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为何惧怕早恋(第2页)
恋爱也是学习
孩子们最关心什么
“我的女儿刚上初二,爱上了他们班的一个男生,怎么办?”一位焦急的母亲在广播热线里向我求援。类似的电话我们接到不少,除了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以外,有女儿的家长,更加害怕自家孩子失去贞操、怀孕。
其实,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理解,与我们成人有着天壤之别。在刘达临等人对2600名中学生(男女各半)的调查中显示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异**往的认识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纯洁”的占98%,“互相取悦、得到满足”的仅占2%;对于异**往方式,认为“男女应大方地群体交往”占91。1%(男)、95。5%(女),而认为“男女应单独亲密地交往”仅占4。5%(男)、1。7%(女)。
比起成年人,在青少年对于异性的爱慕关系中,情欲的成分并不多。学习情感的表达、互相的接受、如何承受被拒绝的痛苦,人与人的心理疆界等等,是他们恋爱的主要内容。当然,他们对于纯粹的性行为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通常是被大人们(特别是父母)对这件事的尴尬、回避、暧昧态度诱发出来的。试想,如果你能和自己的儿子、女儿坐下来大大方方地谈谈什么是**,为什么**会导致受孕,孩子是如何生下来的……并且,能够平心静气地回答和讨论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孩子们还会那么好奇吗?还有那么大劲头到黄色网站和三级片中去寻找答案吗?
谈恋爱耽误了学习
“我的儿子迷上了他们班最漂亮的女生,原本前五名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就掉下来,真急死人!”电话那一端,是一位母亲气急败坏的声音。
“他自己着急吗?”我问。
“怎么不急,他想考清华啊。这么一来,不就完了吗?”听众母亲很绝望。
“那你还急什么?他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前途,就一定可以从目前的状态里面拔出来。像这种情况,你如果不急,他自己就急了,因为你把焦虑情绪还给了他。”
“可是他自己拔不出来呀?一回家,他就和那个女生煲电话粥。情绪随着人家的话,忽上忽下地快三个星期了……”听着我平静的口气,母亲更急了,开始絮叨细节,根本听不进我对她说的话。
“看着儿子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真是让人急得够呛。”我不得不给她一句共情的话语。
“是啊,是啊,我被整得吃不下,睡不着的,都瘦了好几斤了,唉。”随着这一声叹息,她的语速终于慢下来了,大概是觉得我好不容易才明白了她的处境。
在接下去的对话当中我了解到,她的儿子上高中一年级。那个漂亮女生在班里也和其他两个男生玩着同样的游戏,搞得争强好胜的儿子,更加欲罢不能。但是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男孩儿确实很着急。在另外一次节目中,这位男孩儿自己拨通了我们的热线电话。他经过两个多月的挣扎,终于找回了自己,而且,变得更加成熟了,对自己和女性的了解,也向前迈了一大步。当然,他的学习成绩,又回升到了原来的水平线上。
其实,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中学生的恋情并不总是拉学习的后腿,有时也能激励他们上进。为了考上同一所大学,一对悄悄恋爱的高中学生一起努力,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成绩节节攀高;或者,由于一个女生对于某个男生的“高智商”表示欣赏,使得该男生学习得更有劲了等等。我们作为家长,也不应该忽略这些正向的作用,对吧?
学习他人和自己
说到学习,我们中国人的概念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其实,恋爱也是学习,是学习人与人相处的重要途径。男孩儿和女孩儿谈恋爱,好像是互相照镜子。
……在他生日那一天,我送给他一支漂亮的笔,想看看他有什么反应。他拿到那支笔和我精心挑选的生日卡的时候,脸都红了,连“谢谢”都忘了说,只知道冲我傻笑。我的心,刚才还缩得紧紧的,看着他笑得那么开心,我也笑起来,心跳得像个小兔子……
他们就是这样,试着做点什么,看看对方的情感反应,再体会一下自己对人家反应的感觉,一点一滴地学习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这种对人心的学习,在小时候、青少年时期,学得最不费力。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最敏感,非常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这好比是学习弹钢琴,20岁以后再开始练习,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达到业余水平了。所以,关注我们孩子们的情感发育,相信他们的成长能力,给予他们犯错误和纠正错误的空间,是家长为孩子幸福人生付出的非常努力。
一段痛苦的回忆
孟芸老师今年30岁了,师范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区重点中学教数学。八年来,工作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她教的初中三年级,这几年都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孟老师待人诚恳,学生、同事、领导都喜欢她。
可是,孟老师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进展。没结婚,也不谈恋爱。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们都成了家,不少人还有了孩子。老校长私下里为她介绍了两次对象,都是不错的小伙子,却被孟老师婉言谢绝了,她的父母更是暗暗着急。孟芸妹妹的孩子都快两岁了,大女儿的婚事却至今无着无落,她到底在想什么呢?
孟芸很喜欢孩子,也羡慕别人有个幸福的家庭。但是不知怎么搞的,男性主动的接近,总使她感到心里不舒服。大学里有几个男同学追求过她,工作以后,也遇到过令人心仪的男性。可是所有人都像云彩一样,飘来了,又飘去。上个月,学校组织体检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位医生—吕海平。孟芸第一眼看到他,就愣住了,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她的脸都红了。可是确实不认识他呀,好奇怪。此后,孟芸接到了吕大夫的电话,约她周六晚上去听音乐会。孟芸握着电话,犹豫了一下,说了句:“我没有时间,对不起。”赶紧把电话挂上,可是立刻就后悔了。她喜欢听音乐,而且更高兴听到吕大夫的邀请。“我这是怎么了呢?”孟芸感到很郁闷,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得了报纸上说的“自闭症”?无奈之中,孟芸拨通了心理热线电话。
孟:喂,是徐博士吗?您好,我是孟芸。
徐:你好,最近怎么样?
孟:不太好。
徐:怎么不好?
孟:心里很闷。
徐:你现在觉得闷吗?
孟:闷得难受。
徐:这种感觉有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