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捷克(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农村,封建主采取所谓“赎买法”来榨取农民的金钱。所谓“赎买法”,是要求农民一次性地交纳大笔现金,以赎买保有土地的继承权。但是,实际上封建主很少履行承诺,农民的土地继承权根本得不到保证。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也使得许多骑士日益走向衰落。他们生活拮据,被迫出卖自己的领地,生活每况愈下。

在城市,由德国移民构成的城市贵族控制着城市的政治、经济。他们与捷克贵族勾结起来,对城市中的中、下层居民进行敲诈勒索,激起城市广大居民的严重不满。市民阶级对城市贵族的富有和特权极为嫉恨,总想有朝一日能取而代之。城市平民既痛恨城市贵族的专权又不满市民阶级的盘剥,尤其憎恨移民捷克的德国城市贵族的压榨,因而,城市平民的仇恨具有阶级和民族的双重意义。

14—15世纪,天主教会是捷克人民的主要反抗目标。天主教会是捷克国内的最大封建主,霸占了全国一半左右的耕地。高级教士不但占有大量的地产,而且还占有城市。例如,布拉格大主教就占有900个村庄和14座城市。

捷克教会的上层大都由德国移民构成。这些德国“精神贵族”对捷克广大人民巧取豪夺,将各种赋役重担压在捷克人民身上。捷克人民生活悲惨,城市中的赤贫者竟占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

14世纪末,查理四世推行与教皇联盟的政策,使教皇可以通过捷克教会对捷克人民大肆搜刮,以此来弥补因百年战争而使罗马教廷在英法两国遭受的税收损失。

天主教会敲骨吸髓般的剥削,激起了捷克人民的强烈不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天主教会已成为众矢之的。一场大规模的反教会斗争正在成熟。

六、胡斯的宗教改革

领导捷克人民反教会斗争的领袖是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和伟大的爱国者约翰·胡斯(约1371—1415年)。

胡斯出生于捷克南部的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农家中。少年时代学习勤奋,顺利通过初等教育,然后进入布拉格大学接受高等教育。1394年,大学毕业。1396年,获得硕士学位。1398年,在布拉格大学任教,并成为该校的正式教授。由于胡斯学识渊博,待人诚恳,1401年被选为布拉格大学文学院院长,翌年,又当选为该校校长。

胡斯从青少年时代起,就亲身经历了民族和阶级压迫的痛苦,耳闻目睹了德国贵族的种种劣迹,这些都激励着他要把捷克人民从灾难中解脱出来。胡斯大学毕业之后,积极投身于宗教改革活动之中。1400年,他被任命为神甫。从1402年起,他又在布拉格的伯利恒教堂向人民大众传教。

胡斯在他的传教活动中,对天主教会的贪婪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你们看那些道貌岸然的教士们整天高喊守贫、苦修,可是,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藏在穷老太婆身上的最后一个铜币,都被无耻的神甫搜刮出来。如果不花在忏悔上,就花在弥撒上;不花在弥撒上,就花在圣徒遗物上;不花在遗物上,就花在赎罪上;不花在赎罪上,就花在祈祷上;不花在祈祷上,就花在埋葬上。难道不能说神甫比强盗还狡猾、还凶恶吗”?

胡斯在传教中还对高级教士的腐化堕落进行无情的揭露。他向人们讲述了一件他亲眼看见的教会丑闻:一天,一个神甫向天主发完愿之后,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个有夫之妇拖到祭台上,大干伤风败俗之事。

胡斯的布道击中了教会的要害,使广大捷克民众无不对教会的腐败恨之入骨。在胡斯的宣传鼓动下,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在捷克蓬勃兴起。随着运动的发展,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也日臻成熟。胡斯借鉴了英国约翰·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学说,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主张没收教产,收归国有。

胡斯认为教会腐化堕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教会拥有大量的地产,这是一切腐败之根源。胡斯指出只有没收教产归国有,僧侣们的贪婪、**才能根除。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夺去狗吃的骨头,狗就不会再咬;剥夺教堂的财产,就找不到教堂里的神甫。”

