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鉴赏(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影视艺术音乐语言鉴赏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19世纪末期,无声电影问世时,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只是影视艺术语言的陪衬部分(即放映时的专人伴奏或留声机伴奏),只有到了有声片时代,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才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之一,它在影视艺术语言中的核心位置才被确定。20世纪初,只有少数影片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导演对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日渐重视起来,他们和作曲家一起,对影视艺术音乐的种种可能性进行探索和阐释。从此,影视艺术音乐才在影视艺术叙事中,担当起非常重要的艺术使命,从而对观众的鉴赏产生深刻影响。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对于影视艺术鉴赏的作用是重要的。乔·柯恩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画面的‘原来’含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改为注意‘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17]由此可见,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参与了影视艺术叙事的。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述法则。它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时而递进式出现,深化着主题;时而间断性出现,提示着主题;时而反复性出现,强调着主题;时而回环式出现,强化着主题……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对于影视艺术叙事是必不可少的,它使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思想更加明确,结构更加紧凑,线索更加明确。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为表达感情服务,它既表达出影视艺术对象的心境,也表达出影视艺术创作者对影视艺术形象的理解,还表达出影视艺术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它为影视艺术鉴赏营造出了一个浓浓的情感氛围,所以,有的人将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又称为“气氛音乐”。然而,尽管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语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影视艺术鉴赏的唯一目的。相反,它只说明,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为影视艺术语言叙事提供服务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语素。它不可能喧宾夺主,削弱或取代画面语言、文学语言等影视艺术语言语素。正由于此,莫里斯·约倍文指出:“我们不是到电影院听音乐的。我们要求音乐去深化我们的视觉印象,我们并不要求它替代我们‘解释’画面,而是以它自身完全不同于其他表现手段的特性为画面增加反响。我们并不要求它是‘表现性’的,把它自身的感情加到人物或导演的感情中去;它应当是‘修饰性’的,即以它的丰富多姿同画面上的丰富多姿相结合。”[18]鉴赏者通常看重的是它的感情表达修饰性作用,而非感情的表现性作用。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也是与影视艺术作品的风格基调相和谐的,即使出现矛盾或对立的情况,那也是出于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结构需要的结果。在影视艺术语言中,音乐语言尤其要与画面语言相和谐。一般来说,声画对位、音画同步是音乐和画面语言巧妙结合的普遍法则,视觉的语言不能完成影视艺术情节的全面叙事,它需要借助音乐语言的同步叙事,实现影视艺术语言的准确话语传播和接受,从而使影视艺术语言保持一种结构上和节奏上的韵律感。

诚然,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参与叙事过程中,是要与画面语言相和谐的。但是,承认这种观点,并不意味着可以认为音乐语言是画面语言的奴隶,要永远受其束缚和奴役。罗朗·麦虞埃尔说过:“音乐既是语言,那就应讲它自己的语言。”马赛尔·马尔丹也指出,“音乐不应当在一旦配合画面时就使它固有的特性丧失殆尽;它应当去自由地阐述,而不是解说,应当细腻地去启示,而不是渲染。”[19]事实上,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经常发现,影视艺术语言具有其独立的功能,为鉴赏者提供这样或那样的美感,使鉴赏者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认识愈加深刻。这说明,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语言中的确是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作用的。

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音乐的美感层次有这样几种类型。

1。影视艺术主题性音乐语言与立意美

在影视艺术中,主题性音乐是概括影视剧基本情调,刻画主人公人物性格和命运特征的乐曲。一般来说,导演等创作者常用它来表达影视剧的主题思想和风格流派特征。主题性音乐是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核心,是整个影视剧音乐情节发展的核心。它的存在,使影视艺术观点鲜明并富于表现力,它在影视剧中多次出现和广泛应用,就形成了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立意美。从此,影视艺术就具有了贯穿始终、线索明确、能够反映作品深邃美学思想的结构性音乐。

