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习心理辅导(第2页)
第二,超前思考。思考是听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听老师的讲述,就应该跟着思考,分析、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尽快地领悟老师的意思,使整堂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做好听课笔记。因为好的听课笔记是今后复习的得力助手。可做摘要摘记。记下老师讲的各部分内容的标题,以便复习时对一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还可记疑难点。听课中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死抠不放,应把那些疑、难点记在笔记上,以便课后解决。
总之,提高听数学课效率的窍门——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切忌只记不听。(摘自《初中生》1997年第1期刘金福)
案例12-6:考试前后辅导
2011年,一名天津市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在学习氛围浓重的家庭熏陶下,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在一个年级300多名学生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50名。按照此名次,他中考后留校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家长的高期望,他给自己也定了非以高分留校不可的目标,使自己担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5月,他在中考前“一模”成绩大大下滑,排名在80、90名以后,按照此名次中考本学校可能会落榜。“一模”考完后,再看考题,一些本来会的当时却没有答上来,自己懊悔不已,情绪大为低落,自己和父母都很焦虑,找到笔者求询。
笔者根据他的阐述,首先帮其分析“一模”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对中考看得过重,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导致“一模”时产生了轻度的考试焦虑,并非自己掌握基础知识欠缺,所做的心理测量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分析帮助其恢复参加“二模”“三模”以至中考的信心。
其次,笔者帮助其减轻对于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重视并把握好备考的过程,让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踏实地认真复习功课,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
再次,笔者指导他学会对于模拟考试每科考卷的逐题分析。因为一般模拟考题与正式考试题目的范围、题量、难易程度等方面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每张模拟考卷的每一题目做细致的科学分析,对于提高后面的模拟考试、正式考试成绩非常重要。笔者指导他学会分析考卷某题是考的此科哪方面的知识点,自己错在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考试时心态过度紧张,发挥不好,会的没有答出来,还是对于综合题综合能力差。然后让他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地做工作:基础知识欠缺的,补充知识;考试时心态过度紧张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综合能力差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后考试时再遇到此类的问题,心里就会有底,不会紧张焦虑。咨询过程使他认识到分析考卷虽然花一些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笔者还教给他一些减轻应试时心理压力,增加应试时信心的暗示语,如:“我已经准备得很好了,我很轻松”“如果我不会,他人也回答不上来”,以克服考试时的焦虑情绪。
经过数次咨询,他的“三模”成绩提高了20多分,在全年级排名提高了40多名,进了前10名。这大大提高了他正式中考的信心,最后以优异的成绩留在该重点中学。
案例12-7:对高三学生学习心理的全程辅导
赵老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并且能够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在高三全年,对全体学生进行全程的、系统的、多方位的心理辅导。她的做法值得众多高三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学习和借鉴。以下是赵老师的经验分享。
“高三”是人生中的特殊阶段,因为在这一年里,学生要面临诸多的平时考试,并准备参加高考,他们常常表现出迷茫、紧张、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进而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业,不能正确面对成绩的得失。往往劳心劳力地拼到最后时刻,许多人高考时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
大家都习惯性地的认为,在高考前需要争分夺秒,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高考知识的传授上,家长的主要任务也是时刻督促子女学习。即便有的教师或家长注意到了学生在备考中出现的急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因素,也只是采用“不要紧张”“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等简单言语提醒学生,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效果有限。
我第二次做高三班主任时,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尝试开展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心理辅导,教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
1。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以往高三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我把高三分成三个阶段,聘请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主题鲜明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三初期的辅导主题为:认识高三、树立自信心、强化目标意识。例如,开展“神奇的椅子”活动,6~7人一组,成员要对轮流坐在椅子上的同学说出其学习的进步、高考中的优势,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在高三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正视困难、持之以恒,同学之间相互扶持为主,如开展“搭建纸塔”活动,分组用三张A4纸搭建纸塔,比较哪个小组成员共同搭建的纸塔更高,稳定性更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在解决难题中的作用;在临近高考时,精心设计专门的活动,如调整生物钟、音乐放松、集体游戏等活动,来减轻、解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2。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撰写“学习成长日记”的习惯
