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地貌(第2页)
1。银川地堑
银川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160km,最宽处55km,以永宁为界,北部走向北北东,南部走向北南。其东、西两侧和北部边界均为正断层控制,西南边界为逆断层。盆地内部两条隐伏的北北东向正断层控制了古近纪盆地的发育。自始新世出现断陷盆地雏形后,地堑持续下沉,堆积的新生界厚度超过7000m,其中古近系3600m,新近系2500m,钻孔揭示的第四系最厚大于1609m,石油地震勘探推断的第四系最大厚度为2400m。
2。吉兰泰盆地
吉兰泰盆地位于贺兰山以西,巴彦乌拉山以东,走向北东—南西,长140km,宽70km,磴口—本井隐伏断裂和巴彦乌拉山东麓断裂分别控制其东、西两侧边界。吉兰泰盆地向北与临河盆地连为一体,界线不甚清楚;南界位于和屯盐池东西向一线,该线以南,古近系和新近系有较为广泛的出露。
(二)压陷型盆地
1。中宁—红寺堡盆地
中宁盆地西起山河桥、胜金关一线,东到白马,南以恩和、鸣沙一线以南的波状台地为界,北为中宁北山山前丘陵。盆地中心大体位于中宁—鸣沙之间,盆地长轴呈北东方向展布,长32km,宽12km。第四系最厚部位沿黄河南岸分布,断陷最深部位,第四系厚度为388。6m。红寺堡盆地位于烟筒山与罗山之间,长轴呈北东向展布,盆地内新近系和古近系产状平缓,第四系沉积厚度不大。
2。中卫—清水河盆地
中卫盆地展布于卫宁北山和香山山地之间。西起沙坡头—上河沿一线,东止于余丁—泉眼山一线,东西长约48km,南北宽20km。盆地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南部为香山北麓冲洪积台地。盆地内第四系厚度超过300m,岩性较粗。清水河盆地在李旺以南走向近北南,以北走向北北西,长约180km,宽5~13km,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大约10~400m。
3。兴仁堡—海原盆地
兴仁堡盆地镶嵌于香山和黄家洼山之间,走向北西,长57km,系第四纪封闭盆地。盆地北东侧边界为断裂控制,沉积中心位于兴仁堡西,第四系厚约439m。海原第四纪盆地展布于南、西华山北麓,走向北西西,长约65km,宽12km,南界为海原断裂带,北侧可能亦为断裂控制,沉降中心位于山前地带。
五、地貌特征
(一)地貌格局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宁夏地貌格局以北西走向的牛首山—青龙山断裂为界,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7]。
牛首山—青龙山断裂以北,贺兰山地、银川平原、陶灵盐台地自西而东依次排列,平行展布,组成带状地貌格局,山地、平原、台地之间以拉张型或张扭型断裂为界(图2-2)。
断裂以南,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卫宁北山,东面是由罗山、青龙山、窑山、云雾山组成的南北向山地,在它们所围限的宁夏南部广大地区,展布着三列弧形断块山地和两列断陷平原。由北东向南西,第一列弧形山地包括窑山、烟筒山、泉眼山和卫宁北山南缘山地,第二列弧形山地包括清水河西侧山地和香山山地,第三列弧形山地包括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一、二列弧形山地之间挟持中卫平原(卫宁平原西部)和清水河平原,二、三列弧形山地之间镶嵌着兴仁平原和西安州平原。弧形山地两麓边界为挤压型或压扭型断裂。由北东向南西,弧形山地的曲率逐渐减小,长度依次增大,高度逐渐升高。三列弧形山地在东南汇聚于六盘山,向北西撒开。弧形山地与其间的平原组成弧形地貌格局。弧形山地与外围界山(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之间分布着中宁平原(卫宁平原东部)、红寺堡平原、韦州平原。因而,在宁夏南部呈现出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的地貌景观(图2-3)。
图2-2宁夏北部地貌剖面图[8]
图2-3宁夏南部地貌剖面图[9]
(二)地貌类型
根据宁夏山川地貌的展布特征,将宁夏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沙漠五种类型,即五种基本地貌单元,其地貌级别相当于中国地貌类型序列中的第三级及以下。地貌单元以地名加形态和成因命名,但有些地貌单元的命名沿用了宁夏习惯用法(见表2。1和图2-4)。
表2。1宁夏地貌单元划分及面积[10]
续表
宁夏山地面积共10836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0。92%。山地海拔1500~3500m,属中低山。贺兰山、罗山、六盘山分别为北、中、南部的最高山。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是宁夏最高峰,海拔3556m。
宁夏黄土丘陵属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分布于麻黄山北缘—青龙山、罗山、烟筒山、香山等山地南缘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16081km2,海拔1700~2100m。该区沟壑纵横,切割剧烈,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水平很低,是中国极贫困地区之一。葫芦河流域属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区,黄土堆积于古近系或新近系红岩丘陵之上,滑坡极为发育,滑坡体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较多。葫芦河西以梁、峁、丘陵为主,河东以梁状丘陵为主。清水河流域与泾河流域属陇东黄土高原与丘陵的西缘,黄土堆积始于中更新世,黄土含钙质结核,红色古土壤条带不明显。黄土堆积之前古地形比较复杂,清水河以西地区为丘陵,以东地区为山地,彭阳县境的泾河流域为台地或准平原。现今黄土地貌继承了古地形的基本特征。
除黄土丘陵外,宁夏还分布红岩丘陵,主要分布于牛首山西麓及中宁县鸣沙、白马一线以东地区和石空以北的卫宁北山山前地带,总面积约1574km2,为由古近纪和新近纪红层组成的丘陵,上覆薄层中、上更新统及近代黄土和风成沙,海拔1300m左右。
陶乐、灵盐台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边缘宁夏中东部地区,呈低缓丘陵状,面积9285km2。陶乐台地在中生代时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新生代隆起,台地基座为古近纪渐新世红层,上覆较薄的第四纪沉积物,地表广为风沙覆盖,流沙以新月形沙丘和链状沙丘为主。
宁夏有大小平原7个,面积共13329km2。最大的银川平原面积为7615km2,最小的西安州平原仅87k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是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基础上,由河流冲积与山麓洪积而成的。由于地质构造条件不同,平原地貌特征呈现一定差异。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北北东向延展,新生代时期受北西-南东向拉张构造应力作用,处于持续沉降状态,面积大,长宽比小,第四纪沉积物厚千余米,河流阶地不发育,地势平坦,坡降极小,湖沼众多,潜水位埋藏浅。卫宁平原、清水河河谷平原、兴仁平原、西安州平原、红寺堡平原和韦州平原,或夹持在弧形山地之间,作北西-南东走向,或镶嵌于弧形地貌的外围界山之中,呈近北南走向,新生代时期,受北东-南西向挤压构造应力作用,成为总体隆升区中的相对沉降带,面积小,长宽比大,第四纪沉积物较薄,河流切割较深,阶地明显,地面坡降较大,潜水位埋藏较深。
图2-4宁夏地貌略图[11]
沙漠仅见于中卫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占全区面积的1。34%。此外,尚具丹霞地貌、峡谷和河曲等特殊地貌类型,大多具有地学旅游价值。
宁夏地貌类型的分布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丘陵和83%的山地分布于南部,台地和57%的盆地或平原分布于北部。因此,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体的南部地区,与以盆地或平原为主体的北部地区构成了区内最大的两级地貌阶梯。南部地貌阶梯内,三列弧形山地由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形成三个次级地貌阶梯(表2。2)。
表2。2宁夏各级地貌阶梯及其海拔高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