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智力缺损(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心理测验与诊断

根据儿童的成长发育程度,以及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结合详细的精神和体格检查,作出临床判断,是智力缺损的基本诊断方法。

第一,诊断前要详细收集患儿的成长发展史,将他们在各年龄阶段的言语、思维、计算、情感和行为动作等的发育过程,与正常儿童作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发育上的差距。第二,要作详细的精神和体格检查,并重点对智力活动进行检查,包括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体格检查中发现先天性畸形可为诊断提供部分依据。第三,要详细收集家族遗传史、母孕情况、分娩经过、出生后生长发育情况及既往史,并结合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时做的细胞染色体或生化代谢等检查),这样可为探讨病因、类型和智力缺损程度提供资料。

目前,智力测验方法已用于临床评定病人的智力水平。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一)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这是比奈-西蒙量表修订后形成的一种新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为每一个年龄制定若干项目,进行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作为该年龄组儿童在智力正常时所能达到的标准。一个儿童如果能够解答通过5岁的测验项目,而不能继续解答通过6岁的测验项目,那么他的心理年龄(MA)便是5岁。用以下公式便可求得智商(IQ):

如果这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正好是5岁,那么他的智商是100。大多数人的平均智商是90~110。若超过110,便是高智能。若智商在80~89,则为愚钝,70~79作为临界线,而70以下便属于低能了。按70以下不同程度,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智力缺损。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分别编制了成人智力量表(WAIS)、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修订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R)。这些智力量表各包括若干分测验,组成言语的和操作的两部分,总称为全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来替代IQ=MACA的比例智商,以表示被测验对象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该智力量表是根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配来确定的。每个年龄组的平均成绩定为100IQ,标准差为15IQ。当被测验对象的IQ为90~109时,表示中等智力;如IQ高于110,便属于聪明、高智、超高智;如IQ为80~89,属于愚钝;70~79为临界线;70以下就属于智力缺损范围了。

(三)瑞文推理测验

英国心理学家瑞文设计了非文字智力测验。该测验有三个,一个是1938年出版的标准推理测验,适用于6岁儿童至一般成人。另外两个测验在1947年编制而成,一个是适用于年龄较小者与智力落后者的彩色推理测验;另一个是适用于高智力水平的高级推理测验。该测验以智力二因素理论为基础,主要测量一般因素中的引发能力,即那种超越已知条件、应用富有敏锐的创造性的洞察力,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能力。它可排除或尽量克服知识的影响,努力达到公平,且测验方法实施简便易行。由于这些特点,该测验应用普遍,已修订成许多国家版本。该测验年龄跨度大,既可测验一般个体,又可诊断弱智与智力超常儿童,也可用于聋哑人。中国在1986年由张厚粲及全国17个单位组成的协作组完成了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修订。这次修订使该测验可用于中国城市5。5岁儿童至成人。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由60个题目组成,分为五个系列,包括2×2的图案矩阵以及3×3的图案矩阵以及缺失一部分的不完整图形。测验要求被试选择合理的一个小图案补全矩阵缺失的一块或不完整图形。第一系列的任务只是完整图形;第二至第五系列均要补全矩阵。彩色推理测验与高级推理测验的题目与标准推理测验题目形式一样,只有难度上的差异。

智力量表的测量结果常受被试验者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机会等的影响,从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标准。

本症诊断的主要根据有:第一,突出表现为智能低下;第二,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

四、心理治疗

治疗的关键为及早发现、及早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

(一)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能查明原因,应针对病因及时治疗。苯丙酮尿症在不少国家采取三氯化铁尿布测定法,尽早发现后即开始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最好采用特制的低苯丙氨酸蛋白。饮食中含苯丙氨酸较低的有大米、小米、玉米、大豆、白菜、糖和羊肉等。如果饮食控制得好,小儿的生长较正常。地方性呆小病患者的早期可用甲状腺素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治疗。小儿患半乳糖血症应尽早停止乳类食物,而用谷类喂养,另加维生素和无机盐。治疗开始得早,症状可消失。

(二)心理治疗

教育和训练是治疗智力缺损的关键。过去人们认为,一旦有人被诊断为智力缺损并被列入极度、重度、中度或轻度的智力缺损和适应行为落后的范畴,那么他就终生停留在这个水平而不能改善。近年来,专业人员对智力缺损者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经过训练和教育,证明他们的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并能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但是,每个人改善的程度取决于他能得到什么样的医疗、社会和教育方面的帮助和训练,以及社会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和条件。

在每位智力缺损者接受有效的训练措施之前,必须详细、缜密地评定个人的潜能,提出适合其个人发展水平的训练计划。要求太高,对其压力过大,难以接受;要求太低,训练将失去效果。

政府和社会的有关机构必须为这种儿童提供训练、教育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教育训练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患者脑部保存的功能,并应用各种适合的刺激来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智力缺损儿童的训练开展得越早,效果越好。内容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培养自我技能开始,对轻度智力缺损者可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对较大儿童逐步训练简单的劳动技能。方法以具体形象的直观法为主,如利用鲜艳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和活动的玩具等培养学习兴趣和陶冶性情。

(三)药物治疗

针对智力缺损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可供试用的药物有r-氨酪酸、吡拉西坦、吡硫醇、珠层粉和大脑组织液等。

五、心理护理与预防

近年来,由于注重优生、广泛宣传教育、改善生活、提高文化和社会经济水准,并积极推行医疗性、教育性措施,智力缺损儿童的出生率和患病率已大为减少。

医疗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妇幼卫生,推行围产期保健,限制高龄妇女和家族中有遗传疾病的妇女生育;避免近亲结婚,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婚姻指导等。对有家族遗传疾病史的孕妇在14~16周时进行羊膜穿刺术,如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和酶学检查结果有异常,应及时终止妊娠。这一方法已成为降低智力缺损患儿出生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教育性预防也有积极意义。胎儿期、婴幼儿期是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飞速发展时期,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最佳年龄期。也就是说在这时期对儿童实施教育质量好、见效快,若错过该时期,会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应重视胎教与早期教育。积极采取科学的胎教与早期教育,对预防环境因素导致智力缺损有积极意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