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老安禅师及其法系(第4页)
据《宋高僧传》卷十九《唐昇州庄严寺惠忠传(圆寂)》:
又邺中释圆寂,氏族生地,俱不可寻。初从嵩山见老安禅师,道契相符,莫测涯岸。以高宗咸亨二年生,计终岁,已一百有奇年矣。襄州节度使严绶倾心供养。亦号“无生和尚”焉。[19]
此处为附传,称其终时一百有奇,即在百岁之上。
圆寂生于咸亨二年(671),寿命在百岁之上,则至少活到了大历六年(771)之后,严绶(746—822)于元和九年(814)至十年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20],若是圆寂活到此时,寿命则在一百四十四岁以上。若是言其早年曾供养圆寂,严绶大历八年(773)举进士,数年后补太子正字,历栎阳尉,曾任太原少尹、北都副留守,贞元十七年(801)至元和四年(809)任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兼太原尹、北都留守[21],其供养在邺中的圆寂,当在于太原任职时,当时圆寂已经一百三十多岁。总之,圆寂寿命很长,故有“无生和尚”之号。
然又据《宋高僧传》卷十《唐邺都圆寂传(掘多)》:
释圆寂,不知何许人也。恒以禅观为务,勤修匪懈。就嵩山老安禅师请决心疑,一皆明焕。寂化行相部,依附者多。久居天平等山,稠禅师往迹,无不遍寻。时大司空严绶倾心信重。享寿一百五十五岁,咸亨二年己巳岁生。按:咸亨二年辛未,合云总章二年己巳也。
世号“无生和尚”是欤。寂之高岸,恒不欲人致礼邀请,必有不可犯之色,时或非之。然则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非其傲诞,势使然也。[22]
圆寂两次立传,这次为传主,后附掘多传,卷十九是附于惠忠传后。这里圆寂的生年又出了问题,咸亨二年(671)为辛未,己巳岁当为总章二年(669),由于干支不易出错,因此当按总章二年己巳出生为准,其享寿一百五十五,当灭于长庆三年(823)。他应当是达摩之后有记载的寿命最长的禅师,不负为老安弟子,寿命亦远过于师。他长期在邺中化众,久居天平山,寻访僧稠故迹。其个性与乃师一样,傲岸不群,因此虽然道高寿长,影响似乎并不很大。
前文已述,老安还有门人香山禅师义琬,其卒后数十年,法孙明演上书郭子仪,请朝廷表彰,郭子仪上奏,有旨谥为“大演禅师”,这是老安门下得到朝廷谥号的唯一一例。照理老安也应当有谥号,但老安碑中未言,义琬碑中称“大安禅师”,不知这是法名还是谥号。
《景德传灯录》言老安门下还有西京道亮禅师,下出扬州大总管李孝逸、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祭酒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五位在家弟子。另外元珪(644—716)不是老安门人,而是法如弟子,又曾从学大通神秀。
老安是弘忍门下的大弟子,也是最早得到朝廷征召的大禅师,但他本人的性格恬淡谦退,独立不群,只想逍遥林下,其门人如圆寂等亦然,因此老安一门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禅风,未曾完成向直接服务朝廷的“官禅”的转化,故其影响远不如神秀一系。
[1]《唐文续拾》,第8卷,《全唐文》第五册12、1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卍新纂续藏经》,第64卷,413页中。
[3]大正藏,51册,232页下。
[4]《卍新纂续藏经》,第75卷,178页上。
[5]温玉成:《少林访古》,107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6]顾伟康:《东山门下被忽视的高僧——嵩山老安》,见《中国湖北第三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
[7]大正藏,51册,184页上。
[8]《卍新纂续藏经》,第64卷,320页中。
[9]大正藏,51册,823页下。
[10]《金石萃编》,第87卷。
[11]《卍新纂续藏经》,第76卷,94页中。
[12]《卍新纂续藏经》,第9卷,534页上。
[13]张美兰:《祖堂集校注》,8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4]张美兰:《祖堂集校注》,11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5]张美兰:《祖堂集校注》,9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张美兰:《祖堂集校注》,9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7]大正藏,51册,233页上。
[18]大正藏,19册,111页下。
[19]大正藏,50册,835页中。
[20]郁贤浩:《唐刺史考全编》,第四册,2590~2591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1]郁贤浩:《唐刺史考全编》,第二册,1299~1300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2]大正藏,50册,770页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