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笑(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0]Macbeth,V。v。27-28。

[31]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Grünewald,约1480—1528),德国画家,其画作色彩浓烈,线条多变,具有一种预言式的表达效果。《耶稣受难》是他的代表作。

[32]提埃波罗(GiovanniBattistaTiepolo,1696—1770),意大利著名画家,画作明亮而富有诗意,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

[33]莱奥帕尔迪(GiaoLeopardi,1798—1837),意大利诗人、学者和哲学家。

[34]勋伯格(ArnoldSberg,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十二音作曲法的创造者。

[35]葛拉德·曼雷·霍普金斯(GerardManleyHopkins,1844—1889),英国诗人,耶稣会牧师。

[36]KingLear,V,ⅲ,308-309。

[37]克莱斯特(HeinriKleist,1777—1811),德国诗人、剧作家,曾改编莫里哀的《安菲特律翁》。

[38]图尔纳(CyrilTourneur,约1575—1626),英国剧作家,以《无神论者的悲剧》而传名。

[39]阿尔托(AntoninArtaud,1896—1948),法国剧作家、诗人、演员,以革新戏剧舞台,倡导“残酷喜剧”而著称。

[4oBoito,1842—1918),意大利作曲家和诗人,曾为威尔第的歌剧《奥赛罗》作词。

[41]毕希纳尔(GeBüer,1813—1837),德国剧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丹东之死》《莱翁采和莱娜》《沃伊采克》三部戏剧。

[42]勒内·夏尔(RenéChar,1907—1988),法国诗人,早年以超现实主义的反叛角色闻名,后期诗风趋向简明,有德育意味。

[43]KingLear,I,I,89-92。

[44]原文“posed”一语双关,兼有“创作”的意思。

[45]克洛岱尔(PaulClaudel,1868—1955),诗人、法国戏剧家、散文家,《正午的分割》写于20世纪初,克洛岱尔当时旅居中国,在天津任领事。他还曾把中国诗歌译为法文。

[46]贾科梅蒂(AlbertoGiaetti,1901—1966),瑞士雕塑家、画家,以创作细长的孤立塑像著称,1963年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设计了一套雕塑。

[47]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见《胡适文集》,第2卷,12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8]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见《鲁迅全集》,第9卷,32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9][美]欧文·白壁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孙宜学译,238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0]W。MaeileDixedy,London:EdwardArnold&Co。,1929,p。190。

[51]见《〈管锥编〉作者的自白》,见郑朝宗:《海滨感旧集》,124~125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52]KehMuir,“Tragedy,”inMartialeds。,EncyclopediaofLiteratureandCritide,1990,p。363。

[53]写作本文时,笔者曾同业师温源宁教授及其友人W。F。Wang博士作过有益的讨论。

[54]W。F。Wang博士曾提醒我说,本剧与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颇有类似情形。

[55]亚理斯多德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见《诗学》,罗念生译,1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又,据一位显然是属于亚理斯多德派的佚名作者:“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用美化的语言),各种(美化)分别见于(剧的各)部分;借人物的功作(来直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来传达);借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喜剧来自笑。”见《喜剧论纲》,见《罗念生全集》,第1卷,39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4。

[56]卓别林并没有说受到柏格森的启发,他的喜剧效果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创造性再现,参见卓别林:《我的秘诀》,见陈孝英等编:《喜剧电影理论在当代世界》,167~175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57]前两个是莫里哀的同名喜剧里的主人公,后两个是较后于莫里哀的法国喜剧家列雅尔(Regnard)的同名喜剧里的主人公。

[58]费得尔是拉辛同名悲剧的女主人公。波利厄克特是高乃依同名悲剧的主人公。

[59]前两个是莫里哀的喜剧。后者是19世纪法国剧作家巴依隆的作品。

[60]阿尔勒干原为意大利喜剧中的滑稽人物,自17世纪后传入欧洲各国戏剧中。他身着杂色布片缝制起来的百衲衣,戴黑色面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