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焦虑症(第2页)
(二)心理特征
急性焦虑症患者经常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焦虑、感到恐惧和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似乎预感到某种不幸,感到“心脏要跳出来”,胸痛或不适,有“喉头堵塞”或“透不过气”,马上就要死亡、窒息之感。慢性焦虑症患者常有恐惧性预感、终日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预感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幸。对自己的健康忧虑重重,对躯体的微小不适都过分敏感。因而产生疑病观念,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致工作困难。对以上的症状,患者有充分自知力,迫切要求治疗。
三、心理测验与诊断
MMPI测验结果提示,抑郁、疑病、偏执量表分增高。SCL-90显示,焦虑、忧郁、强迫症状分高。焦虑自评量表(SAS)显示,总分增高。临床诊断依据CCMD-2(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四、心理治疗
(一)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是对患者给予指导、保证、劝解、疏导和调整环境等,控制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平衡。
(二)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或称交互抑制疗法治疗焦虑症效果较好。另外,有规律的松弛训练,如绘画、种花、听音乐,与认知疗法相结合也有较好的疗效。
(三)催眠疗法
通过该疗法了解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及躯体症状。
暗示语如下:“你的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情绪,催眠治疗有特效,现在你体验到紧张已消失,焦虑已不存在了,你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催眠给你带来的轻松感,你不再紧张焦虑了。现在你体验一下吧!”让病人体验一下后再询问:“现在你已体验到很轻松、无紧张焦虑了,是吗?请回答我!”此时患者会点头示意或低声回答有这种体验,说明暗示已起作用。乘此机会再暗示:“是的,你已轻松了,紧张焦虑正消失,对今天的治疗会感到十分满意,醒后你仍然保持良好的愉快的情绪。随着情绪的好转,你多梦易醒的失眠症也会消除,从今以后你每晚都能迅速入睡,半夜不会醒来,也无梦境干扰。你能享受催眠的快感,第二天醒来后能感到体力和精力都得到恢复,今后不必担心失眠和焦虑了。”“通过今天的治疗已证实你的疾病能迅速恢复,现在已经恢复了。”“疾病恢复的原因是你能认识到产生焦虑的根源,焦虑是不必要的。”
经数次催眠后,患者焦虑情绪减轻以至消失,失眠症状好转。在此基础上,以后的催眠可针对其他症状治疗。暗示语:“你的焦虑已经消失,睡眠也改善,经过这次催眠,情绪会更加愉快,睡眠更香更甜,记忆也随之恢复,头痛也治愈了。从今天起你能像以往一样正常地生活。”疾病痊愈后应继续巩固催眠1~2次,以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应激能力,预防复发。
(四)药物治疗
用于抗焦虑的药物主要分四大类:①苯二氮卓类,此类药物有安定、氯氮、奥沙西泮、硝西泮、氟西泮等。②氨甲酸酯类,如甲丙氨酯、卡立普多等。③二苯甲烷类,如定泰乐。④其他类,如氯美扎酮、谷维素。谷维素主要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不仅能改善焦虑状态,对焦虑形成的失眠也有较好的作用。选择药物一定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五、心理护理与预防
(一)心理护理
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患者以心理、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满足其正当的心理需求,维护其静逸的心境。其次,要帮助患者形成对该病的正确认知,指出本病预后良好,消除对该病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心理治疗。
(二)预防
首先,要帮助患者自觉进行性格的自我塑造,改变性格结构中的不良成分,注意情绪的自我调控。其次,要对患者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应对性训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减轻社会应激压力,以降低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