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武帝 是谁送来了一顶皇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汉武帝:是谁,送来了一顶皇冠?

《史记》中的汉武帝本纪,就像一个古代迷信集锦,里面的汉武帝除了打猎就是求神拜佛,俨然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昏君。这是因为,《史记》撰写的年代敏感,属于当代人写“今上”,又在流传的过程中遗失了部分原篇,所以现存的《史记·孝武本纪》并不是司马迁的原稿,而是从《封禅书》里摘出来了武帝在位期间从事的各种祭祀和求神活动,所以,这是一篇冒名的本纪。

那么,想从《史记》里了解汉武帝的人生,就不能从本纪中寻找了,因为,汉武帝散落在了《史记》的各个角落,在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列传中。我们就从武帝是怎么当上“武帝”开始说起。

汉武帝名叫刘彻,这位鼎鼎大名、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皇帝,他早年的命运,也由其他人影响和左右着,而且主角还是一群女人。比如,奶奶窦太后、大姑妈馆陶长公主、母亲王娡、表姐妹陈娇,等等。小刘彻是汉景帝和后宫美人王氏生的,排行上很靠后,在立嫡立长的时代,皇位基本和他没什么关系。何况,他的大哥、汉景帝的长子刘荣早在小刘彻3岁时就被确立为的大汉王朝的继承人。

而奇就奇在,3年后,6岁的刘彻忽然弯道超车,越过许多哥哥被立为皇太子,小小年纪,这天降喜事自然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俗话说,你过得顺风顺水,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你操持和背负了更多,刘彻就属于这样的幸运儿。把小武帝捧上历史舞台的,是他大姑妈馆陶公主刘嫖和他亲娘王娡。两人堪称双手托他步月登云,攀上凌霄。

这事的起因,主要是馆陶公主的个人私心。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嫡长女,文帝领盒饭后,她又成了当朝皇帝景帝的大姐,真·当朝一姐。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孩子他妈。刘嫖嫁的是堂邑侯陈午,一连生了二子一女,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眼看着三个子女日渐长大,老母亲想到了为他们谋下半生。长子陈须按封建继承规则,他就算一无是处将来也能继承爹的堂邑侯爵,但其他子女就没这份福利了。作为老妈,刘嫖深知自己不能偏心,老大有了着落,老二老三也不能输给这起跑线。

于是,在闺女小陈氏年纪还小的时候(野史中小陈氏叫阿娇,下文以阿娇称呼),刘嫖就开始满后宫给她物色对象。

刘嫖先看上的是老弟的长子刘荣。刘荣的优势在哪儿?

汉景帝刘启的原配皇后是汉文帝老妈薄太后的族女小薄氏,可惜这场政治婚姻让年少的刘启天然抵触,大汉朝的皇后也就没有机会生下一儿半女。而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最先得宠的栗姬夫人给刘启生下的长子也成了大汉朝的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人选。所谓“天下是老子的,最终也是儿子、孙子们的”,换句话说,此刻天下风向是随着刘启摆动的,以后就是刘荣了。买股票要买持续上升的潜力股,所以,刘嫖认为很有必要趁着近水楼台抢占先机。

不过结婚这件事不能一厢情愿,刘嫖自己看好了,还得问问人家爹妈。爹那里问题不大,老弟的儿子,还不是姐姐一句话么?最关键的是孩子他妈。刘嫖决定要去试探试探栗姬的想法。

以往,老弟后宫那些妃子,刘嫖是不怎么看得上的,她们巴结自己求宠还差不多,所以,刘嫖和栗姬也没多少交情。不过想来,长公主的面子也没人敢不给吧?于是,刘嫖满脸堆笑,找栗姬说亲去了。

谁知道,刘嫖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连声应承,甚至连杯白开水也没喝着,才一开口,栗姬就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台词大约是什么长公主贵不可及,闺女也是金娇玉贵,自己母子配不上——对,发好人卡了。

无论多没智商的人都知道,与长公主联姻,以后的人生就是扶着栏杆上楼梯——稳稳当当,栗姬为啥要拒绝呢?

栗姬不仅智商不够,还是个性情中人。原来,景帝的后宫本来是栗姬一家独大,但长公主没事找事,业余爱好就是给老弟介绍对象,导致景帝从专情中抽身出来,走入万花丛,变成了花心大猪蹄子。而且,每一个由长公主推荐来的女人还都业务能力超强,受宠程度全都超过了栗姬……栗姬早就恨得牙痒痒了,想报复,却一直找不到啥机会,这会儿可算出了口在心里积压许久的恶气。

不过,栗姬这儿是发泄完了,收到生平第一个“不”字的刘嫖不淡定了。从出生到现在,刘嫖没受过什么挫折,人生完全是康庄大道,所有路都有人为她铺平,日常追在她屁股后面求办事、吹彩虹屁的人不计其数,还真没遇到过什么正面直刚。这一次,可以算是小行星撞了地球——着火了。

大概在栗姬眼里,他们母子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全凭自己本事,长公主没起任何作用,现在大局已定(儿子成了太子),就更不用焦虑了。但刘嫖心里事情可不是这么计算的,即使之前刘荣成太子她没出力,但把刘荣拉下台,她自信还是有这个能力的。老弟给自己生了那么多大侄子,阿娇也不是非配刘荣不可。而且,用刘嫖的话说,不是阿娇配给太子做太子妃,而是阿娇嫁给谁,谁才是太子。

什么?刘嫖要换太子?

众所周知,太子在古代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头衔,那是一国的根本,假设老皇帝领盒饭了,有太子在,大家还有个精神支柱,不至于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手忙脚乱或造成血雨腥风。而且,太子在朝堂完全不是孤军奋战,古代对太子的培育,那是下了血本的——太子的班底类似于一个微缩型朝廷,除了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等人名义上为他效力,太子府还有若干其他员工,像朝廷官员一样,一一占满了太子府的坑位,他们都是这位见习皇帝的势力。根基深稳到皇帝有时候都没法随便乱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