影视艺术主题性音乐一般集中而不散漫、细腻而不粗糙、深刻而不肤浅,它常根据影视艺术的情节或剧情需要,采用重复、变化、发展或渐次深化等技法,将思想贯穿或渗透、藏匿到整个影视艺术音乐当中,这就是影视艺术音乐的主题重复、主题变奏、主题发展等问题。这三个问题通常是交代影视艺术音乐主题的关键,也是主题性音乐与立意美的结构所在。因此,根据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所存在的这种情况,不妨将其主题性音乐分为三类:重复性主题音乐、变奏性主题音乐和发展性主题音乐。

重复性主题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中,随剧情发展、矛盾冲突加剧、主人公内心活动激烈,而反复出现,从而达到不断强调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结构性音乐。重复性主题音乐由于不断唤起鉴赏主体对前面故事情节的记忆、体验以及与此情此景此境的对比,因而,常使观众在不断咀嚼、玩味和体会中,领悟到影视艺术作品的至味至道。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曲,曾经风靡全国,激励过成千上万的观众,它在作品中反复运用,反复出现,不断引起人们关注,使人们在刘慧芳、罗纲、沪生、刘大妈等人的矛盾纠葛中,体会到人间的至情、至悲和至爱。很显然,影视剧的主题性音乐反复出现的地方,通常正是整个作品的立意所在,它的美不仅在于它具有一种重复的回环美,而且在于它每次出现的时候,其意义不断深化,让观众体会到了以前不曾体验过的崭新思想内涵。因而,它通常是影视剧的“戏眼”,从那扇窗口中,人们可以一览影视剧的精神和内核。

变奏性主题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除保持主题性音乐的某些特征外,为了更加强调主题,突出主题,对影视艺术音乐进行一定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些新音素、新思想的结构性音乐,说到底,就是给观众一些新刺激、新感觉、新收获。变奏性主题音乐通过这些连绵不断的新鲜感,丰富了主题性音乐的语义,加深了观众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认识。

变奏性主题音乐的存在说明,影视艺术主题的开掘、深化、强调和突出,除采用重复性主题音乐形式外,也可采用变奏性主题音乐方式。而且,这种变奏性主题音乐方式,有时能达到比重复性主题音乐方式,更令观众满意的审美效果。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个主题曲在每一集中都有运用,但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剧情中,其节奏、配器和旋律等,均较片尾主题歌有所变异,这一点不仅点明了主题,也点活了主题,使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变化万千的立意美。

发展性主题音乐是影视艺术主题性音乐的第三种类型。它是指随着影视剧情节的深入开展,主题音乐也呈逐渐深化的趋势,从而参与进艺术叙事当中,揭示出影视艺术作品的某些深刻内涵的结构性音乐。发展性主题音乐没有固定模式,它千变万化,时而采用记叙手法,时而采用描述手法,时而采用对比手法等,一切有助于表现影视艺术主题的手法,都可以被它所采用。发展性主题音乐是一种运用最为普遍的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形式,由于它可以片片不同,不拘一格,因而给广大影视艺术创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从而找到独特的主题音乐形式,进而展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立意美。

2。影视艺术背景性音乐语言与渲染美

背景性音乐是影视剧中起背景作用的音乐,犹如对话中的伴奏一样,它不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却对剧中气氛、剧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起着渲染作用。

背景性音乐语言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影视艺术语言,它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即使参与艺术叙事,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性。正因为如此,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与画面分离,独立存在,担当叙事责任。甚至在一些特定场合,它可以与剧情气氛相矛盾,形成一种对比的审美间离效果。

背景性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艺术真实感。它的存在使影视艺术情节发生的环境更加令人可信,它对影视剧剧情发生的渲染,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真实性基础上的渲染,而非假定性基础上的渲染。正因为如此,它常常强化了影视剧的艺术气氛,增强了影视剧的艺术感染效果。

背景性音乐与影视剧情节的关系,进一步确认了“声画分立”的影视艺术法则,它最大限度地挖掘了音乐的艺术效能,使音乐在保持其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独立地为深化影视艺术主题服务。它的切入,使影视剧的剧情发展更加合理,节奏变化更加自然、流畅,而且,使影视艺术语言的结构更加趋于完美。

