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探戈历史研究的总体认识(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探戈得益于自身的**才如此迅速传播开来。探戈刺激了舞蹈的发展,在乐器的伴奏下逐渐升温。

探戈的传播过程是这样的,先在波德斯塔的竞技场开始,而且这种竞技场通常位于城郊。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本土化之后,才能在大剧院传播。除了在剧场之外,探戈在许多地方的普及也是类似的。如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拉卡斯区的“巴斯克”(ElVasco)咖啡馆,巴勒莫区的“鸽子”(LaPaloma)咖啡馆,帕沃恩街上的“雏鸡”(LaPia)咖啡馆,博卡区的“土耳其人”(Laturca)、“希腊人”(ElGriego)、“皇冠”(Royal)和“水手”(LaMarina)等咖啡馆,以及“鸽舍舞厅”(ElbailarindePalomar),“汉森”(Hansen)、“红色”(LaRed)、“自行车赛场”(Velódromo)、“小杂货铺”(Elkioskito)、“小客栈”(Eltambito)等舞厅,还有在一家名为“玫瑰女人”(aRosa)的探戈舞厅,“劳拉”、“玛利亚拉瓦斯卡”、“罗胜罗球场”等舞厅,总会有三到四人的探戈小乐队驻场演奏探戈。

与此同时,在这种环境的相互影响下,首批经典的探戈作品也孕育而生。在一些进口录音设备的支持下,这些作品慢慢地传播开来。

在探戈的历史进程中,有很多人花了很多精力在研究同一个问题:第一支探戈曲是什么?

埃托尔和路易斯·巴特斯(HéctoryLuisBates)两兄弟认为第一首探戈是《给我罐头》(Damelalata)。卡洛斯·维加(CarlosVegas)则认为《你滚到雷科雷塔区去》(AndatealaRecolecta)必定在第一批创作的探戈中。加斯通·塔拉摩恩更偏向于《半个月》(Quina)和《寄生虫们》(Losvividores)。但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以上这些假设,包括所有的猜想和调查(实际上真正在写探戈历史的人并不多,因为这30年以来所有写探戈的都在相互抄袭),都患有同样的问题:他们并不是根据探戈本身来下定论,并不知道作品的精神和创作意图,而只关注作品产生的冲突效应。对于此问题错误的评判标准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产生更加错误的结论。

相反,从对那个时期总体环境的认识上客观来说,第一首探戈应该是“黑人”罗森多·门第萨巴尔(ResendoMendizábal)的《恩特里奥人》(Elentrerriano),这首探戈于1897年在“劳拉”舞厅首演。这首探戈不仅是第一首在公众中取得强烈反响的探戈作品,尽管该作品就探戈的起源问题被其他更早的作品牵制着,但是这样一部崭新的作品,有自己的标签,有自己的生命,有足够的韵味掀起探戈时代的新纪元。

但是,如果还要从精神、味道、创作意图和内容的层面来考虑,还是得等待阿罗拉斯(Arolas)、巴尔第(Bardi)、科比安()等大师的探戈作品。

很多乐手组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获得很高的荣誉,要做一份“旧时代”所有乐手的名册并不很难。这个时期真正达到一定威望的音乐家不到70人。这其中还包括那些乐团演奏初期水平较低的演奏者。“旧时代”存在的大量探戈人也是探戈伪文学中的一大谜团。

回顾“旧时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组合,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列出以下名单。

1899年——胡安·马格里奥(班多内翁琴),卢西亚诺·里奥斯(吉他),胡里安·乌尔达比雷塔(小提琴);

1902年——赫纳洛·瓦尔盖斯(小提琴),贝尼托·马萨特(长笛),恩里克·萨博立多(钢琴);

1903年——胡安·卡洛斯·巴萨恩(单簧管),维森特和埃尔内斯托·彭西奥兄弟(小提琴),托尔托雷利(竖琴);

1903年——维森特·格雷科(班多内翁琴),多明戈·格雷科和“独眼龙”阿多罗(吉他);

1906年——奥古斯托·P.贝托(班多内翁琴),唐·爱德华多(小提琴),安德拉德(长笛),杜兰德(吉他);

1908年——维森特·罗杜卡(班多内翁琴),萨穆埃尔·卡斯特里奥塔(钢琴),弗兰西斯科·卡纳罗(小提琴);

