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用法和用例(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49)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世说新语·言语》)

2。表肯定、强调(174例,其中陈述句145例,感叹句和反诘句39例)

(50)当语彼言:“汝顾恋父母得活者,可顾恋耳。”(《杂阿含经》卷四十一)

(51)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世说新语·识鉴》)

(52)善慧又言:“请以五百银钱,雇五茎耳。”(《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

(十一)而已

共101例(97∶4)。主要出现于陈述句,偶尔也有在感叹、反诘句等的,不过都表限制语气。

1。陈述句(87例)

(53)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54)宋武手答云:“床不须局脚,直脚自足,钉不须银度,铁钉而已。”(《殷芸小说》卷一)

2。感叹句、反诘句(13例)

(55)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阳等,纷纷辩论,击风捕影,了无所得,徒献笑于后人而已!(《水经注》卷四十)

“耳”本是“而已”的合音,一直以来两者都在使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逐渐产生了些微差异,即“耳”还可以表肯定、强调语气,这却是“而已”所不具备的。比如前面的“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的“耳”就不能替换为“而已”。“耳”虽为“而已”的合音,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衍生出新的语气义,而“而已”却没有。这可能是文字影响语言的实例,由于字形及语音的不同,两者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产生差异了,汉语史上不乏这类事例。

(十二)尔

54例(36∶18)。表提示(提醒)语气,主要出现于陈述句。

1。陈述句(51例)

(56)(帝释)又复告言:“待佛出定,传我至诚,勿使忘失。世尊,是事实不?”佛言帝释:“此事实尔。”(《佛说帝释所问经》)

(57)王曰:彼国王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伐吾国,是以愁尔。(《水经注》卷一)

2。特指问句(3例)

(58)石崇与潘岳同刑东市,崇曰:“天下杀英雄,君复何为尔?”(《殷芸小说》卷八)

(59)王问臣言:“此诸人等何以故尔?辛苦执作。”(《贤愚经》卷八)

(十三)焉

共952例(950∶2)。表提示语气,主要出现于陈述句,偶尔也可以出现于反诘句、特指问句等。

1。陈述句(935)

(60)又作七轮扇,轮大皆径尺,相连续,一人运之,则满堂皆寒战焉。(《殷芸小说》卷一)

(61)故令去彼,取此丹本经焉。(《杂阿含经》卷四)

2。反诘句(17例)

(62)夫不惮劳谦之勤,夙兴厥职,充国惠民,安得湮没而不章焉?(《水经注》卷七)

(63)然义存则克终,道废则渝始,崇替在人,咒何预焉?(《文心雕龙·祝盟》)

(十四)者

共508例(316∶192)。表提顿、作话题标记和表假设语气。

1。表提顿、话题标记(406例)

(64)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水经注》卷二十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