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史学不足当意(第2页)
[16]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6期。
[17]《序泰西通史》,见《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
[18]《序泰西通史》,见《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
[19]章太炎:《尊史》,《訄书》重订本,见《章太炎全集》(三),313页。
[20]章太炎:《致吴君遂书》,见《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165页。
[21]邓实:《史学通论》(一),见《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
[22]《史学总论》,载《新世界学报》,1902年,第7期。
[23]《史学总论》,载《新世界学报》,1902年,第7期。
[24]邓实:《民史总叙》,载《政艺通报》,1904年,第17号。
[25]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5期。
[26]马叙伦:《史学存微》,载《国粹学报》,第2年,第7期。
[27]刘师培:《陈去病清秘史序》,《左盦外集》卷17,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41册。
[28]章太炎:《哀清史》,《訄书》重订本,见《章太炎全集》(三),325页。
[29]章太炎:《哀清史》,《訄书》重订本,见《章太炎全集》(三),325页。
[30]刘师培:《陈去病清秘史序》,《左盦外集》卷17,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41册。
[31]章太炎:《哀清史》,《訄书》重订本,见《章太炎全集》(三),328页。
[32]梁概括的旧史学“四弊”是:“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由“四弊”复生“二病”是:“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新史学》,见《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册)。
[33]梁启超:《新史学》,见《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册。
[34]邓实:《史学通论》(二),见《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
[35]邓实:《史学通论》(四),见《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
[36]邓实:《鸡鸣风雨楼民书·总论》,载《政艺通报》,1904年,第5号。
[37]黄节:《黄史·总叙》,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1期。
[38]章太炎:《中国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见吴齐仁编:《章太炎的白话文》,泰东图书局,1927。
[39]翼天氏:《中国历史出世颂》,载《政艺通报》,1903年,第9号。
[40]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译,14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1]汪荣宝:《史学概论》,载《译书汇编》,1902年,第9期“历史”。
[42]转引自俞旦初《20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考古学思想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载《考古文物》,1983年,第4期。
[43]章太炎:《致梁启超书》,见《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168页。
[44]邓实:《史学通论》(四),见《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