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重要类型(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好莱坞电影惊险片的类型得益于英国电影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奉献,他一系列成功的影片丰富和发展了惊险片的模式。从1926年到1976年,希区柯克在50年时间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影片。最初的《房客》以一个无辜的人物被扣上罪行、陷入阴谋圈套的故事,奠定了悬疑惊险的核心模式。此后《三十九级台阶》《爱德华大夫》《后窗》《眩晕》《精神病患者》《群鸟》等重要影片相继出炉,电影人物总是充满焦虑与恐惧、并被一系列欺诈、阴谋、凶案等危险包围,死亡与暴力构成了叙事情节的主要因素,悬念被长时间地延宕、又不乏幽默等特点,这些元素逐渐成为了此类影片的经典范式。惊险片大体又可以划分成精神创伤惊险片、凶杀惊险片、逃亡惊险片、政治惊险片等多种。

恐怖片是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阴森恐怖的场景制造完全感官化的刺激,来吸引观众并带来恐怖心理体验的影片。与惊险片相比,恐怖片同样能带来悬疑恐惧的心理效果,但不同的是,惊险片中恐惧的来源是符合逻辑并有现实依据的,而恐怖片中的恐惧来源多为非理性、超现实主义的物象,有时可以来自自然世界被破坏之后的特殊意象,有时可以来自人类内心的异化或精神幻象,有时也可以来自科学技术的异化产物。

恐怖片的类型要素相对比较固定:情节设置上注重心理的张力,往往设计善良的人物命运受到邪恶的东西所威胁;角色塑造往往具有异端性,或是疯狂科学家制造出的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怪物,或是神话传说中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幽灵、魔鬼、吸血鬼和僵尸,或是精神极端不正常、人性变异的人类自身;场景描写、氛围营造一般比较封闭和压抑,比如偏僻古老的城堡宅院、狭窄的电梯、密封的棺材、昏暗的地下室,以及音乐音响的处理比较诡异、镜头语言的使用比较超常规等。

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片诞生于1910年,是美国的短故事片《科学怪人》,片中首创了一个组合式的僵尸形象弗兰肯斯坦。1913年,另一个跨越世界电影近百年的恐怖形象吸血鬼也在德国电影《吸血鬼》中出现。此后1919年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作品《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突出地塑造了交织着疯狂与幻想、残忍与固执的医生形象以及神秘恐怖的精神病患者的形象。1922年德国著名导演茂瑙拍摄了影片《吸血鬼诺斯费拉杜》,此后吸血鬼故事在世界电影史上被多次改编和重拍。

进入有声时代之后,恐怖片生产主要在美国好莱坞,音响也逐渐成为新的恐怖元素融入创作。1931年美国导演詹姆斯·威尔推出的《弗兰肯斯坦》,以娴熟的影像技巧营造出一个梦魇般的恐怖世界,堪称恐怖片的经典。同年《木乃伊》在美国也开始作乱,1935年在《伦敦狼人》中狼人形象登台亮相。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恐怖片逐渐陷入低潮。

1968年,美国推出暴力张扬和血腥视觉刺激的影片《活尸之夜》,标志着恐怖片进入了包括《德克萨斯链锯杀人案》《万圣节前夜》《13号星期五》等在内的现代创作阶段。20世纪70年代,《驱魔人》《闪灵》等一批带有强烈导演个性探索的影片问世,开始将恐怖的来源转移至日常生活世界中,将恐怖的威胁变化为社会内部存在的莫名其妙的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恐怖片不断地融合灾难、科幻、喜剧等类型,挖掘新的元素和尝试新的风格,《女巫布莱尔》《惊声尖叫》《恐怖电影》等影片不断推出。

