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 二十四桥明月夜(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二十四桥明月夜

13。奇人其事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不,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杜丽培白了柳生阳一眼,说道:“你啊,能不能不要打破女人的浪漫?”

柳生阳说道:“扬州自古繁华,繁华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物价高,没钱来扬州干啥?所以,做人最爽的活法,当然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了。”

杜丽培笑吟吟地勾住柳生阳的胳膊笑道:“那么我就贴一下你这个腰缠二十万块的大佬吧。”

随着柳生阳与杜丽培逐渐熟络,又共同经历了苏州事件,关系开始微妙地亲密起来。

如今,两人徜徉在扬州的运河畔,可惜早春二月,天气还是非常寒冷,春意还未显现,无法一窥扬州的绿意。

扬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春秋时期。后扬州因大运河兴盛,隋唐、宋元、明清均是天下闻名的大都市。然而成也运河,败也运河。随着漕运的废止,扬州从云端跌落,终于成了一个普通的城市。

如今的扬州,存有盛名的主要是瘦西湖,以及扬州炒饭——有种说法认为后者是粤菜,但借了扬州的名。

过了运河,便来到扬州最负盛名的瘦西湖,其位于城西北郊,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杭州诗人汪沆饱览此处美景以后,不禁想起家乡的西湖,提笔赋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自此以后,才有了“瘦西湖”的名号。

不过今日两人前来此地,却不是为了欣赏瘦西湖的美景,而是为了瞻仰名人故居,那名人就是漕帮“十二地支”之外的第十三人韦家的先祖。

之前,柳生阳在与孙立国闲谈中,谈及漕帮的第十三人,了解到其掌握着漕帮惊天秘密的关键,并且钮建还联系到了第十三人的后裔。

柳生阳初闻第十三人,着实惊诧不已,仔细查询典籍以后,才发现第十三人在漕帮之中,并不算是太大的秘密。

第十三人姓韦,其先祖是赫赫有名的康熙朝韦公爵。

韦公爵家据说家世显赫,其祖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事,开国之后,位列公侯。后燕王靖难,韦家辅佐建文皇帝,为成祖所不容,削为贱籍,男子世世代代做龟公,女子世世代代为娼妓。

到康熙年间,韦家仅余一女子,即韦氏。韦氏生子韦公爵,其父不详,以母为姓。韦氏有一茅姓相好,在运河上讨生活。在韦公爵十二岁时,带其前往京城,恰逢小皇帝不忿鳌拜专权,阴结好汉。韦公爵混入宫中,在诛杀鳌拜过程中立下大功,成为小皇帝玄烨的心腹。后韦公爵在废三藩、收台湾、破罗刹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武功,列为公爵。韦家时隔数百年以后,再次兴起。

可惜韦公爵壮志未酬身先死,三十岁不到就染病去世,皇帝痛心疾首,下令荫庇其家人。后来,因韦公爵的孙子酷肖其祖父,皇帝“睹孙思祖”,先是将他招入宫中做了御前侍卫,过几年外放,使其当上九门提督的都统,极为宠信。

后韦都统在九龙夺嫡中助胤禛夺下大位,却在胤禛登基以后不见踪影,想来是担心皇帝杀人灭口,便秘密加入了漕帮,以漕帮对抗皇帝,令皇帝无可奈何。

韦氏传延多代以后,终究随着漕帮烟消云散,据说后人在清朝覆灭的前夕,逃亡外国,不知所终。

韦氏的风流早已消散,正所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韦公爵出身的地方却依旧存在。当年韦公爵并不避讳自己的出身,而是将其买下来,交由母亲经营。一百多年过去,当年的藏污纳垢之处,早已成了历史建筑,临水而立,风格张扬。有趣的是,后来乾隆皇帝御驾扬州上下船的“御码头”就在附近,下榻之处更不足百米,莫非乾隆皇帝是为了一睹祖父旧臣的威风?

由于是名人故居,又在风景区,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杜丽培嫌人多气闷,不想进去,柳生阳就把她留在门外,自己进去闲逛——如果是真的未婚妻,他绝对不敢这么干。

柳生阳在里面逛了一圈,看到很多现代建筑,外加过度商业化、见缝插针地兜售的商品,顿感里面也没有多少意思,正要出门,却见一个高个的“黄毛”外国男子,慢悠悠地走过来,开口就是流利的汉语:“相遇是一种缘分,你我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现在聚到一起,多有缘!”

柳生阳被搞得莫名其妙,又看到这厮全身上下全无阳刚之气,不由得浑身汗毛直立,警觉地问道:“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也不想认识你!”

那“黄毛”笑嘻嘻地说道:“在下韩森,虽然你现在不想认识我,但是等我说了一个名字,你就想认识我了。”

柳生阳依旧皱着眉头,韩森说道:“钮建!”

柳生阳顿时脸色一凛,问道:“你怎么知道他的?!”

韩森想了想,说道:“到外面去说,这里太吵了。”

“没问题!”

两人离开了名人故居,走出门外。杜丽培原本坐在门外的椅子上,看到柳生阳出来,急忙站起来迎接,她瞅见了旁边的韩森,不由得警惕起来,喝道:“他是谁?”

韩森乍见杜丽培,顿时浑身一颤,眼睛亮了起来,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位美丽的女士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