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雪国(第1页)
二、《雪国》
《雪国》1934年年底动笔,1937年成书,后来经作家再三推敲,1947年才最终定稿。小说一经发表,即获好评,被公认为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跟川端康成在汤泽温泉结识的一位19岁的艺妓松荣有关。松荣悲惨的身世引起了川端康成的同情和感伤,尤其是她的外表、气质、品格都给川端康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是《雪国》中驹子的原型。
《雪国》写的是东京的一位依靠父母遗产过活的中年男子岛村三次到北国山村与当地一名叫驹子的艺妓邂逅交往的故事。岛村是一个生活悠闲、无所事事的享乐者,他初到北国山村,在满山新绿的登山季节里结识了美丽的艺妓驹子,驹子一往情深地爱上了这个过路游客;驹子给岛村留下的突出印象是难以想象的洁净。第二次到雪国,是在初雪之后的冬天,岛村在火车上遇到了叶子,叶子“近乎悲哀的美”使岛村为之销魂,但叶子却忙于照顾生病的行男;这一次,在那个北国山村,岛村与驹子的来往更加频繁。第三次,又是一年秋天,在蛾子产卵、草叶茂盛的季节,岛村这一次在雪国逗留了很久,他一面习惯性地等着驹子前来会面,一面又在痴情地思念着少女叶子;当岛村下定决心离开雪国的前夕,当地蚕茧仓库发生了一场火灾,叶子在火灾中坠楼,目睹了这一场景的岛村感到“一种痛苦和悲哀向他袭来”,而驹子则抱住叶子的身体,发出疯狂的叫喊。
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其爱情主题的表现与传统的作家迥然不同。川端康成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感伤的爱情。《雪国》在这方面堪称典型。在《雪国》中,男主人公与两个女主人公之间似乎什么都发生了,但事实上又什么都没发生;作家所欲着力描写的从一开始就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感觉了什么”。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岛村感觉的描写表现出一个完全主观的世界。小说开头以倒叙的手法写岛村第二次来雪国与驹子相会,岛村的话语和动作,都是关于手指、头发以及那种“出奇的洁净”的带有联想性的“感觉”描写,这就奠定了小说关于审美感受的基调。小说以岛村的一双眼睛观察、叙述和展开情节,也经常把驹子的外部活动与岛村的意识活动并列在一起。一方面将驹子对生活的追求描写得纯洁、执着,一方面又让岛村不时发出徒劳的叹息,目的是要在读者心中唤起共鸣,进而体味到小说的深层意蕴。
《雪国》以驹子为中心,“在她的两边安置了岛村和叶子”,表现出他们三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岛村是一个在20世纪30年代持消极人生态度的知识分子。他住在东京的工商业区,有时候实在闲得无聊,就写一些有关舞蹈方面的文章,这种所谓的研究,只是随心所欲的想象而已;同样,他到雪国来游玩,是希望在空虚的自我放任中寻找寄托,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他的思想情感自开始就充满虚无的色彩和感伤的情调,与驹子交往时,“他不想在这个女人身上去追求自己对女人的欲望,只是希望和她好好地处下去,不留什么罪孽。因为他觉得她太洁净了,所以从一开头就对她另眼看待”。此后,叶子那种难以追求到的精神的美使他又转而去追求叶子。他耽于遐想,沉溺于非现实的虚幻美里,不断编织梦幻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以他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自然无法理解驹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追求,更不要说领悟叶子为自己的所爱做出牺牲的那种认真了。
驹子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女性。她最突出的特征是“难以想象的洁净”。她出生在雪国农村,家庭贫苦,虽然只是个偏僻山村的艺妓,却对艺术一丝不苟;虽然沦落风尘,却刻苦自励,有着自己的生活信念,执着地追求人生的价值;她善良纯真,知恩图报;精神上的孤寂,无法排遣的哀愁,使她渴望寻求两情相契的爱情,因此,当岛村出现时,她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看出,驹子作为一名艺妓,她既不是积极的反抗者,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形象,而是有一定进取心的女性形象。
驹子是一种实体的美,而叶子却是一种脱俗的虚幻的美。川端康成在小说中运用得最多的意象是“镜子”。据说,日本人把镜子当作一种“神器”放在家庭的神龛上以静观自身。川端康成认为,镜中的景物和人比现实的景物和人更美,文学就像镜子一样,作家要有这样的感觉。因此,他在多部小说里描写了镜子和镜中世界,最著名的当算《雪国》中的“暮景的镜”和“白昼的镜”,两面镜子和镜中人物,象征了作家要表达的超现实的虚幻美。岛村第一次见到叶子,她的面影映在车窗玻璃中,叶子的映象和窗外流动的苍茫暮色重合在一起,反映在岛村的意识上,既是刹那间的感觉印象,又是美的幻境。她显示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美”:她的眼睛“显得格外迷人”,声音则“优美而近乎悲戚”,她的笑声“清越得近乎悲感”,她的“娇嫩、轻快、活泼、欢乐的调子”也“犹如在梦中出现似的”。她的生活似乎也处于一种虚幻之中,行男病重时,她精心照顾他,沉湎于精神上的爱;行男死后,她沉浸在悼念中。正当她因生活无着,打算跟随岛村到东京去做女佣时,却丧生在大火之中。这样一位美的化身的生命的消失,通过岛村的幻觉感受,在死亡中得到了人生的超脱和美的升华,岛村觉得“她并没有死,而是内在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结局的悲哀体现了川端康成既悲且美、既凄且艳的美学思想。