欧洲、亚洲等其他国家恐怖片生产也比较突出。日本推出的《午夜凶铃》《学校怪谈》等影片最为典型,擅长营造鬼魅氛围、塑造神秘形象、描摹恐怖内心。

鬼怪片在东西方的表现大有不同。西方多为吸血鬼、木乃伊、隐形人鬼,最典型的是电影史上多次被重拍的吸血鬼电影,比如德国《吸血鬼诺斯费拉杜》、美国《夜访吸血鬼》和《惊情四百年》等影片。东方多为孤魂野鬼、狐仙树精、僵尸等,香港的鬼怪片发展最为成熟也最为典型,比如《僵尸先生》《胭脂扣》《倩女幽魂》《幽灵人间》等优秀影片。目前鬼怪片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一类型的概念,融合了喜剧、爱情等其他多种类型元素,比如喜剧性鬼怪片《开心鬼》、爱情鬼怪片《倩女幽魂》《新倩女幽魂》等,还吸收了科幻、漫画等新的表现手段,比如影片《千机变》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面貌。

(八)战争片

战争片是以描绘战争为主要内容的类型影片,多着重于表现战争事件和宏大战争场面的描绘,或聚焦于战争中英雄形象的刻画和人物命运的描摹。战争片往往带有宏伟的史诗风格和浓烈的悲剧色彩,成为承载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

战争片在叙事过程中,多以描绘剑拔弩张、生死存亡的战争事件作为故事主线,以战争结果如何作为重大悬念来刻意描摹,并以营造和渲染战争场面作为重要的叙述要素。人物塑造方面,经典的战争片往往以军事将领、英雄人物作为主人公,通过勾勒他们的音容笑貌、战争功绩和心理轨迹,歌颂宣扬崇高的民族精神,比如《大决战》《巴顿将军》等;现代战争片越来越多地聚焦于战争中的普通人,从人性的角度来回望、反思和批判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战争电影中关注最多的题材。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就拍摄了《中途岛之战》《北非之战》等经典影片,20世纪50年代之后又推出了《虎!虎!虎!》等战争片,20世纪70年代又推出了《巴顿将军》等经典影片。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也创作出《攻克柏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三部曲”。此外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是轰动世界的经典作品。

除了战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通人所经历的悲惨命运、人性异变,以及德国法西斯的黑暗暴行也成为世界电影争相探讨的内容。最著名的影片有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安东尼·明格拉的《英国病人》,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创作的《雁南飞》《第四十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影片,英国影片《桂河大桥》,法国影片《广岛之恋》,以及德国电影大师法斯宾德导演的《莉莉·玛莲》和《玛莉亚·布劳恩的婚姻》等影片。

中国的战争片创作数量非常多,多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为主要题材,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新中国“十七年”间,《南征北战》《董存瑞》《红色娘子军》等影片革命**洋溢;20世纪80年代后,史诗性战争片《大决战》《大进军》等影片继续高涨,同时诸如《小花》《紫日》《黄河绝恋》等注重人性人情、战争反思的影片以及《绝境逢生》《三毛从军记》等喜剧化、荒诞化的战争片也陆续出现,战争片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态势。21世纪以来,中国战争片仍持续生产,冯小刚电影《集结号》是最有分量的一部电影。

(九)强盗片

强盗片是以强盗作为主人公、以强盗的犯罪行为以及被抓获被惩罚的过程作为主要题材,以枪战、追逐等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类型电影。简单来说,强盗片的特点就是暴力和犯罪。“强盗”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包括了强奸杀人、走私盗窃、黑手党等一切犯罪分子。强盗片在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故事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新闻素材。

强盗片的类型特征比较鲜明:叙事方面,多以强盗的犯罪、友谊和失败等一桩完整的犯罪案件始末作为主要线索,并必然地以死亡悲剧而结束,这是符合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情节设计;人物设计上,强盗的形象往往是浪漫的,一般两人或多人并列,友谊、义气成为比较重要的品质塑造,罪犯与警察的对抗在叙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场景处理上,往往多以现代都市作为背景,欲望城市是强盗提升自身、实现梦想的理想舞台。

最早的强盗片可以追溯到1912年格里菲斯导演的犯罪生活影片《猪巷火枪手》。但直到1927年影片《下层社会》出现,才实现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强盗片,基本具备了强盗主人公、阴森城市街道等类型元素。20世纪30年代是强盗片的黄金时期,1930年的《小凯撒》、1931年的《公敌》、1932年的《疤脸大盗》等影片均为经典,分别塑造了由持枪抢劫惯犯变成的团伙首领、由小偷转变成的大盗、芝加哥黑社会老大等形象,出色地奠定了强盗片的基本人物模式,影响到以后半个世纪的强盗片创作。20世纪30年代末以后,由于电影检查法“海斯法典”的实行以及经济萧条、战争爆发等因素,强盗片一度销声匿迹,直到战后随着黑色电影的兴起,才慢慢涌现出《杀人者》《执法人》等暗调的强盗片,此后一段时间内有组织的团伙犯罪成为强盗片的重要主题。

