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欧洲国家礼俗(第3页)
意大利人忌讳“13”和“星期五”;忌讳**,因为它专用于丧葬,被视为“丧花”“妖花”;忌以手帕为礼送人,认为它是一种令人悲伤的东西;忌讳目光盯视他人,因为那样做极不礼貌,也显得心怀不轨。
意大利人很健谈,但对政治、宗教、纳税、美式橄榄球等话题不感兴趣,尤其是对黑手党、政府腐败、意大利小偷等问题,更应避讳。
(五)俄罗斯
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面积约17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亿,俄罗斯人占主体,主要宗教为东正教,俄语是官方语言,首都莫斯科,国庆日是6月12日。
1。社会与文化
俄罗斯的家庭模式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传统的大家庭以男人为主,家庭的重要事务由父母决定,家长具有对家庭成员的权威和支配作用,通常是两代人或三代人共享空间不大的公寓。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正转向核心家庭模式,家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妇女也要外出工作,并承担家庭和抚育孩子的责任。
俄罗斯人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骄傲。他们用爱国歌曲和诗歌来赞美他们的国家;他们接受生活困难的现实,但相信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未来;他们为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感到自豪,并希望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赞美。
俄罗斯人有很强的集体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人一直生活在农村公社制度之下,森林、牧场、水源、荒地等土地为公有,由户主组成的村社大会对重大事务做出决策。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对集体的忠诚一直延续至今,并已渗透到俄罗斯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社交礼仪
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惯用握手礼,握手力度很大,同时伴以热烈的目光交流和热情的问候。异性之间握手,力度要小一些;女性朋友之间常施吻面礼,自左至右再至左亲吻面颊三次;男性挚友之间会相互拥抱,并相互拍打背部。
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通常是本人名字在前,父亲名字居中,姓氏则位居最后。女士婚前用父姓,婚后一般改用夫姓,本人名字和父名则不作更改。在正式场合,宜使用包含所有三个名字的全称;熟人之间,可称对方的“本名+父名”;只有亲朋好友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同志”的称呼已不再流行;正式场合中,“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泛尊称亦受欢迎。
赠送礼物是俄罗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礼品的实际价值并不像挑选礼品本身那样重要。俄罗斯人喜欢在生日、新年和圣诞节赠送礼物;但遇到婴儿出生时,不要立刻就送礼物祝贺,他们认为送礼太早会招致厄运。俄罗斯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开始会推辞不收,经送礼者一番坚持之后,才会收下。接受礼物后收礼者要当场打开礼物,赞许一番,并表示谢意。
3。餐饮礼仪
应邀做客,应给女主人带点礼物。男性客人宜送鲜花,但忌讳黄色。客人应准时到达;即使迟到一点,也不要超过15分钟。进门前脱掉鞋子,主人可能会为你提供拖鞋。注意着装,以着正装为宜,衣着打扮体现着对主人的尊重。俄罗斯人待客十分热情周到,客人可主动提出帮助女主人备餐或餐后清理,此时主人可能会出于礼貌而谢绝客人的好意,但会十分欣赏你的细心和体贴。
俄罗斯的餐饮礼仪相对比较宽松。刀叉的使用采用欧洲风格,主人劝让之后开始进餐,会先分派食物给年长者或主宾,席间,主人会再三劝让客人取用食物,客人可以拿面包蘸肉汁或汤菜吃。就餐过程中,要始终把手放在别人能看见的地方,但不要把双肘支在桌子上。男士应为邻座的女士添加酒水、饮料。用餐完毕,不要急于起身离开,因为在正式宴会上,主宾是第一个起身离座的人。在自己的餐盘里留下少量食物,表示自己已经吃饱。
4。习俗禁忌
俄罗斯人忌讳黑色,它仅能用于丧葬活动;忌讳“13”“星期五”;忌讳兔子和黑猫,认为兔子胆小无能,黑猫是不祥的动物;忌讳打碎镜子和打翻盐罐,认为是极不吉利的预兆;忌讳吃海参、海蜇、乌贼和木耳;还有很多人忌讳吃鸡蛋和虾;鞑靼人忌讳吃猪肉、驴肉,而犹太人忌讳吃猪肉和无鳞鱼。
与俄罗斯人交谈,忌谈论政治矛盾、经济难题、宗教矛盾、民族纠纷、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以及大国地位等话题;忌讳在背后议论第三者;忌讳别人说他们小气;忌谈个人隐私。