1910年——赫纳罗·斯波西托(班多内翁琴),奥古斯丁·巴尔第(钢琴),“独眼龙”卡马拉诺(吉他);

1911年——奥古斯托·P.贝托(班多内翁琴),胡里奥·多特里(小提琴),何塞·马丁内斯(钢琴);

1912年——赫纳罗·斯波西托(班多内翁琴),何塞·博纳诺(小提琴),卢西亚诺·里奥斯(吉他),埃尔纳尼·玛奇(长笛);

1912年——胡安·马格里奥(班多内翁琴),维森特·贝贝(小提琴),路易斯·贝尔内斯腾(吉他),“意大利人”维森特·贝西(长笛);

1913年——维森特·格雷科(班多内翁琴),里卡多·高德恩西奥(小提琴),马尔克斯·拉米雷斯(钢琴);

1913年——格拉西亚诺·德莱奥内(班多内翁琴),奥古斯丁·巴尔第(钢琴),爱德华多·莫内罗斯(小提琴);

1915年——里卡多·L.布里格诺罗(班多内翁琴),拉法埃尔·图埃格尔斯(小提琴),路易斯·巴尔第(钢琴);

1917年——阿罗拉斯乐团:爱德华多·阿罗拉斯(班多内翁琴),胡里奥·德卡罗和拉法埃尔·图艾格尔斯(小提琴),路易斯·贝尔内斯腾(低音提琴);

1917年——卡纳罗—马丁内斯乐团:奥斯瓦尔多·弗雷塞多(班多内翁琴),弗朗西斯科·卡纳罗和胡里奥·多特里(小提琴),何塞·马丁内斯(钢琴),莱奥波尔多·特姆森(低音提琴);

1919年——罗贝尔托·菲尔伯乐团:佩德罗·M。马菲亚和何塞·赛尔维迪奥(班多内翁琴),卡耶塔诺·普格里西和阿道夫·木西(小提琴),路易斯·克森萨(黄凤琴),罗贝尔托·菲尔伯(钢琴),阿勒杭德罗·米切蒂(长笛)。

这“旧时代”人物列表很简单,但很具有代表性,从中可以发现一系列非常重要的事实。乐器组合的选择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当时的金属乐器并没有被纳入乐队的组合之列。我想这可能是金属乐器本身的特性与其他乐器的声音不融合的缘故。此外,在“旧时代”几乎没有让后人认为比较理想的乐器组合。

图3-3阿罗拉斯鼎盛时期的传统乐团

在探戈乐器的组合中,小提琴是最古老的乐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以及某些探戈剧目的鼓乐班中,小提琴也是重要的乐器,在“旧时代”,能够让人崇拜的小提琴家并不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埃内斯托·彭西奥、维森特·贝贝和蒂多·洛卡塔格里亚塔。特别是蒂多·洛卡塔里亚塔,他用一些自己独特的作品创作,并且被后人延续至今。

除了德国人阿多罗·伯恩斯坦(ArturoBernstein)之外,在探戈“旧时代”里没有人能精湛地演绎班多内翁琴。直到著名的“班多内翁琴老虎”爱德华多·阿罗拉斯(EduardoArolas)的出现,但此人在佩德罗·马菲亚(PedroMaffia)面前依然表现地非常谦卑。

班多内翁琴的琴声能够塑造愉悦的快感,能够在大众语言中直白地表达,并最终成为探戈的象征性乐器,郊区的居民,城市街头上的男人听到班多内翁琴的琴声后会感觉肃然起敬,并不感觉到这只是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图3-4爱德华多·阿罗拉斯四重奏

译者注

班多内翁琴,也称六角手风琴,探戈音乐中最主要的乐器。这种乐器起源于德国,至今德国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班多内翁琴制造国。据史料记载,有一个叫恩里克·班德(Heinrid,1821—1860)的德国商人将这种手风琴带入阿根廷;也有一种说法称,班德是这种手风琴的发明者。这种乐器进入拉普拉塔河流域之后,有人将他和班德结合起来(BAND-UNION),因此取名为班多内翁(Bandoneon)琴。现在通常使用的班多内翁琴共有71个键,左手边33个,右手边38个。它的全部音程为4个八度和1个七度,左手拇指不用,右手拇指按进气阀,其余8个手指负责在两侧的71个键上徘徊,要熟练掌握,难度非同一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