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4页)
“他们告诉我了,说有可能是你,就是可惜没有机会拍照。”
“那两个年轻人很不错,业务好,人也机警。”杨鹏对昨晚的两个年轻人印象确实不错。
“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到处都是,我们招聘职员,研究生、博士生有的是,大学普及了,就业还没有跟上去。”
杨鹏点点头,现在的形势的确如此,就业是个大问题。
“他们说了,说你表扬了学校。”夏雨菲看了一眼杨鹏,“你主管教育,这个我倒一点儿也不知道。”
“所以你今天就过来了?”杨鹏问了一句,但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样问话,岂不是自作多情?
“那倒不是。”夏雨菲很自然地说,看她的表情,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昨天晚上任月芬秘书长给我打了个电话。”
“嗯?……任月芬!”杨鹏吃了一惊,“你认识任月芬?”
“不认识。”夏雨菲避开杨鹏的眼神,向他的身后看了过去,“她说她与你是党校同学,说你过几天会专门来考察雨润公司。她还说,过两天她也有可能过来。是她告诉我,你现在分管教育。”
“任月芬说她有可能来临锦?”杨鹏有点意外。
“是的。她说给你说过了,要来看看这里的山区老区,看看这里的义务教育搞得怎么样。”
“你怎么说的?”
“实话实说啊,山区老区的教育情况普遍不理想,特别是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和身心健康,欠账太多,确实很差,领导们应该常下来看看。”
“你就这么说的?”
“嗯。”
“任秘书长怎么说?”
“她说如果我见到你,一定给你说说下面的情况,说你现在主管教育。”
“原来如此。我这里也一样,是任月芬秘书长给我介绍的你,否则
我还真没想到你会搞了这样一个雨润公司。”杨鹏很真诚地说,“你在五阳的公司项目,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目前感觉确实不错。还有央视的新闻联播我也收看了,你讲得很好,很自然。”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其实公司也就刚刚起步,好多业务都只是在探索,在尝试。还有那天的采访,也没想到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来。当时省台的两个记者找来,说是了解了解,随便问问,我当时也是实话实说,真心没当回事,更没想到会在央视播出。”
“任秘书长还给你说什么了?”
“任秘书长还说她来了要到抗战纪念馆看看,说她想找到当年副总理的父亲在这里打游击的资料。还有,秘书长父亲的大伯,好像也在这一带打过游击,后来就牺牲在了这里。她的伯祖父一家人,还有她的大伯,特意嘱咐她如果有时间来到这里,一定认真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遗留的照片和文字。秘书长的大伯也是一位中央领导,和副总理的关系非常亲近,因为秘书长的伯祖父和副总理的父亲也是战友。”
“她也给我说了,但没有你说得这么仔细。好像水库这里就有一个纪念馆,今天如果没遇到你,按计划要去看看的。”
“我看过了,没有找到有关的影像和资料。我想下午去另一个纪念馆再看看。”夏雨菲说到这里,突然问了一句,“任秘书长说了,省委龚书记也要找我,让我主动联系一下。”
“龚书记也问我了,他确实想下来见见你。”杨鹏如实回答。
“什么事啊?就是因为那个报道?”夏雨菲有些不解地看着杨鹏。
“任秘书长没说总理下个月要来临锦?”
“总理?”夏雨菲再次吃了一惊,“你是说总理要来临锦?下个月?”
“是的,总理要来。下个月初,基本定下来了。”杨鹏突然意识到,任月芬并没有给夏雨菲说总理要来的事情,“你知道就行了,总理来临锦的消息,目前要保密。”
“知道。我不会给任何人说的。”
“嗯。主要是因为有一件事想提前告诉你。”杨鹏很慎重地说,“这件事我还没有向龚书记当面汇报,主要是还没有见到你。如果总理来了,我想把你这个公司作为一个考察点。”
“那怎么可以?”夏雨菲一双幽幽的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杨鹏,“你可千万别把我放在火上烤,什么考察点啊,这么大一个国家,同那些成功的企业相比,雨润公司啥也不是。”
“公司不在大小,在它存在和发展的潜力。”
“杨鹏,你还没见到我,也从来没听我说过什么,我也没给你讲过雨润公司目前的真实情况,就凭一个新闻报道,怎么就能断定公司的潜力?”夏雨菲的话语渐渐犀利起来,这反倒让杨鹏觉得十分亲切而又轻松。很久很久,没有人对他这样说话了,包括自己的家人。
杨鹏笑了一下,而后很认真地说:“我看人,一般不会有错。”夏雨菲一下子沉默了。
水库上顿时又陷入一片沉寂。
“雨菲,这么多年了,我们是第一次这样对话。”杨鹏打破了沉默,“你不想问我点什么吗?”
“我什么都知道了,不用问的。”夏雨菲静静地看着远处。“知道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