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整体发展与完善(第4页)
[10]同上书,第250页。
[11]同上书,第229页。
[12]同上书,第250、278页。
[13]高铭暄、赵秉志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
[14]同上书,第229页。
[15]高铭暄、赵秉志编:《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16]高铭暄、赵秉志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01页。
[17]赵秉志:《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二)》,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18]高铭暄、赵秉志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19]同上书,第254页。
[20]同上书,第281页。
[21]林亚刚:《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2]高铭暄、赵秉志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
[23]同上书,第229、250页。
[25]刘凌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之展望——以〈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为视角》,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1期。
[26]姜洪:《关注“法律孤儿”要有法治情怀》,载《检察日报》2007年6月1日。
[27]牛忠志、姚桂芳:《中外少年刑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12期。
[28]赵秉志:《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三)》,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29]林亚刚:《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0]韩轶:《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之反思——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入罪”范围及立法完善》,载《法学》2006年第1期。
[31]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页。
[32]〖日〗宫泽浩一等编:《演习刑事政策》,东京,青林书院新社1972年版,第317页。转引自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
[33]赵小峰:《对未成年被告人能否适用罚金刑》,载《检察日报》2000年9月21日。
[34]②赵秉志:《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三)》,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35]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167页。
[36]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页。
[37]徐久生、庄敬华译:《瑞士联邦刑法》,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38]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39页。
[39]彭新林:《前科消灭的概念探究》,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2008年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117页。
[40]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13~7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