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 我的发展很有趣(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近年来,经常有人向我抱怨他的一生如何“倒霉”、如何“不走运”,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平。可是我仔细看了看周围,恰恰是我的几个处境最难的好朋友,活得神采奕奕。

海南省的《特区展望》杂志2003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关于我的朋友廖逊的文章:

廖逊是海南的大名人,省委省政府的高层智囊。“小政府、大社会”改革方案的提出,使他在海南的改革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15年来他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开辟的多个专栏,在各地的多次报告讲演,满腔热情地沟通政府与社会,在上面为下面讲话,在下面又为上面讲话,更使得上上下下,都乐于把他当作一个朋友。

但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给廖逊换来万事如意。多灾多难的家庭,令众多知情者不胜唏嘘。对久病妻子的关爱无微不至,对智残儿子的养育殚精竭虑,对家庭幸福的营造精明计算,以及对自我和社会的不断反思,使这个负责任的男子汉形象格外立体而温情。

……

恋爱10年才结婚,结婚10年才得子,儿子廖也谦终于在1991年姗姗而至。老来得子本是人生大幸,可惜造化弄人,儿子竟在1岁时发高烧抢救不力,停止呼吸长达7分钟,此后反复又抽搐,造成脑萎缩,至今未能完全康复。而且祸不单行,就在救治儿子期间,妻子也被核磁共振检测出了脑萎缩,迄今已逾10年。据医生诊断,母子二人病因不同,儿子经不断治疗还是有希望逐步恢复的,而妻子的病情恶化却不可逆转。经过一系列徒劳的努力,两年前她发展成为早老型痴呆。

从此,廖逊成了家里唯一的“壮丁”。他的社会角色,除了专家学者、行政首长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残疾人家属的称号,近年来还当选为海南省残疾人亲友会主席。“其他的社会角色都可以替代,唯有这个残疾人家属无可替代,比如我是孩子他爸,妻子她丈夫!我是他们的唯一。”一家三口两人残疾,即使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残疾人亲友会主席当中,他也是极为罕见的重灾户。

“生活幸福与否,首先取决于主观意志。”廖逊说,“谁都知道对付逆境和挑战,必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见。”

“那么,您的方法是什么呢?”

“是三大修炼带来的三大癖好:一是读书成癖,二是运动成癖,三是艺术欣赏成癖。有了这些癖好或习惯,就能铸造成功者的性格,赢得成功者的命运。《四书·大学》上说得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齐治平嘛。”

人们通常认为,一个残疾人家属要想成功,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廖逊却认为,更重要的品格还在于“耐心和智慧”。耐心从何而来?是从对明天幸福的信念中来。对明天幸福的信念又从何而来?只有从今天对未来幸福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中来。一方面慷慨无比,随时准备为残疾亲人奉献出一切;另一方面又要精明至极,不断地为迎接明天的灾难和考验积蓄力量。这里的重中之重,是为全家人确保自己身心健康,力求自己事业有成,并不断地做大做强,借此方有能力向残疾亲人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息。所以他主张残疾人家庭都要“体育立家”。没有持之以恒的艰苦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只是一句空话。

不少热心人向他建议:与其活得那么累,不如解除婚姻、娶个年轻的妻子,再一起尽家庭义务。廖逊说:“绝对不行,撇不下她。我的心没那么狠,受不了那份良心折磨。与其像那些傻瓜那样过后再忏悔,不如从一开始就问心无愧。”

这个问题想透了,便一通百通。接下来,廖逊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此放弃官场升迁的期望,闭门谢客、息交绝游,一心一意地埋头治学,挣钱养家。顾虑到病人的敏感心理,无论工作中有多大的烦恼,廖逊也绝不带回家,绝不在妻子面前叹气。和谐安宁的家庭气氛是廖逊最大的要求。“家庭气氛一旦搞坏了,人人都不愉快,我是唯一的责任人,烦恼会比别人多十倍。那还不如再大方一点—全家的烦恼一人扛。”

他竟还发现,家庭与事业兼顾,原来非常容易。廖逊深有感触地说:“也许中国的妇女,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妇女。只要我生活在她的视野范围内,不管我是在写作,在读书,在锻炼肌肉块,还是给孩子补习功课、讲故事,干什么都行。每当我扭头看她,她总是抱以甜甜的微笑。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杂耍演员,在她的激励下,能耍三顶帽子就能耍四顶、五顶、六顶……直到二十顶,人的潜力真是无止无境。那么多的课程,那么多的专栏,我一次都没有耽误过。”

