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页)
上课铃声响了,校园里顿时一片寂静。
杨鹏身后也一片沉默。
杨鹏盯着刚才几个学生消失的方向,慢慢地站了起来。他回头看了一眼教导主任,问:“这几个孩子说的都是真的?”
“杨省长,我还没来得及给您汇报呢。”教导主任很不自然地回答说,“咱们这个学校,情况比较特殊,择校的太多,校长没办法,领导们也没有办法,所以就只好这样分班……”
“好了,不用解释了。”杨鹏打断了教导主任的话,继续问道,“这种
情况多长时间了?”
“时间倒不是太久,就这两三年。”教导主任看了一眼汪小颖局长回答说,“当时我们校长也给区教委和市教育局汇报过,区教委说这样暂时可以,让我们限期整改解决。去年我们就给区政府打了报告,请求给我们学校再增加一个新校区,据说区政府已经批示了,估计今年差不多能解决。省长,您也知道的,现在市区的地皮实在太贵了,价格一天一个样,不断上涨。我们学校自己也没有钱,只能靠政府支持。这些情况,区教委和市教育局也是知道的。”
杨鹏回头向汪小颖问了一句:“局长,这些情况你知道吗?”
“不知道。”汪小颖很干脆地回答,“省长,这是我的失职,这情况我听都没听说过,也从来没人给我汇报过,我晚上会找区教委了解情况。”
“刘市长,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灯下黑’?”杨鹏笑着对刘绍敏市长说道。
“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但仅是发生在刚开学的时候,然后很快就纠正过来了。”刘绍敏表情严肃地说,“今天的情况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而且这么严重。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让上面领导知道了,影响会十分恶劣。三小是我们市里最好的小学之一,也应该是最放心的地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问题。就在眼皮子底下,看来我们确实是疏忽了。”
“主任,你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杨鹏又向教导主任问道。
“说实话,这些情况我们也正在抓紧了解和解决。”教导主任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据我们分析,原因大概是这样几个:一是这两年外地打工回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基本回到了市里区里或者县城里,大都不再回村里了。他们在外面打工多年,都有些积蓄,也大都娶妻生子,于是就在城里买了房子,落了户口,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城里人的孩子必然要在城里的学校上学。二是过去在外地打工,属于带着孩子打工,现在不一样了,都是为了孩子打工。孩子在哪里,就在哪里打工。所以即使不在城里落户买房,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在城里上学。孩子在
哪个城里上学,就在哪个城里打工。只要孩子能在城里的学校上了学,工资即使再低,也不在乎,也都能接受。这样一来,在城里上学的孩子自然就越来越多。三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结婚,女方一般都要求男方满足两个条件,必须在城里买一套房,再买一辆车。这种风气在好几年前就被村里的一些富裕人家带起来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村镇农民结婚的必备条件。在城里有了房子有了车,等生了孩子,必然就要在城里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四是前些年乡镇撤点并校,很多村里的学校都废了拆了不存在了。现在外地回来的人多了,因为村里没有学校,也只好想办法在城里上学。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的人都知道孩子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一股脑想尽一切办法要上好学校。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吧,当然,现在的区县政府也还没有跟上现在这种变化,学校建设也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结果是,城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挤,学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杨省长,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反正我们学校的校长真的是快愁死了,上面要求很严,我们责任很大。都说现在的小学校长比大学校长还牛,其实现在小学的校长还真的是没法干。区里、市里、党委、政府、财政、公安、总裁、老板,包括居委会,哪个都有门路,那个都管得着我们,哪个都得罪不起……”
杨鹏一行赶到临锦市中心区第一小学时,差不多下午四点了。
不知是谁已在暗中通风报信,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都站在校门口紧张地迎候着他们。
杨鹏猜想,通风报信的十有八九是刚才实验三小的教导主任,他肯定听到了杨鹏他们要来中心一小的对话。
杨鹏从实验三小出来时,局长汪小颖问了一声:“省长我们去哪里?”
“有三小,是不是还有一小?”杨鹏问了一句。
“有啊有啊,一小不远。”汪小颖赶紧回答。
“那就去一小。”
一小校长是个女的,高个子,大嗓门,一听就是老师出身,发音标准,字正腔圆。
“省长好!”
“厅长好!”
“市长好!”
“局长好!”
一个一个握手,大大方方,笑容满面。另外两个副校长和教导主任都不怎么说话,看来这个校长是这所学校的绝对权威。
教育厅厅长张傅耀给杨鹏特意介绍了一下校长:“马俊英校长是省里的三八红旗手,还是连续三届的省教育模范。多年的老校长了,她刚调过来中心一小不久。”
“是的,去年年底刚调过来的,当时有好多家长老师到市教育局请愿,不让她离开原来那所学校。”局长汪小颖也补充说道。
杨鹏点点头笑了笑:“果然是个厉害校长,居然提前就知道了我们要来你这个学校。”
马校长哈哈大笑:“省长啊,您这么大领导下来,哪里瞒得住啊,现在整个市里都知道你要来学校视察啊,把大家都快吓死了。”
中心一小这个学校比实验三小略小一些,但也有学生三千名左右,学校的布局不像实验三小那样分成两个校区。
整个学校有三栋教学楼,每栋教学楼有四层,总共四十八个教室。
正是上课时间。大概是因为下午的体育、音乐课比较多,所以感觉比实验三小的校园要喧闹得多。
杨鹏突然明白刚才实验三小校园为什么那么清静了,没有体育、音乐课!
“省长啊,您这次来得太好太及时了,现在我们下面的这些学校问题实在太多了,好多遗留下来的、积累下来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您下来了,我们就有希望啦!”马校长大概是刚来这个学校任职的原因,一点儿也不隐瞒学校存在的问题,“校区太窄,大班额,缺老师,没编制,补贴少,这次校舍安全工程,又轮不到我们,说我们的校舍都达到了安全标准。省长您一会儿好好看看,怎么能说我们的校舍没有安全隐患呢?学校的教室太挤了,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上学读书,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