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视事业的发展期19451990(第1页)
三、电视事业的发展期(1945—1990)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原来已经开办电视的国家因为战争原因停播或陷于停顿的国家纷纷重新推进电视事业,而还没有开办的国家也奋起直追。
苏联是第一个恢复和重新开办电视广播的。1945年5月7日苏联纪念无线电节并恢复电视播出。1949年6月,改建后的莫斯科电视中心正式播出。1952年全苏共有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三座电视中心。到1958年底,全苏共有67座电视台,电视接收机400万台。
法国于1945年10月重新从艾菲尔铁塔播放电视节目。11月,政府颁布法令,成立法国广播电视公司。
1946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从七年前停播的“米老鼠”节目中断处开始,重新恢复了电视播出。由于战时的英国遭受了严重破坏,恢复播出时发射机只有一部,电视接收机只有2万台。1952年8月,英国建成5座大功率的电视发射台,覆盖了英国80%的人口居住区。1957年底,分三段建设的全英电视网工程全部建成,覆盖区人口达到全国人口的97%。
1948年,西德各州的广播电视公司纷纷在各州法律基础上产生,并先后开始了电视广播。
美国战后电视台迅速膨胀,从1946年的6座猛增到1950年的108座。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不得不于1948年9月起实行“冻结”政策。1952年“冻结”解除,电视事业真正进入繁荣时期。到1960年,全美有电视台573座,电视机5千万台,普及率达87%。
一些战前没有开办电视的国家,这一时期也迅速跟上世界步伐,相继开办电视。墨西哥、古巴1950年开办,荷兰、阿根廷1951年开办,加拿大、委内瑞拉1952年开办,比利时、日本、菲律宾1953年开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的几十年间,是世界电视事业大发展时期。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国情不同,各国电视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从电视体制和电视节目两个方面,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主要电视国家的电视发展状况。
(一)电视体制的分类
电视体制是一个国家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电视体制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电视体制是在声音广播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多数国家里,电视广播与电声广播一道都属于整个广播事业的一部分,电视体制与广播体制通常也是合二为一的。
按照电视机构同国家的关系、财政来源等方面的情况来划分,全世界的电视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国家独家经营,即实行电视国营的国家,有苏联、中国、印度、埃及等国家;第二类以收视费用为主要经济来源,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公共事业或公共企业体制,主要有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第三类是国营或公共广播与私营台并存,但私营商业台实力强大,占压倒优势的,主要有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第四类是国营与私营并存或公共事业和商业企业同时并存的,前者主要代表是日本,后者有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每种制度都有利有弊,多年来,各种制度既相互竞争,又借鉴吸收,但主要倾向和基本区别依然存在。
1。美国电视体制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基础是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通信法》。该法规定:美国的广播不应该由政府经营,不应由私人垄断或成为无限制竞争的纯自由的事业。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来管理全国的广播电视业。
1926年9月,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美国第一家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BC),随后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网——NBC红网,于11月开始广播。1927年1月,NBC蓝网开播。但根据反垄断法,蓝网于1943年出售,另外组成美国广播公司(ABC)。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诞生。这就是著名的美国三大广播网。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三大广播网都把主要力量用于发展电视广播。它们各自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电视网,覆盖了全国人口的99%,垄断了64%的电视台。
1967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公共广播电视法案》,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有250座公共电视台,占全国电视台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多少牵制了商业电视的偏颇。
2。英国电视体制
1922年12月15日,数家电器制造商联合组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并开始独家提供广播服务。早期的BBC以收音机牌照费补助节目制作费,不得插播广告,但可以播出厂商赞助的节目。