是的,无论是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还是在“一校两院”,他的阅读量、写作量都比多数人高许多倍,锻炼身体的时间也比别人多得多,可以说是全面丰收。对此他总结道:“看来残疾人家属的最宝贵品德,还是智慧。我要不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长期保持零内耗,绝对读不成这样多的书刊,干不成这样多的工作,生活得这样丰富多彩,命运让我占大便宜了。”

……

读着廖逊的话,我的眼睛潮湿了。在真实的生活中,他才是真正的强者。面对所有的苦难,他用自己最强大的武器—爱,赢得了亲人和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是英雄时代养育出来的人。如果遇到需要我堵枪眼、扛炸药包的时候,我想我也能冲上去。可是,面对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穷尽的磨难与无奈,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像廖逊一样,如此顽强地创造幸福与欢乐。在这里,我怀着深深的敬意,祝福廖逊和他的家人。并且想告诉他,有了烦恼,请不要总是“一人扛”。如果我能为你分担哪怕一点点,将给我增添快乐。

我的另一位朋友金伯宏的生命历程,也是一个奇迹。

你参观过坐落在北京南郊的“世界公园”吗?园内仿制了法国、埃及、美国、墨西哥、日本等四五十个国家的代表性景观,让没有机会周游世界的中国人,能够透过这个窗口,想象一下外面的世界。世界公园是伯宏的心血之作。从1990~1993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公园终于完工了。开园展示的前一个星期,伯宏去河北曲阳催促凯旋门上的雕像。在返回北京的高速公路上,悲剧发生了。一场车祸,几乎要了伯宏的性命。死里逃生的他,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见的巨大痛苦,好不容易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却落下了终生的高位截瘫。不但永远坐在轮椅上,而且,连手和手臂统统变形,失去了功能。身体直立的时间稍稍久了,头脑会极度缺氧,立即需要平卧。

金伯宏曾经是个俏皮、快活、充满生命力的人。我认识他,是在1970年的一次郊游。我们刚上山,就遇到一场暴雨,还没等我们找到避雨的地方,太阳又出来了。有人在抱怨老天爷恶作剧,可是伯宏竟扯着嗓子,大声地唱起《我的太阳》:“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伯宏曾经是个出色的摄影家,照相、洗相,永远是马不停蹄地到处跑。他的舞跳得好,钢琴也弹得不错,而且特别好客。“**”期间,我们这些“黑帮子弟”都没有了家,常常聚在伯宏的家里唱歌、玩耍。到了开饭的时候,伯宏的父母总要留我们吃饭。老阿姨烧的南方菜,让我觉得回到了自己的家。伯宏也是1981去美国读书的。他在纽约的家,又一次成了朋友们的“接待站”,总是宾客络绎不绝。这样一个好动、勤快、好热闹的人,车祸以后,瘫在**了,日子可怎么过呀?

1993年,我的头也在美国被砸伤了。回国探亲的时候,正赶上伯宏出事。我去医院看望他,真的惨极了。我回到美国以后,眼前还总是浮现他躺在病**的影像,真的让人心疼。

1998年,儿子方方上大学了,我即刻回国。再看到伯宏的时候,他真的让人不可思议。伯宏又活过来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的。他写了四本书了,十几篇短篇,用仅仅能动的两个手指头,在电脑上戳的。还办了一个网站,名曰“收藏家”,专门为喜好文物收藏的人们,互相欣赏、交换买卖而用。伯宏居然是网站总编,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周还要去买东西,参加朋友聚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天哪,他比身体完好无缺的人还忙活。他可是连汗都出不来,随时都能够因为低血压、低血糖死过去的人呀。他是怎么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且还在为他人带来幸福和欢乐的呢?

在金伯宏写的《一个中国摄影家在美国》一书的最后一段,我找到了答案。他写道:

我终于又能做点事了,我像获得了新生一样高兴。

经过这几年的磨难和拼搏,我深深感到生命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极其短暂、微小和脆弱,只有精神的力量可以向生命的极限挑战,才能焕发出超越自然的光辉。

我坚信,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我们能够把中华民族推向辉煌,能够拯救人类,同样能够为我们每个人创造永恒的幸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