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乐府诗(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⒄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⒅一何:多么。

⒆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⒇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21)何用:何以。

(22)骊驹:黑马。

(23)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24)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25)千万余:指上千上万的钱。

(26)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版本作“小史”。

(27)朝大夫:朝廷上的高等文官。

(28)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29)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专:独占。

(30)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指须发疏薄的样子。颇:稍微。

(31)盈盈:仪态端庄美好。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32)冉冉:走路缓慢。

【评析】

这首《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它叙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个好色“使君”调戏的故事。全诗从内容上可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段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求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词拒绝。第三段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自惭形秽,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秦罗敷貌美品端、坚贞睿智,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陌上桑》可以说是一首对美丽坚贞的女性的颂歌。

整首诗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又具有诙谐的色彩。诗歌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对罗敷美貌的惊叹与欣赏,以至在罗敷之前手足无措的尴尬表现,尤其是“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情境,映衬出罗敷令人惊叹的美貌。这些受人称道的侧面烘托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诗歌后半“使君”的出现,将这一戏剧性场面推向一个**。使君凭着自己的身份,在一步步靠近罗敷的时候,一心以为艳福将至。而罗敷的严词拒绝,尤其是“夸夫”的场面,击垮了使君的自信心,使得他无地自容。在使君丑恶嘴脸的映衬下,更显出罗敷的美好。诗中塑造人物形象,可谓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辑评】

《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桑》以自明,赵王乃止。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

古辞《陌上桑》有二,此则为罗敷也……另有《秋胡行》,其事与此不同。以其亦名《陌上桑》,致后人差互相说,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筐”,盖合为一事也。

——宋·郑樵《通志·乐典》

《陌上桑》云“罗敷善蚕桑……可值千万余”句,皆古色内含、华藻外见者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今止言服饰之盛耳,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诚妙。立踟蹰是人,而反言马,亦奇。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朱止溪曰:《陌上桑》歌“日出东南隅”,妇人以礼自防也。汉游女之情正,但令不可求而止;《陌上桑》之情亦正,惟言“罗敷自有夫”而止。皆正风也。

又费锡璜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起句便有“容华映朝日”之意,罗敷对使君之语只说夫婿,而自己之不可犯,使君之冒昧,更不必言。

——清末民初·黄节《汉魏乐府风笺》引

【相关资料】

游国恩:《论陌上桑》,《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张永鑫:《因形换步随类赋彩——汉乐府〈陌上桑〉谈艺》,《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4期。

骆玉明:《〈陌上桑〉与“秋胡戏妻”的故事》,《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期。

金文伟:《读〈陌上桑〉札记二则》,《文史知识》1997年第2期。

张连举:《〈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新说》,《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2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