《雪国》是“运用新感觉派手法的典型作品”。川端康成大量运用了人物瞬间感觉和自由联想等手法,把这种感觉手法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使人物的感觉融于色彩鲜明的画面之中,具有一种哀婉、含蓄、抒情的格调,川端康成含蓄凝练的文笔在《雪国》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小说的开头:“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写火车驶出黝黑的隧道,这已成为日本文学中的名句,认为是典型的新感觉派手法。虽然是一片夜色,但白雪皑皑的大地,顿时给人以豁然醒目的感觉,同时也具有一种象征意味。另外,驹子照在映着晨雪的镜中那绯红的面颊和浓密的头发,茅草银光闪烁的印象,火车驶过荞麦地后的感觉,岛村仰望夜空,似有飞身银河之感等,都是摹写感觉相当成功的例子。结尾的火灾使叶子在大火中丧生。这场火灾在描写上也充满了诗意,在洁白的雪景中,红红的大火燃起,天空中灿烂的银河衬托着火花的飞舞,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壮美无比的画面。美丽少女的身体从房顶上飘然而下,为这一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创造出一个凄美无比的意境。爱情、悲哀与死亡,正是川端康成小说不变的基调。
川端康成还将感觉描写同自由联想、意识流手法结合起来,按照事物发展展开故事,推动情节,又通过岛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适当冲破事物发展的时空界线。小说开头就随着岛村在火车上的意识流动展开,接着就从岛村偶然看到窗上叶子的面庞揭开故事的序幕。到达雪国后,又由镜中驹子的美勾起对昨夜见到的叶子的回忆,把现实世界又带回到梦幻世界之中。作品中这种联想的跳跃没有时空的限制,将人的感情变化作为串联情节的线索,形成了一种自然流动,又富于变化的灵活结构。
《雪国》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也是重视感觉和细微的刻画,表现人物纤细的感情和瞬间的感受。在小说中,不仅岛村的纤细感情和瞬间感受被表现得细腻入微,驹子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变化也得以充分的表现,像驹子对岛村的爱与无奈心理的描写,岛村对自己行为既觉得“无耻”又无法抑制的心理描写等,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雪国》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活而不乱。小说最初断断续续在几个刊物上发表,几乎是联想式地写下来的,历时十几年才最终定稿。12个小标题下面一部分和另一部分的联系并不紧密,没有曲折的故事、严密的结构。这种结构上的自由灵活,是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惯于采用并列式结构同时又广泛使用了西方意识流小记的方法,通过回忆、联想、插叙、倒叙等手段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打破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表述的跳跃性。
在《雪国》的世界中,川端康成继承的是日本文学“哀而不怨”的传统,追求的是东方文化的和谐之境与中和之美。《雪国》中的人物所寻求的乃是超脱与逍遥所趋近的“虚无”。岛村远离家眷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去寻觅的,正是精神的逍遥与虚空。
思考题:
1。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主要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2。川端康成的后期作品主要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3。川端康成的爱情主题在表现上有何特色?
4。分析川端康成“孤独与虚幻”创作主题的成因。
5。为什么说《雪国》是“运用新感觉派手法的典型作品”?
原典选读
《雪国》(节选)
(日本)川端康成
……
大概是那天晚上十点钟左右,她从走廊上大声呼唤岛村的名字,啪嗒一声像要倒下来似的钻进他的房间。她马上靠在桌子边上,做出酒醉的手势乱抓桌上的东西,咕嘟咕嘟喝了水。
冬天熟悉这个滑冰场的客人,傍晚时从山那边过来,她跟他们遇见了,就被邀请到旅馆里去,又找来艺妓,狂欢了一场,她被灌了好多酒。
她的头摇摇晃晃,独自扯个没完。
“这样不好,我去去再来。他们不知道我怎样啦,还在找我。我随后还要来的。”她说着就歪歪倒倒地走出去。
约过一小时,长长的走廊上又响起了纷乱的脚步声,像是东冲西撞,颠颠倒倒地走来了。
“岛村先生,岛村先生!”她发出尖锐的声音喊着。“啊,看不见。岛村先生!”
这是一个女人**裸的心毫不含糊地在呼唤自己男人的声音。这是岛村没有料到的。可是这尖锐的声音必定在整个旅馆中震响着,他不知如何是好站了起来,这时她抓破了拉门上糊的纸。拉住门框子,就猛然倒在岛村的身体上。
“啊,你在呀。”
她搂住他坐下来,靠在他身上。
“我没有醉呀。喔,不。我哪里是醉啦。难过,只是难过呀。心里什么都清楚。啊啊,我想喝水。喝了威士忌混合酒,不行啊,这东西上了头,头痛。那些人买来的是劣酒,我不知道。”她这么说着,用手掌不断摩挲着脸。
房外的雨声忽然强烈起来。
只要略微一松胳膊,她身子就往下溜。他紧搂着她的脖子,女人的发型几乎被他的脸蛋儿压坏了,他的手伸进她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