背景性音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常能出神入化地点出影视剧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状态,巧妙地揭示出影视剧的主题思想,因而,背景性音乐的运用在影视艺术中非常普遍。这里以美国电影《灵与肉》为例进行说明。为了获得巨额报酬,重新获得恋人,拳王走上了擂台,与对手进行了一场勇猛、顽强的生死搏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体力的消耗,两人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谁会在这场特殊比赛中先倒下去,是拳王吗?观众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这时,一曲舒缓、悠扬的小号渐起,作为背景性音乐,号音优雅、柔和但又有些亢奋的阳刚之气,它越来越大,渐渐弥漫进赛场上空,不时撞击着观众的心灵,与赛场紧张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众在这种音乐的背景运用中,感受到了昂扬向上的奋进之气,在一种淡化的紧张气氛中,他们分明看见了拳王的勇气,看见了拳王必然获取胜利的信心和结局。可以说,在这场特殊的较量中,背景性音乐当属渲染气氛的画龙点睛之笔。

3。影视艺术转场性音乐的语言与过渡美

影视艺术中,在衔接前后两个内容完全不同,性质也各有差异的情节段落时,通常需要音乐在情绪和节奏上作以调整,以适应这种镜头画面场景的变化。一般来说,人们将这种用于表现故事情节变化的音乐,称之为“转场性音乐”。

转场性音乐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其作用犹如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过渡一样,可以保证影视剧情节由上一个段落过渡到下一个段落,所以,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转场性音乐体现的是一种“过渡美”。

转场性音乐采用的方式很多。有的影视剧用主题性音乐过渡,有的影视剧用与主题无关的乐句铺垫过渡,有的采用与两个场景段落既有关联而又有自然变化的音乐进行衔接……总之,正如文学作品中的启承转合一样,转场性音乐的运用本无定法,完全根据不同创作者的审美喜好而定,根据影视剧叙事需要而定。因此,转场性音乐语言的运用,绝不能固守成规。但是,转场性音乐的运用也有其自身的法则。一般来说,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过渡,转场性音乐:一要流畅自然,不给人以生硬感;二是要节奏舒缓,感情饱满,情绪变化不做作;三是音乐起落要淡入淡出,以不使人察觉为最佳。

转场性音乐的出现,意味着旧的叙事段落的完结和新的叙事段落的开始,因此,在影视艺术叙事中,它通常担当着弥合“段落缝隙”的使命,能否弥合得恰到好处,直接影响着影视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审美效果。因此,转场性音乐非常重要,它的存在暗合了“叙事艺术就是结构艺术”。

韩国影片《一个女人的一生》就是运用转场性音乐的典范。在这部影片中,顺妮回忆自己童年远嫁他乡,当童养媳的经历,为日本人的工厂劳动,到汉城寻夫和失夫以及做牛肉汤谋生等往事。当她永失所爱,神情严峻,心中一片凄惨之时,影片每一个段落之间,都会运用颇具民族特色的打击乐来过渡。那朴实无华、单纯洗练、起伏自然的音乐,使人陷入对顺妮的深深同情中。

4。影视艺术环境性音乐语言与真实

环境性音乐是指影视艺术生活场景中比较流行的具有典型意味的乐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烘托影视艺术的现实环境气氛,增强影视艺术情节的现实感和可信感,从而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环境性音乐的运用有助于揭示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内心活动、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呈献给观众一种“真实美”,加深观众对影视艺术作品的理解。

环境性音乐的形式很多,不同的形式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影视艺术作品中,以民歌作环境性音乐的作品通常反映的是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这个民族的人文生活状态;以山歌作环境性音乐一般表现的是生活在那块土地上那个民族与众不同的民族集体性格;以船工号子为环境性音乐的旨在交代船工、纤夫其社会生存境遇;以流行歌曲作环境性音乐的能恰当地揭示影视艺术主人公所处社会的审美时尚;而以舞曲作环境性音乐的却往往能刻画欢乐场面中主人公的独特心理体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