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词曲名篇导读(第6页)
⒁《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评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任淮南节度判官、三司度支判官等职。神宗即位,出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除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攻击,王安石两度罢相,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风简洁精深,风格雄健峭拔。诗歌成就也很高,对宋诗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词虽不多,但意境开阔,一变五代旧习。有《临川先生文集》传世。
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可能是王安石知江宁府时所作,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词的上阕写登临所见,“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抒登临所感,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与此同时,怀古之中还包含对现实的思考,托古寓今,寄兴遥深。
这首词多处用典,却了无痕迹。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之意;“六朝旧事如流水”化用唐代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后庭遗曲”则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诗句之意与词人意旨融合为一,妥帖自然,便让人有尺幅千里之感。
本词语言苍劲悲凉,意境开阔,摆脱了唐末五代以来秾艳香软、华靡柔丽的词风,将托古寓今、历史兴亡的题材带进词的领域,对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辑评】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景定建康志》
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云……王荆公金陵《桂枝香》云……姜白石《暗香》赋梅云……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南宋·张炎《词源》
“矗”字妙。清空中出意趣,无笔力者难为。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清·刘熙载《艺概》
荆公不以词见长,而《桂枝香》一首,大为东坡叹赏。各家选本,亦皆采录。第其词只稳惬而已。
——吴梅《词学通论》
此首为金陵怀古之词,以笔力峭劲,为东坡所叹赏。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登临送目”四字,笼照全篇。“正故国”两句,言时令与天气。“千里”两句,言山水之美。“征帆”以下,皆为江天景色。换头,历述古今盛衰之感,清空一气。“门外楼头”句,用杜牧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六朝”句,用窦巩诗意。“商女”句,用牧之《泊秦淮》诗意。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相关资料】
艾治平:《宋词的花朵——宋词名篇赏析》,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徐翰逢:《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陈如江:《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名作欣赏》1982年第1期。
张伯伟:《惺惺相惜“野狐精”——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雨霖铃①
柳永
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⑩。此去经年⑾,应是良辰好景虚设⑿。便纵有千种风情⒀,更与何人说。
①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宋代另制新曲,用作词调。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②寒蝉:又名寒螀,蝉的一种。
③长亭:古代在路上设置的馆驿亭舍,供往来旅人休息。古制十里为一长亭,五里为一短亭。长亭又是人们送别之处。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汴梁郊外设帐宴饮送别。无绪:心绪不佳。
⑤兰舟:木兰树木质坚硬,常用来做舟楫。这里借指舟船的华美。
⑥无语凝噎:因悲伤而气结声塞,说不出话来。
⑦念去去、千里烟波:想到将要越走越远,踏上千里烟波弥漫的水路。
⑧楚天:楚地,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这里泛指南方。
⑨清秋节:秋季百木凋零,凄清冷寂,所以叫作清秋节。
⑩今宵句:这是设想来日酒醒后的情景。
⑾经年:一年又一年。
⑿应是:推想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