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有朋友自远方来(第3页)
于副司令在全景画馆再现的“清川江畔围歼战”前驻足。据旅游手册上介绍,全景画是以“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画面高16米,周长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和恢弘的战争气氛。
“历史一旦成为艺术,就他妈的乱套了,历史不是历史,艺术也不再艺术。”看了不到两分钟,于副司令迅速得出结论。快移脚步往楼下走,要去看静态的实物,小李极不情愿地在后面跟随。没经历过战争的人哪懂得什么叫战争,都被艺术吸引,被艺术搞蒙,再看一会儿得把艺术当成真实的战争,把战争庸俗成艺术。
馆内人迹稀少,恐怕都被门票挡住了去路,弄得一帮漂亮的女解说员无所事事。猛然发现一老一少聚精会神,遂步履款款,主动过来讲解。
于副司令皱起眉头。小丫头口齿伶俐,声调甘甜,不亚于电视台任何一位主持人,背台词似的,更像背诵经文,凝重的历史从她的嘴里出来,波澜不惊。哄弄小学生行,睹物思人的于副司令只觉得一瓶老酒被兑了白开水,意境皆无。
未及发作,小李轻轻拉了下于副司令,示意他向后看,刚才那个大屁股大个子老外,脱帽推门进入一号展厅,纪念馆里能看到来者的工作人员都乐了。这回勾人眼神的不是屁股,而是头部。老外头发不长,脖子往上让人看得一清二楚,脑袋右侧居然缺了大半个耳朵。也不用个布条子之类的包上,跟动画片《黑猫警长》里的“一只耳”相比,也就是细微的差别。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纪念馆里的人没一个还能乐得起来,不掉眼泪已经不错了。
“同志,我想找这把军号的……主人,如果找不到,可以把这个军号……送给我吗?我……可以把这些东西……作为回赠。”老外居然操着一口结巴汉语。他边说边用一双蓝汪汪的,像井一般深不可测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馆里一件很不起眼的展品,一把污迹斑斑的铜质军号。
老外专注的眼神有些不够用,手上也没闲着,从背着的大包里不断地,变魔术似的往外掏东西。
这回轮到纪念馆的同志眼神不够用了,都围过来看他到底要掏出多少宝贝。
美军各个时期军官、士兵穿着佩戴的军服、军帽、勋章、纪念章、军衔标志、军种符号、野战靴、破钢盔……最后掏出的东西最夸张,居然是中国制造─半包大生产牌香烟(应该是在我志愿军战俘营得到的纪念品)。
一百多样啊,任何一样都可以称之为珍品,是几十年前那场战争的见证。一百多样换一把破旧的军号(这种军号全军退役了成千上万把),便宜占大了,买卖划算。可博物馆的解说员哪敢做主,从来没这么换过啊。几个人交换了下眼色,一人去找馆长,其他人围住老外,连比画带耸肩,权当抓准时机苦学外语。
可惜老外结结巴巴只说汉语,让几个解说员很失望,也不知道谁跟谁学。馆长一路小跑来到展厅,看都不看,坚决不能换,还狮子大张口,如果老外能赠送最好,便宜占得更大。于克功看着都觉得不像话,明显的欺负人嘛。拉了下小李,快步跟了上去,他通过老外夸张的耳朵,认出了熟人。
“你是……”老外夸张地张大嘴,恨不得把于克功吞到肚里,他从对方眼皮下的伤疤认出了老朋友。
“是我!”
“你……欠……我半个耳朵……”老外一手摸着耳根子,一只毛茸茸的大手伸过来。
“你欠我一个大饼子。”
“哈哈哈……”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打不成交,世界各国的军人同行们,由于共同的职业特点,很容易成为朋友。在于克功心里,只有叛徒和日本鬼子不可交。
“馆长啊,你们不换就得了,干吗还要人家东西?咱们缴获的还少?”于克功略带讽刺地说着公道话。
“即使……不换……这些东西……也……要……送给你们……”老外(现在该称之为史密斯了)哗啦一下把那堆宝贝推到展台上。
“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能不能……摸摸?找个人……吹吹……我想再听一次。”
于克功心想,“这史密斯一定是晚上做噩梦都是号声,听不到可能会睡不着觉。”于是向馆长使了个眼色,意思说:“这么些东西送你们,摸摸就摸摸吧,最好找个人给他吹一下。”
馆长一边开着展柜的锁,一边愁眉苦脸地看了看于克功,他知道面前这位是个大官,老外摸摸也没问题,只是这一馆的工作人员,嘴皮子都跟八哥似的好使,就是没一个会吹军号的。
史密斯哪儿知内情,兴奋得快要跳起来,又是摸,又是吻,还拿出相机拍照,又放在嘴上做出吹号的动作,末了,双手奉还给馆长:“能……不能……吹吹……冲……锋……号?”
大家面露难色,史密斯大失所望。
“给我!”
旁边突然闪出一个英姿勃勃的解放军少尉军官,一把将军号接了过去。
“滴滴答答滴滴……”嘹亮的冲锋号声响彻纪念馆,穿透棚顶,传遍岳华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