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林晚秋的开发区新政(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作者“风行2025”推荐阅读《新李卫当官:重生现代从秘书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市政府第三会议室

"开发区不能再走黄天雄时代的老路。"她的嗓音清冽如冰棱,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我要求所有入驻企业必须满足环保双A认证,科技型企业占比不低于60%,配套商业面积严格控制在总规划的15%以内。"

李卫端坐在斜对面的位置,指尖无意识着那方吴纯林砚台的仿制品。

自从上次在拆迁现场见识过这位女市长的铁腕后,他便知道这是位不好相与的角色。

此刻看着规划图上被红笔圈出的大片绿地,他忽然想起康熙爷南巡时,总爱把江南园林的景致往御花园里搬的癖好——好看是好看,却未必实用。

"林市长,"李卫慢悠悠转动着手中的黑色水笔,金属笔帽在指间转出个漂亮的花活,"依卑职浅见,这规划图虽画得好看,却好比给乞丐镀金——中看不中用。"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抽气声。孙一城握着钢笔的手猛地收紧,墨水滴在笔记本上晕开个难看的墨团。

他偷眼去看主位上的杨西海,却见市长大人正端着保温杯出神,仿佛没听见这大逆不道的比喻。

林晚秋的柳叶眉几不可察地蹙起:"李卫同志有不同意见?"她刻意加重了"同志"二字,尾音带着点冰碴子。

"不敢称意见,只是些刍荛之见。"李卫将水笔往桌上一搁,身体微微前倾,"开发区周边三个社区,两万多居民,规划图里只配建两所幼儿园,连个像样的菜市场都没有。

这就好比给人穿新衣,却忘了打补丁——内里窟窿不补,外头再光鲜也是白搭。"

"李卫秘书这是本末倒置。"赵国立突然开口,他将金丝眼镜往上推了推,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算计,"开发区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民生设施可以后续完善。"

"赵副市长此言差矣。"李卫立刻转向他,脸上堆起标准的官场笑容,"当年乾隆爷下江南,见运河漕运拥堵,不是先修码头,而是先疏通河道。

百姓便是这河道,河道不通,再多商船也驶不进来啊。"

林晚秋的手指在规划图边缘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哒哒声。

这个动作让李卫想起在军机处当差时,张廷玉大人思考时总爱轻叩桌面的习惯。

"你的意思是?"她的语气缓和了些。

"依卑职之见,"李卫迅速切换回清朝官场用语,又在尾音处及时修正,"应当将商业配套面积调整至25%,其中三成必须用于民生设施。幼儿园增加一所,菜市场、社区医院、老年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至于那些高科技企业——"他忽然提高声调,"黄天雄留下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干净,人家是来投资的,不是来当活菩萨的。周边连个便利店都找不到,哪个老板愿意来?"

"荒谬!"林晚秋猛地合上规划图,文件夹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按你的意思,开发区干脆改成菜市场?"

"非也非也。"李卫摇头晃脑,活像个说书先生,"当年卑职。。。我在江苏查盐案,盐商们个个富可敌国,却连运盐的脚夫都养不起。

后来我让他们拿出三成利润改善盐工待遇,结果盐税翻了三倍。这就叫放水养鱼——您把池子挖好了,鱼自然会来。"

会议室里陷入诡异的沉默。杨西海终于放下保温杯,目光在李卫和林晚秋之间来回逡巡。

孙一城紧张地记录着什么,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李秘书的养鱼论很有意思。"林晚秋忽然轻笑一声,这笑容如同冰雪初融,让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都松动了些,"但开发区不是盐场,企业也不是盐工。"

"道理是相通的。"李卫从公文包里掏出几张照片,正是张艳萍给他的那组社区现状图,"您看,这是幸福里社区的早市,居民在马路牙子上买菜,汽车擦着菜篮子开过。上个月就出了三起交通事故。

"他又抽出另一张,"还有这个,下岗工人王大爷,守着开发区工地摆地摊修鞋,一个月挣的钱不够给孙子买奶粉。"

林晚秋的目光落在照片上,眉头越皱越紧。这些画面与她精心绘制的规划图形成刺眼的对比。

"林市长,"李卫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奇异的说服力,"您要的是科技引领,我要的是安居乐业。

其实咱们殊途同归——就好比熬粥,您要加米,我要添水,米多水少是夹生饭,水多米少是稀米汤,总得找到个合适的火候不是?"

赵国立正要反驳,却被林晚秋抬手制止。

她站起身,走到李卫身边拿起那些照片,又低头看了看规划图,忽然问:"如果调整商业配比,你能保证招商不受影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