(六)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0万,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英语为官方语言,国庆日为现任国王的生日4月21日。
1。社会与文化
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地区组成,分别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所以不要把“英国人”简单地称作“英格兰人”。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流动也更加通畅,但英国的等级制度仍保存得相当完整,人们心中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当然,社会层次不再仅仅由财富决定,但英国人仍然能够从言谈举止等一系列外部特征上,判断出对方的社会阶层。
从前,英国是一个同质性社会,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岛等前殖民地移民的大量涌入,英国社会已经日益多元化。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导致了界定英国国民性的困难和争议。
英国历来以他们咬紧牙关与困难做斗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轰炸期间表现出的“闪电战精神”而著称。这种在面对逆境和不幸时的坚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英国人推崇绅士风度,性格内敛,喜怒不形于色。他们很少使用最高级形容词,感情不外露,说话不夸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强烈的感情,只是他们没有公开展示出来而已。英国人注重隐私,绝不轻易谈及别人的私人问题,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也小心翼翼地回避诸如个人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敏感问题。英国人非常拘礼,其真情实感只能从其言谈举止的细节中加以揣摩。他们比欧美其他地区的人更加保守和不易接近,但一旦与他们建立起了友谊,这种友谊将会不断加深,且能经得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2。社交礼仪
英国人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他们待人十分客气,但不爱寒暄客套,初次见面时会显得古板、过于正式。不要与他们进行长时间的目光接触,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在社交场合进行介绍时,“上流社会”的人士永远遵循以下规则: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把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人;若二人地位相当,就把与自己相熟的人介绍给对方。年长者喜欢别人称其世袭爵位或荣誉头衔;正式场合宜用“阁下”“先生”“小姐”“夫人”等泛尊称。
英国人会在生日、圣诞之际与亲朋好友互赠礼物。礼物的价值不在其自身是否贵重,而在于它的纪念意义。收礼者会当面打开礼物。
3。餐饮礼仪
英国人喜欢在自己家中待客,这一点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应邀做客,应给女主人带些礼物,鲜花、巧克力、上好的葡萄酒皆可。虽然英国人很注重遵守时间,但迟到10分至15分钟不为失礼;如果去酒店、餐厅赴宴,则必须准时到达。客人要重视着装,以着正装为宜。
非请勿坐,一般主人会有座次安排计划。刀叉的使用遵从欧洲风格;暂停进餐时,将刀叉交叉放在自己的食盘上;就餐完毕,将刀叉平行放在食盘上。进餐过程中,不要将双肘支在桌子上。正式宴会要祝酒;在酒吧喝酒,通常要请同去的每个人都喝一杯(为他们每人付一杯酒的钱);若在酒店、餐馆就餐,通常由召集人付账,此时不必为付款问题争执,自己准备下次回请就是。
4。习俗禁忌
英国人忌讳墨绿色,认为它不吉利;忌讳“3”“13”和“星期五”;忌讳黑猫、孔雀、大象等动物,认为黑猫是不祥之物,而孔雀是“**鸟”“祸鸟”,孔雀开屏为自我吹嘘;大象是蠢笨的象征;忌用人像作商品装潢,也忌用大象图案;忌送百合花和**,认为它们是死亡的象征;忌讳送贵重礼物、涉及生活的服饰、香水和带有广告标识的物品。
英国人在行为举止方面有五条禁忌:一忌讳当众打喷嚏;二忌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点三支香烟;三忌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四忌在屋子里撑伞;五忌讳从梯子下面走过。
与英国人交谈,忌谈个人隐私;避免涉及政治、宗教、英王、王室以及英国各地区之间的矛盾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