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概念和特性(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生活热爱者、生活参与者、生活创造者的艺术审美;而影视艺术观赏则是一种生活旁观者、生活隔膜者、生活守望者的艺术审美。前者是生活和艺术的“主人”;后者是生活和艺术的“客人”,这种“主客之别”正是影视艺术鉴赏和影视艺术欣赏的根本性差别。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特性

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特别的审美认知活动,它的核心是“美的分析”(康德《判断力批判》)。依据乔治·迪基的观点,影视艺术鉴赏也可设想为这样五种结构:一种是它具有“一个特殊种类的被知觉的对象”——影视艺术文本,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令审美主体产生一种审美认知、审美判断的情致。二是它具有一种“多样统一”的“外型特征”,集合了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审美元素,令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影视艺术作品所营造的那个“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象发生兴趣”,那个“特殊的对象”正是“荧屏人物”或者说“影视艺术主人公”。三是它具有一个“中心因素”,这个中心因素,就是其鉴赏主体有一种认知能力、反应能力,即“鉴赏的能力”,正是这个能力,才使它传达出“它是对被知觉的客观事物”——影视艺术作品的“一种反应”。四是作为一种“审美鉴赏力的精神产品”,它给予了鉴赏主体以“愉快、赞赏”,甚至智慧、启迪等。五是它赋予审美主体一种“鉴赏判断”力,使其对影视艺术作品作出某种关注和评价。参照乔治·迪基的这五种审美鉴赏结构学说,可以对影视艺术鉴赏的特性作出如下描述。

1。理论实践特性

由于影视艺术鉴赏具有一种“知觉”审美对象的心理结构和一个能鉴赏影视艺术文本的鉴赏力的能力结构,因此,从学科属性上,它表现出一种意欲倾向实践的审美特性,这是其具有“实践性”特性的艺术根源。与此同时,由于影视艺术鉴赏在具体审美活动中,必须借助认知、反应、分析和判断等逻辑推理元素和理论应用元素,因此,理论性也应当为其所有。可以说,它亦具有一种意欲倾向理论的审美特性。

2。主观客观特性

影视艺术鉴赏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被“知觉的对象”——影视艺术文本,这代表了审美客体的一方;二是能“知觉”的、具有“鉴赏的能力”的人群,这是审美主体的一方。影视艺术鉴赏存在主客体两方的特性表明,影视艺术鉴赏既是一种主观活动,又是一种客观活动。说它是纯粹的主观活动,它离不开影视艺术鉴赏形象存在、发生的现实客观环境,离不开影视艺术文本、影视播映器械等客观存在物,或者说客观表现物。说它是一种绝对的客观活动,但它又离不开审美主体——人的能动“知觉”“反应”和“判断”,因为正是人这个主观审美主体,才将由影视艺术器械传递的影视艺术信息,还原并置换成反映某种深度艺术思想内涵的影视艺术本文范式;才将僵硬的、没有生机的、没有意义的影视器械的机械运动,转化成生动活泼的、具有盎然生命气息的大脑审美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说,主观和客观缺一不可,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影视艺术鉴赏牢不可破的主观客观特性。

3。精神物质特性

影视艺术鉴赏的精神物质属性,是由其主观和客观属性派生出来的。主客观特性着力于静态的影视艺术鉴赏理论描述,而精神物质特性则致力于影视艺术鉴赏的实践开掘。在人类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没有哪一种艺术鉴赏能调度起那么多人力,让编剧、导演、演员、摄像、美工、服装师、道具师、烟火师、灯光师、剪辑、音响师、拟音师、合成师、制片、播放员、观众、评论家等社会角色群体集合在一起,举行一场规模盛大、超越时空的艺术欢宴,也没有哪一种艺术能调度那么多的物力,让道具、服装、环境背景、音响、灯光、摄像机、录像机、剪辑台、拟音室、复制工厂、电影放映厅、放映机、电视发射塔、差转台、电视机、录像机等一系列千奇百态的物质产品,像个特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一样,流水般地为自己服务。影视艺术鉴赏还是一种高成本高消费的艺术鉴赏,它比其他类型的艺术鉴赏,令鉴赏者付出更多的“鉴赏力”,令鉴赏者消耗了更多的“鉴赏物质”。它的确是一种具有明晰精神物质特性的艺术鉴赏形式。

