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法和用例(第2页)
(17)季札之聘上国也,丧子于嬴、博之间,即此处也。(《水经注》卷二十四)
(三)邪(耶)
共639例(103∶536)。其中“邪”94例(91∶3),以《世说新语》为最多,达63例;“耶”共545例(12∶533)。中土文献多用“邪”,而译经多用“耶”,从两者差异可以看出上古至中古“邪(耶)”使用的变化发展。可以出现于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感叹句、反诘句等。
1。特指问句(45例)
(18)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世说新语·言语》)
(19)是时天主即起是念:“此帝释岩,其相迫窄,天众无数如何坐耶?”(《佛说帝释所问经》)
2。是非问句(388例)
(20)其妇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不畏邪?”(《齐民要术》卷十)
(21)既见仙人,恭敬礼拜,而即问言:“尊者既来,住门不进,为守门者不听前耶?”(《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
3。选择问句(47例)
(22)是谁欲恐怖我?为是人耶?为非人耶?(《杂阿含经》卷四十五)
4。感叹句、反诘句(147例)
(23)舜咏《南风》,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耶!(《文心雕龙·章句》)
(24)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耶?”(《殷芸小说》卷四)
5。“耶”用如“也”(12例)
(25)有人答言:“汝不知耶,今佛出世,福度众生……”(《贤愚经》卷三)
这可能是“耶”与“也”因音近而造成的误用。《颜氏家训·音辞》云:“邪者,未定之词。左传曰:‘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云:‘天邪地邪?’汉书云:‘是邪非邪?’之类是也。而北人即呼为‘也’,亦为误矣。”此语可证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耶(邪)”与“也”存在混用是语音相近造成的。
(四)乎
共224例(192∶32)。可以出现于特指问句、是非问句,表疑问语气;也可出现于感叹、反诘句等,表感叹、加强语气,而以反诘句最多。
1。特指问句(22例)
(26)非夫往还之会,何能便有兹称乎?(《水经注》卷四)
(27)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乎?”(《齐民要术》卷六)
2。是非问句(56例)
(28)帝既觉而恐,以事问于羽林左监许永曰:“此何祥?其可攘乎?”(《后汉书·皇后纪》)
(29)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宋书·武帝本纪上》)
3。反诘句、感叹句(156例)
句中常有“岂”“况”等副词。如:
(30)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31)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文心雕龙·诸子》)
(五)与(欤)
共18例(18∶0)。出现于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感叹、反诘句等。
1。是非问句(2例)
(32)物莫能两大,故禁再蚕者,为伤马与?(《齐民要术》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