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古体诗名篇导读(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古体诗名篇导读

一、四言诗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

【注释】

①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jū)鸠:水鸟名。

②洲:河中小块陆地。

③窈窕(yǎotiǎo):体态文静美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古时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逑,“雔”之借字,意为双鸟,即配偶。

⑤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菜:水草名,可采摘食用。

⑥流:寻求,择取。

⑦寤:醒。寐:眠,睡着。

⑧思、服:二字同义,思念。

⑨悠哉:忧思深长的样子。

⑩辗转反侧:在**翻来覆去。

⑾琴瑟友之:弹奏琴弦来同她亲近。

⑿芼(mào):拔取。

⒀钟鼓乐之:敲钟打鼓来使她欢乐。钟、鼓,均是乐器,这里作动词用。

【评析】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其中包含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国风”,主要反映各地风俗和民生疾苦。“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主要是宫廷乐歌,小雅内容较广泛,还包括了一些政治怨刺诗。“颂”主要是王室祭祀祖先的乐歌。本篇选自《诗经·周南》,是《国风》的首篇,也是《诗经》的开卷之作。

全诗共四章,描写了一位青年男子对他所爱之人由不懈追求到结成良缘的过程。首章四句,以雎鸠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美好所打动,意欲与其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地步。三、四章,写男子对意中人的不懈追求,并终于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热切思恋和执着追求,以及结成连理的幸福感受。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本诗巧妙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鸠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三章又以采摘荇菜这一行为兴起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相思与热烈追求,情真意切。诗中以“琴瑟”之优雅缠绵写两人的爱情过程,以“钟鼓”的震天动地以宣告婚姻的成立,非常贴切地写出了爱情婚姻的本质和特征。

此外,这首诗语言质朴优美,使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全诗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回环使用,使诗句在参差变化之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重章叠唱的运用,也使诗歌情思饱满,酣畅淋漓。

【辑评】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论语·泰伯》

《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关雎》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报、《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雎》以色喻于礼。(第十简)……《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第十一简)……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第十二简)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喻求女之]好。(第十四简)

——上博简《诗论》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毛诗序》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