在高三初期,我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日记”。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记录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发生的困惑和情绪变化,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期间,我以每次“月考”为契机,提出阶段性反思主题,如“记录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分析由于失误丢分的原因”“查找知识漏洞,制订修补计划”“考场意外的应对措施”“预设志愿,合理定位”“绘制成绩的变化曲线”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记录个人学习、学习心理的反思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自觉、自主地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团体智慧,解决个人学习中的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的学习问题都需要他人智慧的帮助。根据“日记”中的反映,选择同学们共同的问题,在班上创设相应的情境,向大家征集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多数学生提出,面对理科综合考试,时间紧、题量大,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之间答题顺序不知如何安排。我在班里召开“理科综合应考策略经验交流会”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
4。营造积极的小群体心理氛围,共同进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中会自然形成一个个由三五人组成的、有不同的特质小群体,往往某个小群体会发生相近的学习、情绪问题。分析不同小群体的特质,明确不同小群体的问题所在;确定并发挥小群体中的关键人物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调整小群体成员的情绪氛围;协调不同特质的小群体成员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相互影响,有效地调节成员的情绪。
例如,班里有个四个女孩的小群体,学习成绩都不差,我发现她们交流的主要话题是:考前身体的不适,考后是如何的糟糕。这表明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状。我意识到她们在群体中的这种交流会加重其考试焦虑的症状。我找到其中心理素质相对较好的一位女生,与她一起分析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并且提示她,当大家一起“诉苦”的时候,要及时地转移话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在她的有效影响下,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不再共同抱怨,而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5。关注个别学生心理变化,进行个性化辅导
“学习成长日记”是我和学生在高三时期进行沟通的主要途径,我定期认真研读学生的“日记”,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给出建议。
A同学进入高三后,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后三名,他对此也表示很困惑。观察他的平时表现: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也很努力。查看他的日记,每一次记录都很认真,分析的问题很具体,制订的学习计划也很全面,确实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进一步研究发现,竟然是这个“认真”——事事寻求完美,阻碍了他学习成绩的提高。原因是他制订的学习计划看起来很完整,但是通过仔细研究发现,他的计划在有限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完成的。查看他的考试分析,也总是有一条“试题没有答完”。我及时改变他的认知,提示他高三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阶段,希望事无巨细地做好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分出轻重,有所取舍。为此我们共同确立了一个“五分之三”的原则,每天在学习之前,先梳理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且进行排序,告诫自己只需要完成其中的五分之三就可以了。一段时间过后,他告诉我“感觉轻松多了”,而我发现他的学习成绩也大有提高。
老师容易忽略成绩好的学生的情绪危机,常常越是要强的学生,越容易出现情绪障碍。B同学原本学习成绩优秀,但是进入高三之后,学习成绩出现波动。她的问题在于,把高考的结果看得过重,认为高三唯一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课上听讲,课下做作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稍许影响学习的因素,都会引发该同学烦躁的情绪,每一次测验成绩的好坏都是该同学情绪变动的晴雨表。任其发展下去,其高考结果可以预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沟通,制订了对她个人的辅导计划:首先进行长远人生规划,弱化高考对终生起“决定性作用”的认知;其次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其借用自己的学习优势,增强与同学的交往;最后,在家长的配合下,摆脱不问家务、不问世事的状态,在家里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方位的调试,她在学习中的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与女生相比,很多男同学的心理年龄要比生理年龄小。进入高三,注意力还不能专注持久的C同学,经常因为一些小错误遭到老师们的“批评”,而且屡教不改。此时,如果对他进行高考的重要性、高三的紧迫感的说教,肯定收效甚微。对其,我像面对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那样,帮助他把大目标化成小步子,尝试采用多种游戏的方式,随时随地与他进行短期约定,让其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个一个小任务,以此规范其学习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考考试期间,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临场时的情绪变化,均对考生临场发挥,以致高考成绩影响巨大。作为班主任的我,理所当然的密切关注。例如,由于有的考试科目题目难易程度的变化,会造成学生临场的情绪波动。令人欣慰的是,由于我们在高三一年间开展了全程的、多方位的心理辅导,我班学生在高考临场能够运用长期以来累积的经验,自动地调节个人的情绪变化,尚没有出现由于情绪波动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均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在高考中发挥出个人的正常水平。
(天津市新华中学赵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