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词曲名篇导读(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⒀纵:纵然。

【评析】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在仕途上不得志,多流连于狭邪坊曲之间,写作了许多表现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的词作,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又精通音律,创作大量慢词,对词体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其词雅俗共赏,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有《乐章集》传世。

这是一首著名的别情词,为柳永离开汴京、惜别恋人之作。上片叙写别离时的情景,下片设想别离后的凄清。

开篇起三句写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气氛。“寒”“晚”表明是深秋时日且是日暮黄昏;“长亭”乃分手之地;雨歇蝉鸣,烘托出气氛的清冷。次二句叙城郊设帐饯别。“无绪”写双方心乱如麻,“留恋”可见难舍难分之情状,“催发”写船夫揪心之唤。再二句写痛别之际。“执手”“泪眼”写不得不分离的痛苦与无奈,“无语凝噎”说明忧伤之至,难以成言。结二句写女子此刻的意念。“念去去”,想行程之远;“烟波”写水路之迷蒙,“暮霭沉沉”又暗示出来日茫茫的深沉凝重,成功渲染出离别的万千愁绪。

下片换头两句过渡。“伤离别”写人之多情,“清秋”写时之冷落。次二句设问设答。“酒醒”与上片“帐饮”呼应,想见离别之痛;“晓风残月”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别后孤单的冷清图景。接下来几句继续设想:在未来的日子中,即使有“良辰好景”,也不会赏心悦目,纵有情意万千,也无知己之人可以诉说,来日漫漫,不知将如何熬过。整个下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透露着词人萧索的心绪与无限的感伤,如泣如诉,哀怨深婉。

【辑评】

“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同一景事,而柳词尤胜。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送别词,清和朗畅,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自尔稳惬。

——清·黄苏《蓼园词评》

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或讥为艄公登溷诗,此轻薄儿语,不足听也。

——清·贺裳《邹水轩词筌》

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清·刘熙载《艺概》

只后阕之首句用一“别”字,而全篇固无一处离却“别”意也。“长亭”,送别之地也。“帐饮”,祖饯以别也,“骤雨初歇”“寒蝉凄切”,离人更以伤别而“无绪”也。“留恋”,不忍别也,“催发”,不得不别也,“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别情正苦,道不出也;“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终是别。“多情自古伤”此事,又值“冷落清秋节”,别情其何以堪?待得“今宵酒醒”,行见孤舟舣泊于“杨柳岸”边,“晓风残月”,这思量起头儿一夜;“经年良辰好景虚设,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别后光阴,敢怕只有以眼泪洗面也。是以“别”为北辰,而敷辞为星拱也。陈质斋云:“柳词格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盖亦见其善写别情,贯串有章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起三句,点明时地景物,盖写未别之情景,已凄然欲绝。长亭已晚,雨歇欲去,此际不听蝉鸣,已觉心碎,况蝉鸣凄切乎。“都门”两句,写饯别时之心情极委婉。欲饮无绪,欲留不能。“执手”两句,写临别时之情事,更是传神之笔。“念去去”两句,推想别后所历之境。以上文字,皆郁结蟠屈,至此乃凌空飞舞。冯梦华所谓“曲处能直,密处能疏”也。换头,重笔另开,叹从来离别之可哀。“更那堪”句,推进一层。言己之当秋而悲,更甚于常情。“今宵”两句,逆入,推想酒醒后所历之境。惝恍迷离,丽绝凄绝。“此去”两句,更推想别后经年之寥落。“便纵有”两句,仍从此深入,叹相期之愿难谐,纵有风情,亦无人可说,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前三句虚写送别时之秋景,后乃言留君不住,别泪沾巾,目送兰舟向楚水湘云而去,举别时情事,次第写之。后半起句用提空之笔,言南浦、阳关,为自古伤心之事,况凉秋远役,遥想酒醒梦回,扁舟摇漾,当在垂杨岸侧、晓风残月之中。客情之凄凉,风景之清幽,怀人之绵邈,皆在“杨柳岸”七字之中,宜二八女郎红牙按拍,都唱屯田也。此七字已探骊得珠。后四句乃叙别后之情,以完篇幅。后阕以“自古伤离”“更与何人说”二句作总结,提得起,勒得住,能手无弱笔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此乃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上半阕叙临别时之情景;下半阕乃设想别后相思之苦。从今宵以至经年均一时想到。“今宵”二句,传诵一时,盖所写之景与别情相切合。今宵别酒醒时恰是明早舟行已远之处,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恰是最凄凉之景,读之自然使人感到一种难堪之情,故一时传诵以为名句。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相关资料】

陈匪石:《宋词举》,金陵书画社1983年版。

谢桃坊:《柳永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87年版。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版。

詹安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刘文注:《重读柳永〈雨霖铃〉》,《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黄卉:《清和朗畅意致绵密——品味柳永〈雨霖铃〉》,《名作欣赏》2008年第17期。

八声甘州①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④,残照当楼⑤。是处红衰翠减⑥,苒苒物华休⑦。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⑧,归思难收⑨。叹年来踪迹⑩,何事苦淹留⑾?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⑿。争知我、倚阑干处⒀,正恁凝愁⒁。

【注释】

①八声甘州: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又名《潇潇雨》或《宴瑶池》。

②潇潇:雨声紧急。

③凄紧:霜风来得凄清而急剧,寒气袭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