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学习心理辅导(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学习心理辅导

一、学习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导活动,也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任务。每个学生都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一项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由于学习问题(主要是不爱学和不会学)而处于烦恼中的学生,初中生达58。6%,高中生达72。4%。而据我们开设的心理门诊的统计情况来看,由于学习问题或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而来要求心理咨询的学生约占来询学生的60%~70%,尤其是每当重大考试(如中考、高考)临近,来咨询的学生更是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心理的辅导对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二、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心理辅导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学习心理原理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一个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影响到他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厌学、逃学、考试作弊、学习成绩落后等学习问题的产生大都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有着联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

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是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心理需要分不开的。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被赏识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三种基本需要。

成就需要是学生希望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荣誉、声望、地位等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的成就需要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内容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就需要强的学生,个人抱负水平高,学习动机较强;而成就需要弱的学生,个人抱负低,学习动机就弱。

被赏识的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希望获得教师认可、赞许的心理需要。被赏识需要强的学生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就会信心十足,加倍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相反,如果他们的努力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许,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学习积极性下降。一般来讲,年龄越小的学生,由被赏识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越大。

认知的需要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认知需要的产生与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有关,也与学习内容有关。具有强烈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学习内容有趣、难度适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行为是由动机激发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注意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被赏识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这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在当前竞争的社会中,学习与自身成长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恰当的抱负水平。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导

优良学习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如一心向学、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等,又如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要复习、认真写作业等学习策略、方法。有些学生学习问题的产生不在于其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因此,教师在传授各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一些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和学习方法不佳而导致学习落后、自信心丧失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落后的原因,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其重新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三)考试心理的辅导

考试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不良影响,考试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学校和家长都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致使考试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试心理辅导就是针对学生考试前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以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参加考试,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考试心理辅导有以下几方面。

1。考前心理辅导

学生参加考试,感到一定的紧张,这是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是有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的,而过度的紧张或放松对学生成绩的发挥则是不利的。近年来,由于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度注重,中小学生考前过度紧张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产生了考试焦虑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考前进行考试心理指导,使学生明确考试的意义,掌握一些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对于个别考试焦虑十分严重的学生,心理辅导员还应做个别辅导。对考试焦虑的辅导见第七章中相应的内容。

2。考试技巧的辅导

不少考生出考场后,会发现试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懊悔万分。例如,某道题漏掉了;在考场上不会做的题,出考场后忽然想起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答卷,等等。原本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没有能够在试卷中表达出,往往是由于缺乏一些考试技巧使自己不能够正常地发挥,进而影响了考试成绩。所以在学习辅导中,也要考虑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辅导。

3。考后对试卷的分析

不少学生往往考完试不重视对试卷的分析,发下考卷后,通常都是看看成绩便放在一边了。其结果是,由于掌握知识的欠缺或不足而失分的考题,以后再遇到类似的考试题目时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考试后对每一科考卷逐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以后考试成绩大有益处。

三、学习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12-4:志向转化为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志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中学生何林将来想当一名考古学家,他从小就喜欢收集邮票、古钱币这些玩意儿。因为喜欢得入了迷,他总在古玩市场里看各种古老的珍奇宝贝,发现有自己喜欢的就想买下来。一次,当何林在桌上摆弄那些古钱币的时候,爸爸走过来,拿起一枚乾隆通宝,假装不懂地问道:“这是什么年代的啊?”何林很不以为然地说:“爸爸,你怎么连乾隆通宝都不知道,历史怎么学的?”爸爸接着问道:“你历史学得好吗?不也是不及格嘛?”“可是,我将来想当一名考古学家,专门去挖掘这种古代的东西,学校里开的课程对我的理想一点都没有帮助。”“你怎么知道没有帮助,你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一些。你要当考古学家当然很好,可是,哪有考古学家历史考不及格的呢?还有,你如果不学好语文,不懂古文,以后你怎么看得懂挖出来的古董上的文字呢?你不学好数学,怎么去测算古董是什么年代的呢?你不学英语,怎么和外国的考古学家交流呢?”何林听了爸爸的一席话,一下子认识到自己是该好好学习了。虽然自己的理想很美好,但是,光收集钱币是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想明白以后,何林就开始慢慢地把自己心中伟大的志向转变成对学习的兴趣了。学历史的时候,他特别注意各个朝代的更替,这样有助于他理解钱币的不同朝代。学习语文,他就努力学习古文,因为他牢记着以后要给古董上的文字做翻译。同样他认真地学习数学、英语等一些科目,为实现将来的梦想打好坚实的基础。

何林通过努力,将自己的志向、爱好转化成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转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案例12-5: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

上课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听课效率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听数学课与其他课不尽相同,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集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听课效率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注意的目标是老师讲课的内容,思路一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如果碰到听不懂的,等到课后再解决,切忌过多地想那个问题,否则会影响下面的学习,出现更多不懂的地方。其次,听课要有重点。听课的重点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公式、法则、定理,那就要着重听老师分析证明的思路及怎样运用它们解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忆一些结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