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回顾探戈历史进程译者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921年3月11日,阿斯托尔·皮亚佐拉祖籍意大利巴里,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马德普拉塔市,他是家中的独子,他的童年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纽约度过的,他9岁开始学习音乐,1940年,当阿尼巴尔·特洛伊罗组建自己的第一支传统乐团时,皮亚佐拉是他的第二个班多内翁琴手,并且担任乐团的作曲。尽管1943年皮亚佐拉离开特洛伊罗的乐团,但在此后的几年里,皮亚佐拉一直为特洛伊罗作曲,而且他在节奏和旋律的结合上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可以说特洛伊罗在黄金年代的独特地位与皮亚佐拉创新的作曲分不开。皮亚佐拉曾在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的鼓励下正规而系统的学习音乐,并拜著名作曲家希纳斯特拉(A。Ginastera)为师。1952年,他获得了法国政府的一笔奖学金,前往法国求学,师从法国著名女教育家和作曲家娜迪亚·布朗热,后者让皮亚佐拉最终确定了自己的音乐风格。

从法国求学回来之后的皮亚佐拉再一次对探戈音乐进行创新时,遭到了“旧时代”里一批老探戈人的强烈指责,认为他是在“谋杀探戈”,称他的音乐并不是探戈。对此,皮亚佐拉的回答称:“这是一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当代音乐。”

图7-2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

起初,国内一批人的指责对皮亚佐拉的影响很大,导致他的音乐无法在电台传播。唱片公司也拒绝了他的录制请求。更严重的是,他成为了探戈圈共同的敌人。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皮亚佐拉对探戈的改革是非常深入的,或者说是连根拔起的。他的新探戈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作曲结构,大胆融入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营造出一种非常紧张但富有节奏感的氛围。1959年,他创作的《再见诺尼诺》是他对新探戈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当年他正在中美洲做巡回演出,突然听到在家乡银海市的父亲维森特·皮亚佐拉车祸去世的消息,此时的皮亚佐拉因经济问题而导致巡演失败,倍感思念故乡的亲人,于是创作出了这首《再见诺尼诺》。诺尼诺是他父亲的别称。这首作品也被皮亚佐拉认为是他一生创作生涯中最不可超越的作品。它也被阿根廷人认为是以思念父亲为主题的代表曲目。

直到1969年,先锋派音乐才被阿根廷民众接受。当年由他作曲,费雷尔作词的《一个疯子的叙述曲》,这是一首叙述式的曲子,看似讲述的是一个疯子,但实际上是在描述整个病态的社会。当这首作品当年在月光公园举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唱大赛上演奏时,组委会特意为此修改了比赛规则,以防此曲获奖,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市场上被火热抢购。多年惨淡的探戈产业终于引来了它的春天。探戈终于复苏了。

图7-3《再见诺尼诺》谱例

探戈的当代艺术

20世纪70年代,皮亚佐拉的新探戈被广泛认可。他对探戈的演奏乐器也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尝试,在他组建的八重奏乐团中融入了电子元素,如电子吉他、电贝司、电子键盘、爵士鼓和萨克斯管。皮亚佐拉的作品将爵士和探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1974年,他和美国爵士乐之王、著名低音萨克斯管演奏家盖瑞·穆里根联袂,将“探戈&爵士”这种新艺术创作方式推到一个顶峰。皮亚佐拉也被认为是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但是,1976年的军事政变再次让探戈在阿根廷陷入了万丈深渊。与20世纪50年代的危机相似,军政府执政的阿根廷对一切娱乐活动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1983年,有两件大事让探戈再次重生。

其一,激进党战胜了贝隆建立起来的正义党。阿方辛上台后,阿根廷进入了全面的民主时代。给蓄势待发的探戈开辟了一条重新爆发的道路。

其二,同年一部庞大的探戈歌舞剧在巴黎上演。这部歌舞剧汇聚了当时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人。萨尔甘乐团和成年六奏乐团(SextetoMayor)轮番上阵,沙喉歌王罗贝尔托·戈延内切担任主唱,还有胡安·科佩斯领衔的一批当红舞蹈家。1985年,该舞剧移阵纽约百老汇。在随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此阵容在全球各地巡演。探戈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再度提升,欧美国家也刮起了探戈舞蹈风。

进入20世纪90年代,探戈已经成熟地走向了世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开始出现了探戈的信息。探戈音乐也从黑胶片转录成电子版本,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拉近了探戈和其他国家民众的距离。探戈和摇滚、爵士一样跻身世界性音乐。此间,阿根廷一批知名的探戈舞蹈家开始在欧美国家进行短期的舞蹈教学。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上,阿根廷选手吉列尔米娜·吉诺加和罗伯特·雷伊斯摘夺冰上舞蹈的金牌,他们选择的背景音乐是马里亚诺·莫雷斯创作的《女探戈人》(Tanguera),征服了亿万观众。

