笑的杨鹏,一直处在这个信息给他带来的强烈震动之中。
昨天晚上,张亚明局长还专程来找杨鹏副省长汇报工作,一直到深夜快十一点了才离开。
而在昨天晚上,张亚明就已经被免职了!
这就是说,张亚明局长来找杨鹏副省长汇报工作时,很可能他就已经不是水利局局长了。
肯定是市长程靳昆撤了张亚明的职。
为什么要临阵换将?肯定是市长对这个局长不满意。之所以不满意,主要原因就是不听话,不按市长的意图办事。
局长当时汇报工作,也明显对市长的决策不满意。
没有什么明争暗斗,派别之分,更没有什么利益之争,非分之想。
纯粹就是工作上的矛盾,决策上的分歧。
局长认为市长的安排是有问题的,他不想按照市长的意思去办事。
于是,市长就毫不犹豫地免掉了局长。
免掉一个水利局局长,市长一个人是做不了主的。在一个市里,免掉一个局级干部,市长必须征得市委书记的同意和批准。当然,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也都必须同意。这几个人不同意,不知情,堂堂一个水利局局长,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免掉。
免去一个重要的中层干部,需要很多程序。不可能一步走完这些程序,也就是说,不可能市长一说,书记一同意,这个局长就被免掉了。
必须有一个过程,有一个时间段。
他们这几个市委的重要领导同意了,一直到主管领导市委书记最后同意了,才能最后在市委常委会上正式履行程序,正式免去水利局局长的职务。而后还得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个水利局局长的职务才算真正被免掉。
程序上是这样,但碰到紧急情况,有时候也会有例外。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时候,只要市长与市委书记率先同意了,水利局局长的职务事实上也就不存在了。市长与书记同意了,接替局长职务的人一旦到位,并且已经开始行使局长的职责,那就相当于局长的职务已经被免掉了。
而其他程序,完全可以以后再逐项补齐。
那么,市长和书记昨天晚上这个决定究竟是什么时候做出的?
这个水利局局长,究竟是昨天下午,还是昨天晚上被决定免职的?
最晚也不会超过昨天晚上十一点。
十一点张亚明局长来杨鹏副省长这里汇报工作的时候,他肯定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免职了。
昨天杨鹏副省长见到徐帆书记时,还一再嘱咐,请徐帆书记一定见
见临锦市有关方面的几个人。这几个人都是专家型的基层干部,对下面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们知道的情况,对这次防汛抗洪,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这其中就有市水利局局长张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