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珠联璧合化危机(第3页)
“是!”她的眼神坚毅,“如果你仍旧执迷不悟,要与离楚勾结背叛大姜,背叛我们曾经的信念,那么我宁愿你死在我的手上!好过你将来下场凄惨,名声尽毁!”
若他当真有叛国之心,她绝不能留下这祸患。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面对这样的大是大非,她从军多年,从未有过半分犹豫。
叶熙宁的这一席话让杨煜宁心神俱震,也因她的质疑而被激得内心血气翻涌。
杨煜宁忽地笑了起来,片刻后又一掌拍向桌子,咬着牙怒目瞪着眼前之人,恨道:“执迷不悟?朝歌,我从不曾想过这些话会从你的嘴里说出来!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我是为了替你替宁帅替宁国侯府一百三十多口人还有萧将军以及那些受冤而死之人报仇!”
叶熙宁怔怔地看着他暴怒的神色,心中骇然,不知该以何种心情来面对。
杨煜宁自嘲地笑着,道:“若说执迷不悟,或许是吧。”
“你就是我的执迷不悟。”他心道。
可他唯有苦涩地看着她,难以将这话说出口。
“大错特错!”她急道,“你要为宁氏平反,靠的绝不是这样谋反叛逆的手段!即便你成功了又如何?等到离楚大军灭了大姜,朝廷改朝换代,你以为楚照南会替一个昔日与他为敌的敌军将领洗清冤屈吗?退一万步讲,大姜都不复存在了,我宁氏能不能平反又有何意义?”
叶熙宁神色沉痛,见杨煜宁面色震撼,似有动容,她将手中的红缨枪枪头指向自己,伸手抓住他的手迫使他握住那断了的枪身,逼迫似的让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道:“若是你仍旧一意孤行,那就杀了我!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便会不遗余力地守护大姜的天下,朝廷对我宁氏不仁,我却不能对天下不义。你也莫要拿着为我宁氏雪恨的名义,行这叛国谋逆之事!我宁氏一族,承担不起!”
她是劝,是逼,也是赌。
她的铮铮言辞,让他的脸色骤变。
面对宁朝歌的指摘,杨煜宁深深觉得这几年来在西夜城中,极力地收服这一群更像痞子的兵,将他们训练得与正规军一样,甚至与虎谋皮,成了一个笑话。
他隐藏实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为宁氏雪恨。
所以在离楚大军再次攻打之时,他见时机已然成熟,便暗中与楚照南取得联系,以云州的布防图为交换取得楚照南的信任,条件是待离楚取得天下之时,留皇帝一条狗命,待他亲自为宁朝歌,为宁氏复仇。
然而此刻他手上冰冷的红缨枪枪头,好似滚烫的烙铁,让他握不住。
他猛然一抽手,锋利的枪刃一动,便将叶熙宁的掌心划破了一道口子。
叶熙宁不防被伤,掌心的刺痛引得她蹙了蹙眉,发出咝的一声倒吸。
杨煜宁察觉到自己的动作弄伤了她,忙靠近一步,懊恼地夺了她手中的枪头,泄愤似的扔了出去,那铁质磨着地面,发出铿然之声。
他心急地一把抓住叶熙宁的手看着她的掌心,殷红的鲜血已经从掌心滑向掌边,他愧疚地连声道:“朝歌,对不起对不起。”
听着这一声称呼和他满含歉意的声音,叶熙宁心头一颤,心顿时软了下来。方才指责他的言辞,虽确有其意,但也是多年未见对他心意的试探。
她不敢轻信任何人,即便是曾经的挚友,她亦不知道这几年间的变化是不是会令一个人彻底改变。
叶熙宁忽又想起陆澈来,心也跟着像是被刺了一下。望着眼前这位神色毫不掩饰地透着真切关心的男子,她心中微微一酸,又欣慰地笑了起来。
她信他由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还是当年那个浑小子“小枪王”杨煜宁。
如果他仅仅是因为宁国侯府而做出这般错事,她的出现,必能将他从这一条路上拉回。
“小宁子,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她毫不在意自己手上的小伤,从他手中抽回手,看着他的眼神道,“难道你就忍心亲手将曾经自己用生命去守护的百姓,推至万劫不复之地吗?”
她看着他的眼睛,眼神很深很用力,那眼中闪烁的微光,仿佛是她心底对他寄予的所有希望。
杨煜宁倏然闭上了眼睛,大惊大喜之下,那些隐藏在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地方的痛,此刻正铆足了劲儿地在他胸腔里翻涌。
“朝歌,你知道吗?我初到这里之时,费了多少劲吃了多少苦头,才将整个西夜城的军队收编归整。我为的就是今天!我为的就是替宁帅报仇!替宁国侯府报仇!替我以为已经死去的你报仇!”
他的满心愤慨,无处发泄,却仍旧牵挂着她手上的伤口,不容置喙地将她拉到他的座位上,一把按住她让她坐好,道:“现在什么都别说了,我先帮你包扎伤口。”
叶熙宁看着他急忙转身取了绷带和剪刀来,替她将血水擦去之后消了毒包扎好。
她抿唇看着他低首做这一切,心绪难言,又回想起曾经一起在云州镇守的日子,更是如鲠在喉。
那时候杨煜宁初出茅庐,在军中崭露头角,碰上性格霸道的宁朝歌,又是宁帅之女,所有人都自然对她忍让一些,他也是其中之一。
别人练兵,她习武,别人打仗,她看兵书,宁帅见女儿颇有为将风范,更是寻遍名师教她,对她悉心栽培。几年下来军中老将无一是她的对手,甚至她对行军布阵也多有见解。因着与杨煜宁年岁相仿,又脾气相投,两人格外亲厚一些。
只是宁帅念她年纪尚小,又是女儿身,行军打仗多有不便,一直没有同意她随军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