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府诗(第5页)
(131)日胜贵:一天比一天富贵高升。
(132)这二句是说:决定与人世长辞,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活下去了。
(133)严霜结庭兰:寒霜冻坏了庭兰。这三句是仲卿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他和兰芝所受到的迫害。
(134)日冥冥:黄昏日落。这是比喻自己生命即将结束。
(135)不良计:不好的主意。这两句是说:这都怪母亲自己打的主意不好,不要去埋怨鬼神。
(136)南山石:比喻寿命如山之高,如石之固。四体:四肢,指身体。直:舒坦、顺适。
(137)台阁:尚书台。这两句是说:你是家世良好的子弟,先辈在台阁做过官。
(138)贵贱情何薄:你的身份比兰芝高贵,所以休弃了她并不算薄情。
(139)艳城郭:艳于城郭之人,比全城的人都美。
(140)便复在旦夕:很快就可以得到回信儿。
(141)作计乃尔立:自杀的主意就这样确定了。乃尔:如此,这样。
(142)愁煎迫:为忧愁所煎熬逼迫,极端痛苦。
(143)牛马嘶:牛马嘶叫,是说迎亲的牛车马骑之多。
(144)青庐:一种用青布搭成的帐篷,是古时举行婚礼的地方。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内门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
(145)庵庵:同“晻晻”。
(146)人定初:人们刚刚安息的时候。
(147)“我命绝今日”二句:刘兰芝临死时的自语。
(148)揽裙:撩起裙子。
(149)举身:纵身。
(150)华山:应是庐江郡的一座小山。
(151)交通:连接在一起。
(152)相向鸣:相对而鸣。
(153)驻足:停下脚步。
(154)多谢:多多致意。戒之:记住,引以为戒。这是诗人劝告世上做家长的话。
【评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梁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以辞归、送别、逼婚、殉情四段主要情节,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刘兰芝和焦仲卿感情深厚,但在焦母的百般挑剔和多方逼迫之下,刘兰芝被迫离开焦家。二人在依依不舍地分别时约定相互守候。但刘兰芝归家后,屡遭兄长的逼嫁。万般无奈之下,刘兰芝以死抗争,焦仲卿听闻兰芝死讯,亦自缢殉情。在二人合葬的墓地上,枝叶交相覆盖意味着爱情绵延不绝。这首长诗歌颂了坚贞的爱情,感人至深;揭示了封建专制家长在儿女婚姻生活中的反面作用,认为正是他们的骄横和自私,断送了一对爱侣的生命。这一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也刻画得非常成功。刘兰芝的坚贞刚强,焦仲卿的软弱痴情,焦母的专横霸道,刘兄的自私势利,都在诗中得到了极为清晰而深刻的表现。刘兰芝面对婆婆的故意刁难,主动提出遣归,辞归时她向焦母恭敬地告归,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不卑不亢;面对着送别自己的焦仲卿,她则立下“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在生死决断的关头,刘兰芝则对焦仲卿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心存死志,语气坚定。这些人物语言,真切地表现了刘兰芝果敢坚强、善良贤惠而又忠于爱情的性格。焦仲卿性格相对软弱,他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对刘兰芝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显示了他于孝道和感情之间难以取舍的矛盾。但在与刘兰芝辞别之时,却能深情约定“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刘兰芝改嫁的消息传来时,他急忙去见刘兰芝,先是倾诉“吾独向黄泉”的悲愤,然后又相约以死抗争,显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此外,焦母、刘兄等人,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也非常传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描摹出焦母的专横;“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写出刘兄的势利。这首诗以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在艺术上十分成功。清代沈德潜评价本诗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余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
【辑评】
“孔雀东南飞”一句兴起,余皆赋也。其古朴无文,使不用妆奁服饰等物,但直叙到底,殊非乐府。如云:“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又云:“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丹朱。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云:“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旛。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此皆似不紧要,有则方见古人作手,所谓没紧要处便是紧要处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
《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详而有体,五言之史也。而皆浑朴自然,无一字造作,诚为古今绝唱!
《孔雀东南飞》一首,骤读之,下里委谈耳。细绎之,则章法、句法、字法、才情、格律、音响、节奏,靡不具备,而实未有纤毫造作,非神化所至而何?
——明·胡应麟《诗薮》
汉人乐府五言《焦仲卿妻诗》,真率自然而丽藻间发,与《陌上桑》并胜,人未易晓。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焦仲卿》篇,形容阿母之虐,阿兄之横,亲母之依违,太守之强暴,丞吏、主簿、一班媒人的张皇趋附,无不绝倒,所以入情。若只写府吏、兰芝两人痴态,虽刻画毕肖,决不能引人涕泗纵横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