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推进全球治理(第1页)
一、积极推进全球治理
面对全球治理新课题的不断提出,近年来中国不但以一系列新的重大实践发挥了一个新兴大国的特殊作用,而且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推进全球治理的理念与构想,根植于中华文明浓厚底蕴的中国智慧正在为全球治理新体系的构建做出特殊的贡献,合作共赢的愿景因为中国智慧而更加现实,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的提升也因此有了新的内涵。
(一)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目的与意义:应对挑战,共商规则
今天,推进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与外交活动的一个重大主题。这是基于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性的系统认识:推进全球治理“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进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争夺发展制高点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是当今中国一切发展举措的内在要求,推进全球治理也不例外。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有效利用外部条件,改革开放初期是这样,现在也同样是这样。积极参与全球化,利用外部市场,引进国际资本,接受国际规则,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开放红利。今天,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也进入了新的层次,有了新的内涵。中国不但要利用好外部条件,而且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不但要克服国内发展的各种困难,而且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不但要接受各种国际规则,而且要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不但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且要为建设强国争夺发展制高点;不但要实现本国的富裕和强盛,而且要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两个百年目标”既是中国自身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意义上的发展。因而,推进全球治理,为国际秩序定规则、定方向,在国际长远制度安排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既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推进全球治理的客观要求:全球化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客观要求,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唇齿相依,只有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全球治理体系,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是一种制度与规则安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经济全球化就是当代世界意义上的经济基础。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联成一体,形成了深刻的相互依存关系。与全球化相联系的各种规则必须与全球化本身的不断发展相适应,而事实上由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原有的国际规则与这一世界潮流日益不相适应,发展的不平衡和发展规则的不平等制约了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推进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尤其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上,由众多国家粗放发展带来的多重意义上的环境破坏已经向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提出了严峻挑战,制定规则约束这种发展模式已是唯一的选择。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全球性已经超出了各国分别应对的可能,而必须共同协商,合作应对,而这些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严峻性已经表明世界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积极推进全球治理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发挥国际作用的表现,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特别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模式转型的认识。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积极态度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抉择。
3。推进全球治理的现实依据: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是全球治理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创新的直接原因,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依据。
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是过去70年中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力量对比上的显著差异,特别是由于殖民体系的历史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发达国家在这一体系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少数大国主宰世界事务,维护自身利益,在全球治理中存在着霸权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发展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一批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形成了国际事务应通过民主协商而不是少数国家主宰的共识。
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过去只是规则的接受者,现在要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使全球治理体制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国家数量多,发展差异大,经济实力悬殊,许多国家还难以在国际舞台上靠自己的能力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中的大国就成为全球治理改革创新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格局中,中国一方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在发展水平上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政治与国际事务立场上中国始终坚持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因而在全球体制机制建设中的作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期待,中国的诉求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就是中国的利益。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及高效的国内治理能力,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可依赖的合作者。总之,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到全球治理改革创新的前台。
4。推进全球治理的战略视野:广泛领域与重大主题
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是全方位的,而不只限于个别领域,从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全球性主题到区域性主题,中国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主张推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新机制与新规则。经济发展是符合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第一主题。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构造的,不能适应众多发展中国家崛起的要求,新机制新规则就是要体现各方的诉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使各国发展紧密联系,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可能却与发达国家需要的全球化并不一致。新机制新规则的作用就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金融国际化一再使危机迅速冲击各国,从金融监管到现行货币金融体制的改革都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在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的新机制体制建设中,由于经济规模和不断提高的开放度,中国不但与其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影响举足轻重。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各新兴领域中的规则与体制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这些重大主题已经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新挑战。这些主题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而在这些主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也是一个新兴大国国际地位彰显的历史机遇。无论是承担责任、创新理念还是贡献力量,都将对中国在未来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区域合作是当代世界与全球化相平行的一个发展趋势。推动亚太地区多层次诸边、双边经贸合作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它同时也是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区域合作中的开放性与规则化与全球治理是一致的。
“一带一路”建设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事关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和主导地位,体现了中国在发展这一世界性主题中的积极作用,也将对全球治理的理念与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基础设施先行,形成区域发展的互联互通,倡导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制造能力与比较优势,体现了一个新兴大国在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正确的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弘义融利,为国际合作注入了文明价值观与强大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合作,广泛地结合了政府合作、市场机制、文化交流,将为中国与周边区域合作创造全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全球治理推动共同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