第二,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否认教皇具有最高权威。

胡斯认为教权应服从于世俗政权,教皇的权威应给予蔑视。胡斯痛斥教皇兜售赎罪券的可耻行径,称罗马教皇是“基督之敌”,号召人们用武力来反抗教皇。在胡斯的影响下,1412年6月,捷克民众在布拉格街头举行反教皇的游行示威。在游行时,一个娼妓扮演教皇,免费分发“赎罪券”,使人们捧腹大笑,拍手称快。捷克当局对这次游行万分恐惧,进行了血腥的镇压,3名参加化装游行的年轻帮工被处死。

第三,主张取消教会的特权,建立廉价教会。

胡斯在吸取前人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所有的教徒应该一律平等的思想,并且极力主张取消教会的特权。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的特权之一是在举行圣餐礼时,只有神职人员才有权使用圣杯领取象征基督血的葡萄酒,而一般信徒无使用圣杯的特权。胡斯对教会的这种特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受到广大信徒的热烈拥护。后来,在胡斯战争中形成了圣杯派,主张在领圣餐时,一般教徒与主礼僧侣同样享有使用圣杯的权利。

第四,主张《圣经》享有最高的权威,是教义的唯一源泉。

胡斯认为《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凡是在《圣经》里找不到的信条都应给予否定;如果主教和领主违反了《圣经》,那么,臣民就没有执行他们命令的义务。胡斯还认为每个信徒都有权按照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来决定信仰。胡斯的这一观点,比之前的宗教改革家们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第五,主张用本国语言做礼拜。

胡斯认为捷克的教徒在做礼拜时,应使用本国语言——捷克语。胡斯字斟句酌地校订了捷文译本《圣经》,对捷克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反映了捷克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意愿,得到广大民众的崇敬和信仰。从根本上来说,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是代表市民阶级利益的。

胡斯不但是宗教改革家,而且还是伟大的爱国者。当外敌入侵时,胡斯号召捷克人民奋起保卫祖国,他说:“狗都知道保护自己的洞穴,别的狗想赶走它的时候,就会同它做斗争……德国人压迫我们,而我们却默不作声!”胡斯痛斥那些卖国求荣者,认为他们比“狗和蛇还卑鄙”。胡斯主张捷克人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认为德国人在捷克土地上的优越地位是同神学教义相抵触的。胡斯把爱国主义的宣传与揭露天主教会的黑暗结合起来,受到捷克民众的热烈欢迎。胡斯的威望与日俱增。

胡斯的宗教改革活动激起了罗马教廷和德国高级教士的仇恨。1411年,胡斯被革除教籍,第二年又被逐出布拉格。胡斯离开布拉格之后,到捷克南部农村继续从事宗教改革活动,向广大贫苦农民布道,讲述封建主是如何吮吸农民的血汗,号召农民站起来,和一切违反《圣经》和宗教真理的行为做斗争。胡斯利用农村的安静环境,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宗教著作,其中包括《布道录》《论买卖宗教职位》等。

教皇对胡斯的“异端”宣传十分恐惧,必置他于死地而后快。1414年,全欧宗教大会在康斯坦茨召开。这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通过所谓“信仰案”,即树立教徒对天主教的绝对信仰,保卫天主教学说免遭所谓异端邪说的侵害。当时,胡斯的宗教改革学说被教会视为最大的“异端”。宗教大会传唤胡斯出席会议。胡斯深知赴会凶多吉少。但是,为了在全欧的宗教大会上捍卫自己的学说,公开证明真理的伟大,胡斯还是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决定出席会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为了诱骗胡斯赴会,诈称要保护胡斯的人身安全,还虚伪地向胡斯颁发了“安全保护证书”。1414年11月3日,胡斯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来到大会的会址。宗教大会要求胡斯无条件地放弃自己的学说,但是遭到胡斯的严词拒绝。胡斯被投入阴暗潮湿的地窖牢房中,并且多次受到严厉的审讯。胡斯在法庭上坚持自己的宗教观点,毫不动摇。他说:“如果由于我的软弱而动摇了人民的信念,那我还有脸面去见苍天,去见千千万万的人民吗?”

1415年7月6日,宗教会议宣判胡斯为异端分子,处以火刑。同日,胡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七、胡斯战争

胡斯殉道的消息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极大愤怒,捷克各阶层群众严厉谴责教会的暴行,人们自发地举行暴动,驱逐德国高级教士,拒绝交纳什一税,捣毁教堂,痛打教士。捷克的反天主教会斗争愈演愈烈,终于在1419年7月形成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因为起义者以胡斯宗教改革思想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袖,故名“胡斯战争”(1419—1434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