公众对于私人商业独占广播的体制日益不满。1926年12月31日,商营BBC改组为公营BBC。1935年4月,政府成立乌尔斯沃特委员会,以评估BBC开播的表现。经过调查,该委员会对BBC不偏不倚的立场和兼容并包的原则表示赞赏。据此,BBC获准于1936年11月开办电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BC于1946年6月恢复电视播出。
1954年8月,国会通过《独立电视法案》。该法案规定:成立一个与BBC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独立电视局(ITA)”,并授权其管理商业性独立电视公司的业务;还强调,广告播出时机、数量应有严格的规定,节目应与广告明显分开,不得有广告影响节目内容的情形发生。
1955年9月,“联合电视”和“联合播映”两家独立电视公司在伦敦开播,随后,一批商业电视机构纷纷建立,并在联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立电视网。独立电视系统一成立,立刻以压倒性的娱乐节目夺走了BBC的大部分观众。双方的竞争使得电视节目的文化水准下降。
1963年,修正后的《电视法案》引进了向独立电视开征“国库税”制度,国会还授权BBC开设第二个电视网。1964年,BBC-2电视网开播。1967年2月,BBC-2率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以吸引观众。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各界掀起了“开放第四电视频道与否”的辩论。经过长时间的讨论,1980年11月,国会通过《广播电视法案》,第四频道(C4)成立,两年后开播,形成了公私并行、平分秋色的传播格局。
在英国,由于政府采取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政策,大体维护了公营电视和商业电视的公平竞争以及各种传播活动的平衡发展。因此,英国电视体制被称为世界上“缺点最少”的电视体制。
3。德国电视体制
德国的广播事业,原为公商并营制。1933年国社党执政后,广播事业成为希特勒及其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德国的电视事业,一开始就在这种不正常的政治氛围中生长。
德国战败后,在苏联军队占领的德国东部地区,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广播电视体制。而占领西德的盟军代表与西德代表商定:为避免纳粹时期浓厚且偏颇的政治色彩重现,广播电视应为独立自主的事业,不受政府的控制;广播电视应为公益事业,不应依赖广告生存或受其危害。
联邦德国的公营广播电视制度坚持多年,其间虽有教会组织和各大报团申请设立商业性和私营广播电视,但官方和民间的态度都十分谨慎。公营独占经营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德的广播电视公司都是地方性的;全国性的电视网节目则是联邦制的。
1990年10月3日,西德和东德实现了统一。原属东德的地区被分为5个州,加入到联邦德国的大家庭中。统一后,东德的广播电视向西德体制转变。1991年8月31日,16个州共同制定了《统一的德国全国广播电视协定》,协定确认在德国实行公共广播电视与私营广播电视并存的二元广播电视体制。
4。苏联电视体制
自电视诞生至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一直实行国有广播电视体制。苏联广播电视体制分为三级:中央级、加盟共和国级和地方级。每一级电台和电视台都接受同级广播电视部门的领导;而每一级广播电视部门又接受同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广播电视被视为推行各项政策的重要宣传鼓动工具,对人民进行教育的强大武器。广播电视都属国家所有,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国家财政,私人不准办广播电视。长期以来,苏联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严肃,教育性强,新闻报道时效性差。
苏联的国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1951年3月建立于莫斯科,1967年10月1日播出彩色电视节目,采用的是法国的SECAM制式。1982年开办第二套面向全国的节目。第一套节目主要是为大众编排;第二套节目则针对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阶层。两套节目经复制和转播,分别在不同时区,按当地时间播放。
苏联广播电视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党性原则。所有新闻机构都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配合形势进行宣传。它们很少报道国内生活的消极面,报喜不报忧,粉饰太平。而对西方世界,则着力攻击它的阴暗面。苏联政府还采用封闭式的传播方法,禁止人们收听、收看外国的广播电视节目。
1989年7月1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布“关于电视和广播民主化的命令”,准许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开办电视和广播。
1991年8月,苏联解体,广播电视的政治宣传意味和意识形态色彩减弱,节目受商业性影响,娱乐性增强,有些节目甚至非常出格,但整体出现了多元化的景象。广播电视媒介除一部分由国家控股外,大部分被推向市场,自谋生路。
(二)电视节目
美国是世界电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电视业在许多方面成为世界电视业中执牛耳的角色。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已经垄断了世界电视节目市场。了解了美国电视节目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了解了世界电视节目的概貌。
1。美国电视节目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