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五言绝句(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历任秘阁校理、右司谏、知开封府等职。庆历年间任枢密副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知邓州、杭州等地,后病逝于徐州。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有着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敏锐眼光。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对现实民生的关切,是范仲淹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江上渔者》中,诗人感情含而不露,首先沉静地对江岸风情作客观描绘:“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都只是为味道鲜美的鲈鱼而来。然而食鱼人可曾知道这美味的鲈鱼从何而来呢?后两句一转:“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人间接将前面问题的答案融入了后两句诗行里。“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意旨所在。诗歌立意与唐代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似。诗人在从容不迫地叙述中,揭示了渔人的惨淡生活,引人思索。

【辑评】

慨然有康济之志,作文章尤以传道为任。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范希文为诗,不徒然而作也。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

发为诗词,温润和雅,蔼然仁人之言,粹然治世之音,即公不自知,而当时作者已信公为一代斯文之主盟矣。

——明·周孔教《万历本范文正公集序》

【相关资料】

李开林:《忧民情深真切感人——读〈悯农〉和〈江上渔者〉》,《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2年第6期。

诸葛忆兵:《蔼然仁人之言——读范仲淹〈江上渔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不肯过江东④。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③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自刎而死。

④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评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省章丘市)人。李清照能诗能词能文,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词因为丈夫去世及亡国伤痛,变为凄凉悲痛,多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的亡国之思。有《漱玉词》传世。

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是一首言志诗,充满了浩然正气和傲然风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起调高亢: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命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不肯”是诗人赋予项羽的壮志,爱国**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五绝,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她个人的苦难经历密切相关的。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汴京失陷,徽宗、钦宗被掳。宋高宗赵构率领臣僚仓皇南逃,几经辗转,定都临安,构筑了南宋小朝廷,把淮河以北大片国土拱手让金。在战乱的年代里,朝廷却抛弃百姓逃之夭夭,所以诗人通过歌颂一位即使失败了也不屈膝投降的英雄——项羽,来表现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这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辑评】

易安诗传者绝少,夏日七绝一首,嵚崎历落,出人意想之外,殊不屑为女儿语也。

——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相关资料】

高永宁,黄亚琴:《异曲同工咏史诗——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语文天地》2006年第19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