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习心理问题(第2页)
第一,要求教师和家长调整对学生的期望水平,希望他们不要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学生通过努力仍然难以达到,学生就要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调整家长的期望水平,建立一个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进而轻装上阵去应试。
第二,接受考前辅导,努力提高自己的应试技能。
第三,学习一些心理放松的技术,考前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我有不会的题目,别的同学也会有不会的题目”等,以缓解恐惧、担忧的情绪反应,减轻考试焦虑。
四、厌学心理
厌学是当前在校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厌学心理是失去学习动机和兴趣,处于不想学、不爱学、不得不学的情绪状态,甚至逃学、辍学。厌学常常伴随焦虑或者抑郁、恐怖情绪,甚至能引起神经症,如焦虑症或者抑郁症、学校恐怖症。厌学情绪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极大,不仅削弱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危害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中小学生的终生成长。
据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北京一位政协委员调查发现,30%甚至更多的学生厌学。2008年,某市有关教育部门就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了一次专题的问卷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达到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70。24%),许多学生厌学是不争的事实。
在很多的中小学生心理门诊中,咨询较多的问题是:我不愿意学习或学习不进去怎么办?耐人寻味的是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期、小学低年级时还喜欢学习,随着年龄的长大,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严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呢?
(一)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分析厌学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从整体上看,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实施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正像一位天津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一针见血地说的,应试教育从来没有低过头。教学从选拔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的“人才”出发,教学内容过高、过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已经超过了这一年龄段大多数中小学生所能承受的程度。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还教一些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使许多中小学生不堪重负;另外学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学水平低,有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少教师实施“语言暴力”,说话特别“损”、特别伤人,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是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在家庭教育方面,第一,父母普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第二,有的家庭不稳定,中小学生缺少家长的爱抚,成长中感受关心、爱护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一发脾气,老师、同学不喜欢,情绪就更差。学生在这些负面的情绪下学习,学习成绩难提高。目前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学生更缺少爱。有的家长患有人格障碍,性情暴躁,夫妻感情不好,子女常战战兢兢地生活在父母的吵闹中,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第三,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度关注,物质上无限满足,精神上百依百顺,使孩子只能接受表扬,不能听到批评,降低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简单生硬,孩子学习成绩稍不理想,非打即骂,使孩子失去了学习信心。
3。中小学生自身成长中的问题
成长中的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平衡,个别学生有可能因智力的原因,如处于边缘智力水平,造成学习吃力,使其学习成绩不佳,如果爸爸、妈妈或学校老师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味地要求他必须达到比较高的学习成绩,一旦达不到,就认为他学习不努力,甚至打骂、责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情绪。还有少数同学具有神经功能缺陷的问题:如多动症,得了该疾病的学生由于不能抑制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刺激,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造成学习成绩落后而厌学。虽然这是少数,我们也不能忽视。
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常常过度关注自我,自己身材、长相不理想;没有受到老师的器重,不受同学喜欢,在班级中没有地位;对自己才能、性格的某些方面的不满意等,有可能导致缺乏自信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中小学生对人际关系极为敏感,有些学生处理不好与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系,同样会造成厌学。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性意识开始萌动,一些学生经受不住有关性的刺激和**而早恋或者暗恋,有这样经历的学生,会由此引起激动、嫉妒、不安、痛苦等情绪的波动而牵扯精力,进而影响学习。
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均是独生子女,在亲人的宠爱中长大,有的意志品质较差,面对明星崇拜、娱乐、网络游戏等多方面的现代**,缺乏抗拒能力,常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荒废学业。不少学生耐挫折能力差,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心理准备不足,一遇挫折,便一蹶不振,无心学习。
更多的厌学学生或者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或者没有及早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以至没有打好学习基础,前边的知识“欠账”太多,后面的学习困难重重,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去克服困难,跟不上学习进程。成绩长期落后,长时间处于学习失败的体验之中,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厌恶学习。
(二)厌学心理的调适
对于在学习中出现厌学心理的中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调适呢?老师、家长或者心理咨询师要帮助学生自我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和调节。比如,有精神疾病要去医院用药物治疗;对有脑功能障碍的要在专门的机关进行必要的专门训练;对抑郁、焦虑等症状要在用药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学校方面的问题寄希望于教育改革,如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改进;对家庭和教养方式问题,则应该建议家长进行必要的咨询和矫正;对自己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如果有困难,可转介到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除了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外,我们中小学生自己应该怎样来预防、调适厌学的情绪呢?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第一,认识人生遭遇困难、挫折不可避免,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要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克服厌学、达到快乐学习的基础。我们的思想都集中在学习上,学进去,就会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还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自我调节与控制,使自己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学习心态(可参考行为疗法中的相应内容),从而摆脱厌学的苦恼,达到快乐学习、学有所进。
第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注意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动机是行动的强大动力,预防厌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中小学生朋友要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强烈兴趣,会吸引我们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学生就不会把学习过程看得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了。
第四,中小学生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改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学会给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业负担。中小学生朋友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让自己在“高压”下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注意计划安排,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心态,高效率地学习。如果自己调适的效果不佳,就去请教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要背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去学习,更不要破罐破摔,放弃学习。
第六,要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珍惜自己学习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心,成功感,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