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视艺术的文化学结构形态鉴赏(第2页)
毋庸置疑,从文化学形态鉴赏影视艺术结构,收益是无穷的,由于影视艺术符号结构中,每一个影像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学价值,所以,作为人类文化组织的一个切片,每一个影视艺术符号都闪耀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光华。同样,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活标本,每一个影视艺术符号结构,都浓缩了人类社会文化变迁的某一阶段的历史。正是从这一个个影视艺术符号结构中,人们不仅看到了人类生存的历史状况,人性美丑的彼此消长,人类文化的繁荣衰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人类追求文明的精神,看到人类在经过一次次文化劫难考验之后,又是如何走向新文化曙光的。现在的影视艺术符号结构已经记录证明了这点,未来的影视艺术符号结构也必将记录证明这点。
[1]转引自张成珊:《电影与电影艺术鉴赏》,121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2]〔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72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3]〔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72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4]〔苏联〕弗雷里赫:《银幕的剧作》,83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5]〔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126页、8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6]〔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8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日〕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42页、43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8]〔日〕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74页、75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9]〔日〕新藤兼人:《电影剧本的结构》,144页、145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10]〔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160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11]〔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161页。
[12]〔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157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13]〔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291页、276页、277页、301页、281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14]〔日〕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34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15]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26页、2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6]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4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42页、54页。
[18]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42页、54页。
[19]〔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16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0]〔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11页。
[21]以上引文均参阅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13页~1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2]以上引文均参阅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185页。
[23]〔日〕新藤兼人:《电影剧本的结构》,51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24]〔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70页~7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3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6]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48页~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7]〔苏联〕奥夫相尼科夫:《简明美学辞典》,12页、13页,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
[2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289页、298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0]〔苏联〕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1卷,224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1]〔苏联〕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1卷,224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95页、9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165页、16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4]〔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19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5]〔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34页、3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6]〔美〕P·道威尔:《西部神话——九十年代好莱坞的种族观与性别观》,载《世界电影》,1997(4)。
[37]〔英〕詹·弗雷泽:《金枝》(上),334页,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