强盗片在香港也有不少力作,1990年的《跛豪》是一部心理内涵丰富、视觉冲击强烈的优秀强盗片,此外《兰街大少》等影片以及随后出现的古惑仔系列电影,都标志着香港强盗片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强盗片的矛盾冲突一般建构在强盗与政府、强盗与警察之间,叙事重心搁在强盗身上,一旦叙事重心转移到警察身上,那么便派生出强盗片的亚类型——警匪片。警匪片的类型要素跟强盗片比较相似:故事多以警察追捕匪徒为情节主线,主人公多为男性警察和匪徒,凭借枪支、刀具等工具在现代都市环境中相互追逐打斗,直到匪徒被警察逮捕或逃脱的结局。

警匪片的创作比较广泛,世界各国都有生产。电影史上值得关注的重要警匪片有:美国《法国贩毒网》《铁面无私》《洛城机密》等,香港《英雄本色》《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等电影。这些影片对于亚洲警匪片创作,以及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动作片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十)科幻片

科幻片是以科学幻想为题材内容,从已知的科学原理和成就出发对未来世界、过去时空或外太空进行幻想式创作的类型电影。科幻片的出现跟科幻小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科幻片都改编自科幻小说或者从科幻小说中获得灵感,是最能体现影像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重要类型。

科幻片的主要类型特点在于“虚拟”,往往设计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但可能产生并制造的虚拟时空,对现实生活中爱恨情仇的故事进行篡改,延伸出虚拟时空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现在许多科幻片几乎都要利用电脑数字进行故事场景的描绘和制作。科幻片的主题一般比较集中,或危机与拯救、或权力与颠覆、或创新与异化、或宗教与反叛。

(十一)灾难片

灾难片是以自然界、人类或幻想的外星生物等造成的大规模灾难为主要题材的类型电影。灾难片在电影史上出现比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但直到70年代才真正开始盛行“灾难片”的类型命名。

一般来说,灾难片总要设计人物受难、挣扎最后或逃脱或死亡的故事情节,并不时地插入许多人大规模死亡的环节,并且多数通过封闭空间的故事来不断地营造和积累恐怖、惊慌、悲惨的情节氛围;总要设计多个受害的人物,随着日趋严重的威胁,受害人物一个个减少,最后只剩下主要人物;总要编排场面壮观的大规模灾难景观,可以是自然的,比如《活火熔岩》《龙卷风》《后天》等,可以是人为的,比如《哥斯拉》《空军一号》等,也可以是虚幻的外星生物,比如《外星人入侵地球》《黑衣人》等。

灾难片的创作在美国和日本比较突出。美国运用高科技,创作出《活火熔岩》《龙卷风》《完美风暴》《空军一号》《恐怖地带》《生死时速》《外星人入侵地球》等影片。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灾难片以《怪兽哥斯拉》《复活之日》等片出名。另外1976年英法等国联合拍摄的《卡桑德拉大桥》也是经典的灾难片。中国的灾难片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慢慢出现,有《紧急迫降》《超强台风》等影片。

(十二)伦理片

道德、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决定了伦理片作为类型电影久兴不衰。伦理片包含的题材范围比较宽泛,因此从概念上说,只要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以及涉及社会规范等题材内容的影片,都可以称作是伦理片。

可以这样认为,伦理片既是一种类型电影,也是一种情感模式。它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既迎合观众渴望亲情的内在心理,也符合了社会风尚的必然要求。伦理片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在伦理片中,作为承载伦理的基础、管窥社会的窗口,家庭成为了最合适、最准确的载体,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也成为了伦理片中情节编排中最重要的矛盾。

除了上述重点介绍的十二种类型,值得关注的还有专为少年儿童拍摄的、反映儿童生活、儿童心理和儿童审美的儿童片,以及以真实人物的生平故事作为依据、用传记形式进行拍摄的传记片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