探戈新的黄金年代

进入21世纪之后,探戈舞在阿根廷、乌拉圭乃至世界各地进一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逐渐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常规的探戈舞会就超过200个。在阿根廷探戈舞世界锦标赛(简称探戈世锦赛)诞生之前,就有不少学者将21世纪的探戈称为新的黄金年代。

2003年8月,在时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阿尼巴尔·伊巴拉的推动下,阿根廷探戈舞世界锦标赛诞生。经过11年的发展,每年八月举行的阿根廷探戈节和探戈世锦赛已经成为阿根廷探戈的龙头品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的官方报告显示,2013年参与探戈节的人数达55万人,共有556对来自全球37个国家的探戈舞者参加世锦赛。参与人数超过往届,当年还首次出现了同性舞者参加比赛。

每年的8月是阿根廷的探戈月,由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主办的国际探戈节和探戈世界锦标赛从8月中旬拉开帷幕。探戈节期间,布宜诺斯艾利斯多个场地举行免费的舞蹈课、音乐会、图书展览、研讨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对探戈节和世锦赛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推广手段。从8月初,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就公布整个探戈节的时间安排。开幕式、各场半决赛和决赛的门票也提前免费发放。身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民众每天均可以沉浸在各种探戈盛宴之中。

根据2013年探戈世锦赛的比赛规则,世锦赛是免费的,可以自由报名,不受门槛限制。比赛分为场地组和舞台组,每个组别都有三个阶段赛程:初赛、半决赛和决赛。初赛在五六月进行,半决赛和决赛在八月下旬进行。每个组别的冠军获得8000美元的奖金。

探戈世锦赛的初赛也在分赛区举行。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其他23个省均设有分赛区。到2013年为止,世锦赛在海外设有5个分赛区,分别在美国的旧金山、意大利的泰拉齐纳、俄罗斯的莫斯科、中国的北京、智利的齐廉和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

布宜诺斯艾利斯赛区和欧洲赛区的冠军直接晋级世锦赛决赛。其他赛区的冠军直接晋级半决赛。而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二到第五名的选手也直接晋级半决赛。

世锦赛的场地探戈组比赛分成多个组别进行,每一组10对舞者,绕成一圈,按逆时针顺序移动,在规定的三支曲目内完成比赛。排名前40的舞者晋级决赛。场地探戈的比赛最基本的考核有三个方面:一是舞者的音乐性;二是舞者之间的连接性;三是走路的姿势。在此基础上再考核规范舞步的应用。场地探戈的要求比舞台探戈还高,例如,在音乐未结束之前,舞者之间的拥抱不能断开;禁止跳跃;服装不成为评判参数。

和场地探戈不同,舞台探戈寻求的则是舞蹈设计的开放度和戏剧性,在不失探戈本质的前提下可以融入全球各种舞蹈特色。舞者在规定的4分钟内完成比赛,半决赛的前20对选手进入决赛。舞台探戈允许断开拥抱,允许跳跃,允许融入其他舞蹈,但不能超过总时间的三分之一。但舞台探戈必须含有传统的舞步,如八步、旋转、长走、甩腿、勾腿等,还必须保留传统舞者的拥抱姿势。在舞台探戈中,服装作为评分的参数之一。

200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市政府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探戈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起,探戈已经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之一,探戈成为了阿根廷旅游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根据布宜诺斯艾利斯旅游局观察委员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国际探戈节和世锦赛期间布宜诺斯艾利斯旅游总收入为5249万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14。3%。专门参加2013年探戈月的游客共计80850人,比前一年增加了10850人。其中外国游客为59400人,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19%;本国其他地区的游客为21450人,2012年为20271人。外国游客中,阿根廷周边国家占38。1%(主要来自巴西、乌拉圭、智利、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北美国家占23。8%,欧洲国家占12。7%,亚洲国家占7。9%,特别是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游客明显增多。阿根廷国内地区的游客,30。4%来自沿河地区,26。1%来自巴塔戈尼亚高原,21。7%来自中部地区,13%来自西北地区。

如今,探戈已经成为阿根廷主要的产业支柱之一,也是阿根廷人走出国门主打的名片。阿根廷人在国际舞台上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在外债重重、信用下降的今天,在国内市场急剧动**、货币大幅度贬值的今天,探戈也许会成为他们活得更加有尊严的一根稻草。

图7-42013年阿根廷莫拉·戈多伊探戈舞团访华演出(王小均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