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言绝句(第4页)
【辑评】
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宋·洪迈《容斋随笔》
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
以乐景写哀。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相关资料】
朱鉴珉:《以少总多从无见有——读元稹〈行宫〉》,《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
蒋济永:《“在”的意义与追问——元稹〈行宫〉新析》,《阅读与写作》1999年第11期。
曾晓渊:《一厢情愿的诗人——读元稹的〈行宫〉》,《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①。
啼时惊妾梦②,不得到辽西③。
【注释】
①莫:不。教:让,使。
②妾:女子的自称。
③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
【评析】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闺怨诗。全诗寥寥二十字,由闺中少妇“打莺求梦”这一富于特征性的动作情境构成,将这一思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是结构独特。它虽然通篇只说思念一事,但却不一语道破,而是极尽曲折之妙,好似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首句“打起黄莺儿”就如平地奇峰,让人疑惑。为何要这么做呢?其实是为了“莫教枝上啼”。那又为何不肯让黄莺啼叫呢?是因为“啼时惊妾梦”,这样我就“不得到辽西”去与守边丈夫相聚了。整首诗具有异常连贯的统一性,删去任何一句,结构就不完整了。
这首诗虽小,但也颇引人深思。思妇如此心心念念,只为在梦中能与丈夫团聚,可见在现实中见面有多么困难。因此,诗歌虽抒写儿女之情,却也涵括了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带给百姓的离愁别恨。
【辑评】
人问韩子苍诗法,子苍举唐人诗“打起黄莺儿”云云。予尝用子苍之言,偏观古人作诗,规模全在此矣。学诗者不可不知。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五言绝,以调古为上乘,以情真为得体。“打起黄莺儿”云云,调之古者。
——明·胡应麟《诗薮》引顾华玉语
不怨在辽西者之不得归,而但怨黄莺之惊梦,乃深于怨者。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
——清·王世贞《艺苑卮言》
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