4。个人社会属性

乔治·迪基说过,“就艺术而言”,作为“审美鉴赏力的精神产品”,影视艺术作品它“在各种物质外型上”所赋予审美主体的“美和崇高”,归根结底“它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它激发着鉴赏力。”“激发鉴赏力”是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双方规定给影视艺术鉴赏行为的审美目的,审美主体通过这种审美目的,完成了自己的影视艺术鉴赏过程。这里应当注意“审美主体”这个词,它不仅指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审美个体”的审美意义,而且,它还蕴涵了整个社会的“大众”,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观众群体”——“审美集体”的鉴赏审美特质。这就是说,影视艺术鉴赏对于审美主体来讲,它不仅是一名普通观众的个体文化艺术行为,它还是全体社会观众的整体文化艺术行为,它在实际操作中,包容了“个体”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具有某种“个人社会特性”。的确,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具有“个人社会特性”的艺术鉴赏形式。在创作期,它调度起了编剧、导演、演员、制片等众多社会角色的有效参与,在鉴赏期,它又调动了影视播映行业和广大社会观众的积极回应,它使无数由“个人”组成的审美细流,汇聚成一个由无数“观众”形成的审美海洋。于是,影视艺术鉴赏就成了“一门”名副其实的“群众性艺术”(雷内·克莱尔语),一门实实在在的“最富有群众性的艺术”(贝拉·巴拉兹语)。

5。价值目的的属性

影视艺术鉴赏具有一种特定的审美价值属性,它可以生产出一种“审美鉴赏力的精神产品”,为鉴赏者带来“愉悦”“快乐”和思索。影视艺术鉴赏也具有某种特定的消费价值属性,它是一种投资和获利都很丰厚的特殊商业活动,也是一种最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成本、大制作、高票房,这是它“对被知觉的事物”——影视艺术作品的最大“回应”和回报。影视艺术鉴赏就是这样一种“合价值目的”的文化艺术创造性生产、消费运动,它令鉴赏者在具体鉴赏作品时,感觉到一种艺术的崇高、伟大和神圣,也感到一种艺术的奢侈、高雅和尊贵。

6。意义增值特性

影视艺术鉴赏不是影视艺术语言图式的简单平面位移,更不是影视艺术中心话语的单纯横向移植。实践证明,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中,影视艺术文本信息的传递、传播和接受,不是一种简单的语义等量传递和迁移;相反,由于影视艺术鉴赏主体的有效介入,它使影视艺术作品的文本意义出现了一种艺术意义增值现象,它使影视艺术鉴赏主体心中形成的影视艺术本文,远比原来的影视艺术文本更加丰富,更加鲜活、形象,更加生动、全面、深刻,更加打上审美主体的个性印记。的确,影视艺术鉴赏存在一种意义增值特性,正由于这一特性,每一位观众心目中的影视艺术作品,才突破了其原有的影视艺术作品样式,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影视艺术作品映式。正由于这一特性,影视艺术鉴赏过程才出现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独特艺术现象。

7。空间时间特性

影视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是因为它必须提供给那些“被知觉的对象”或“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象”一种表现的空间和环境,也就是说,它必须提供给鉴赏者一个银幕、荧屏和用于表现主人公心灵状态、生活状态和命运状态的社会大舞台。影视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它必须随着时间的延伸,展开情节、冲突和**,它不可能离开时间,将自己凝固在某一特定状态,变成纯粹的绘画。影视艺术正是综合绘画空间艺术和音乐时间艺术两种艺术类型特质的时空艺术,因而它令人们喜爱,也将影视艺术鉴赏变成了一种空间艺术的鉴赏,时间艺术的鉴赏。况且,影视艺术鉴赏本身也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不同的人生境遇、人生经历、人生体验和人生情感下,同一鉴赏者,在同一空间场所,鉴赏同一部影片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鉴赏结果。

8。综合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拥有文学的叙事、戏剧的情节、舞蹈的表演、绘画的背景和音乐的陪衬等多种艺术语言元素,因而作为一种具有“多样统一”美学结构的独特构成艺术,它可以用多重话语向鉴赏者进行艺术言语,并且调动起鉴赏者的听觉、视觉、触觉、直觉、感觉等多种审美感官,从而达到一种“综合审美”的艺术目的。可以说,综合审美是影视艺术鉴赏主体“知觉”“反应”“判断”影视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基本手段。作为一种艺术鉴赏特性,它使人们对于影视艺术提出了远远超过其他艺术的苛刻艺术要求,但是,正是因为其具有这种属性,才使其审美观照活动,远比其他艺术鉴赏活动普遍和持久,才更容易调度起人们的艺术鉴赏热情。

9。全知全能特性

由于影视艺术运用多种艺术语言,进行综合艺术叙事,因而,它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多种艺术的审美魅力,使人们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艺术叙事单元中,得到一种全知全能的艺术审美享受。由于影视艺术在结构和展开情节中,还运用多种中心主题话语,对鉴赏者进行多层次主题叙事,因而人们可以通过影视艺术主人公——这些“特殊的对象”所生存的历史境遇,窥视到他们所处时代的风土人情、民俗建筑、饮食起居、宗教信仰、生产生活、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不失时机地接受到一次全知全能的文化艺术教育,进而体验到一种明显贴有某种时代气息的人文艺术美。全知全能特性不是影视艺术接受的终极审美特性,但它却是影视艺术鉴赏的重要艺术特性,它要求鉴赏者必须用一种“全知全能的艺术视觉”或“艺术眼光”,对影视艺术作品进行“全知全能的艺术审视”,绝不放过其蕴涵美感的任何一个层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